願你的詩和遠方,不是換個地方苟且

作者:左蘇 來源:《意林·作文素材》

願你的詩和遠方,不是換個地方苟且

【適用話題】生活態度 詩和遠方 真誠 幸福

去雲南旅行前,悠悠做了不少於5種的行走攻略,粉色本子密密記著充滿詩性的吃穿住行方案。

風花雪月的事是一定要做一做的,洱海邊喝茶,蒼山上看雪,上關的風下關的月肯定是要喝著咖啡慢慢賞的,夜裡酒吧的歌聲肯定是要聽一聽的,還有瀘沽湖,怎麼能不到那裡去發發呆呢?

那是悠悠期待已久的詩和遠方。每換一種方案,她都發給朋友們看,並徵求大家的意見。

對她的過度熱情,我卻有些擔憂。這份擔憂,源於她現今的生活態度,以及她以往每一次失敗的修行之旅。

有幾句話,常能從悠悠口中聽得。

“等我有個大廚房,一定能煉成美食家。”悠悠與兩個朋友合租在三環邊一套老公寓裡,小區雖不高檔,但生活方便,設施齊全。合租的姐妹下班回家自己煮飯,週末包些造型可愛的餃子、麵食,自己嘗試著做甜點,甜甜糯糯的味道在房子裡飄散。悠悠卻不參與,她堅持,這簡陋的出租房,不過是暫時蝸居的住所,何必去折騰。等自己有了大廚房,自然會做各色美食,等有了自己的房子,自然能收拾得美麗整潔,種上花草。

“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每每有人提及某個地方好玩兒,悠悠總想去一去。她也確實去了許多地方,並且每一次都堅定能夠遇見她想要的詩情畫意。他人說,春天去海邊走走吧,你會遇見不一樣的天空與湛藍,於是她去了,回來後說,哎呀媽呀,凍死人了都;他人說,黎明到山頂看日出吧,那是多麼壯闊的一次體悟,於是她興沖沖地帶上帳篷上山了,可回來後卻總結出,也就那樣,沒什麼好看的。彷彿她所做的絕大部分事情,都與想象的完全不一樣,與別人訴說的不一樣……

果然,從雲南回來後,悠悠的興致並不高,沒有找到她的詩和遠方。

山上太冷了,月下賞花好像也沒有那麼美好,洱海邊人來人往的,根本靜不下來。酒吧街就更不要說了,坐了不到十分鐘就回旅社玩手機了。瀘沽湖靜坐時,她覺得,還是回自己生活的小城好了,抱著手機看韓劇,吃盒飯,也挺好的。

幾乎每一次旅行歸來,她都沒有找到滿意的自己。去了遠方,她沒有得到她想要的詩意,不過是換了個地方苟且而已。

她總是在期待下一站,就像許多跟團旅行的人,總覺得這一站不好玩,催著導遊去下一站,到下一站,又催著下一站,認定了生活的美好在別處。

用一顆苟且之心邋遢地對待本可以很美好的現實生活,而把緊握在手中的小幸福丟失了。殊不知,換個地方,對幸福與詩意的體悟和理解沒有改變,不過是換個地方苟且罷了。

老話說:“苟字可以養福,靜字可以益壽。”當你學會了在熟悉的地方以溫暖詩意的心態去過生活,何嘗不是幸福事一件?倘若你丟了那份用心與真誠,那不管是在自行車上還是在寶馬車裡,都感覺不到幸福。

願你在這個明媚的世界裡,找到明媚的自己,而不是惦記著別處生活更美好,最終不過換個地方苟且。

【素材分析】仔細想想,我們是不是都有過悠悠那樣的想法?我們總是會把當下的不滿、不適投射到想象中的美滿生活中去,我們總想著“生活在別處”,彷彿換一個地方馬上就能換一種生活方式。可是往往到了“別處”才發現,“別處”也變成了“此處”。影響我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不是“此處”“別處”,不是遠方,而是我們的心境,和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速用名言】

1.我讀的書愈多,就愈親近世界,愈明瞭生活的意義,愈覺得生活的重要。——蘇聯作家 高爾基

2.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會顯得特別美好。——美國科學家 愛因斯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