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2019年豫南偶遇農村老行當牛行務,這職業即將消失?

2019年5月份,我攜妻兒回豫南老家探親,正好在家門口遇見了洪恩爺家正在買牛犢,我趕緊跑到跟前細看究竟。只見一輛貨車拉著兩個黑白相間的牛犢停在洪恩爺家門前空地,一個陌生的面孔從車上下來,滿臉堆笑迅速從兜裡掏出煙散給圍觀的鄉親。我心想:這夥計可以啊,這麼活絡!


接下來是要把牛從車斗子裡趕下來。想把牛犢安全從車上攆下來不容易,尤其公牛牛犢,桀驁不馴脾氣暴躁,懟生氣了說不定就頂你一下,在我看來有一定危險性。送牛的這人卻有辦法,只見他問洪恩爺要來一根結實的繩子,三下五除二就從牛犢的鼻孔裡穿過,然後在牛犢的頭上打個結,一個牛龍套就成了。牽了牛鼻子,牛就如同被掐了七寸,慢慢才能被馴服。就這樣,依靠著牛龍套使勁,兩個牛犢先後被趕下車,送到洪恩爺家的牛棚。

等那個陌生人走後,我問洪恩爺:“爺,那人是弄啥的?”

“行務,牛行務”,洪恩爺回答道。

行走河南:2019年豫南偶遇農村老行當牛行務,這職業即將消失?

牛行務

行走河南:2019年豫南偶遇農村老行當牛行務,這職業即將消失?

牛行務

行走河南:2019年豫南偶遇農村老行當牛行務,這職業即將消失?

牛行務

行走河南:2019年豫南偶遇農村老行當牛行務,這職業即將消失?

牛犢

我突然有點蒙圈,“牛行務”——多麼熟悉的詞語,如今卻又如此陌生,我大概至少10年沒聽過這個詞,20年沒見過幹這個職業的人了!我原先以為這個職業已經隨著城鎮化快速狂飆和電子信息化的普及而消失,真沒想到今年又見到了!

行務,說起這個詞,首先說他的讀音。在一般的字典或其他資料裡,它的讀音為“xínɡ wù”,意為行動措施。但在安徽、河南南部一帶,這個詞語卻是另外一種讀音“háng wù”。讀後一種讀音的時候,行務的意義就特指安徽、河南這樣老農業大省的一種職業,就是現在常說的“經紀人”。牛行務就是為買賣雙方服務的牛買賣經紀人。樹行務就是為農村買樹的老闆和賣樹的農民服務的樹木買賣經紀人。

行走河南:2019年豫南偶遇農村老行當牛行務,這職業即將消失?

部分地區牛行務手勢

大家知道,大多數買賣都是買方與賣方直接交易,凡是需要經紀人登場的必定具備幾個條件。一是交易的物品很貴重,比如上街買塊橡皮買個包子,斷然不需要經紀人。二是交易的價格不透明,都知道這個物品幾斤幾兩一斤多少錢,也不需要中間人摻和。三是交易雙方至少有一方對涉及的交易場景或買方市場不熟悉,如果都像買菜或者賣玉米小麥那樣年年賣知道誰收的啥價格,農民也不需要行務來幫忙。

而三十年前的農村耕牛交易,具備了以上三個特點。首先耕牛是農民家中的最大財產,其實農村交易整頭牛一般不沉重,就是按堆兒估摸。三是農民養牛卻並不熟悉買牛的老闆。基於以上特點,牛行務應運而生,依靠經驗在買賣雙方周旋以促成買賣,牛行務收取一定中介費用,牛行務的生意就做開了。

最傳統的牛行務交易一般不用語言說價格,交易數額都通過約定成俗的手勢溝通。聽老人講,以前我老家焦莊火車站附近就有一個大規模的牛市,牛行務很多,有的大牛行務還帶著三五個幫腔打圓場的小行務促成交易,交易過程一般是在口袋裡經過行務的手勢溝通價格。這些手勢,跟很多地區喝酒“猜枚”的手勢類似,拇指食指中指三指頭併攏為7,食指蜷曲為9等等。

現在想來,牛行務和其他現在很多經紀職業一樣,最大的特徵是交易物價值大,價值大了他才能有分成,行務最大的優勢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買賣雙方都欠缺關鍵信息行務才能更遊刃有餘。以前的牛行務因此也像極了當下的房產中介。有良知和職業底線的,能促進交易他取得合理分成,良知泯滅的或無職業底線的,恨不得把交易的口袋上再蒙上一塊黑布,拿棍子把水攪渾,吃完這頭吃那頭。

行走河南:2019年豫南偶遇農村老行當牛行務,這職業即將消失?

牛行務看牛牙口

經紀和中介像牛行務一樣既是能人活,也是良心活,牛行務或許隨著城鎮化和信息化的推進真的會很快消失,但社會中其他類似職業會大量衍生存在。在“後牛行務”時代,行務人需要做的還很多。

​本組照片拍攝於2019年5月,行文於2020年元月。行走洛陽周邊,記錄百姓生活,洛城采薇千村萬家採寫計劃進行中。你有故事我有筆,歡迎關注交流。有故事請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