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朝就有僱傭軍團,還參加過萬曆朝鮮戰爭,他們怎麼來的

當明朝到了明成祖朱棣皇帝這一代時,得益於鄭和七下西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明朝與其他周邊國家的交流也開始變得愈發密切,這種交流除了表現在經濟和外交等方面外,在軍事上也有相關特徵,比如明軍中還有成建制的外籍僱傭軍。

 早在明朝就有僱傭軍團,還參加過萬曆朝鮮戰爭,他們怎麼來的

明太祖朱元璋最早開創了衛所兵制的軍事制度,其中衛軍主要在內陸及沿海的個軍事要地駐防,而邊兵則是在嘉峪關等位於遼東的關口駐紮,民兵則是主要負責自己片區的治安維護。

到了明末,作為明軍主力軍隊的士兵們久不經戰,戰鬥力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為了改變如此情況,又將兵制改為了“募兵制”。其中主將享有較高的自由度,可以自主招兵並訓練成為自己的私人軍隊,在此背景之下,慢慢的也就出現了外籍軍團。

 早在明朝就有僱傭軍團,還參加過萬曆朝鮮戰爭,他們怎麼來的

關於明軍的中的外籍士兵,各類歷史資料中留下的篇幅並不多,但是從記載中也可以分析得出,明軍主要有四大類的外籍士兵。

一、人數最多的日本兵

關於明朝軍隊中日本士兵的最早記載,在《萬曆野獲編》中可以查閱到,其中記載的主要內容是發生在萬曆年間的那次朝鮮戰爭。而這一時期,也是對日本士兵記錄內容最多的一個階段。

當時日本兵也被稱為是“倭兵”,主要是戰爭中俘虜而來,在萬曆之前的日本兵大多也都是從東南沿海的抗倭戰爭中俘獲。

 早在明朝就有僱傭軍團,還參加過萬曆朝鮮戰爭,他們怎麼來的

還有就是曾任遼東巡撫的顧養謙,也通過戰爭俘虜數十名倭兵,並將其編入自己軍隊中。

經歷過萬曆朝鮮戰爭之後,又有更多的日本兵遭到俘虜,還有就是在後來明朝和日本的談判過程中,又有不少的日本士兵主動投降。由此,日本兵也就成為了明朝外籍軍團中的主力。

而說到日本兵的歸降,就不得不提到明將劉綎了。

 早在明朝就有僱傭軍團,還參加過萬曆朝鮮戰爭,他們怎麼來的

趁著萬曆朝鮮戰爭進入後期和談階段,劉綎就趁此機會收編了不少的日本兵,而這批日本兵在後來的鎮壓楊應龍反叛,和為明朝戍守邊疆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還有就是後來的“薩爾滸之戰”中,也有五百餘名日本兵參與到了保衛大明的戰鬥中來。

另外,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來看,明軍中還有一個“倭營”,當然了這個營中的士兵都是日本兵,而明朝期間一個營的兵力大約在3000人左右。

二、來自泰國的暹羅兵

相較日本兵而言,暹羅兵的數量就少得多了,而關於暹羅兵的記載也就只是出現在了萬曆年間的朝鮮戰爭,到了後來就再也沒有見過相關記載了,也有可能是因為其間戰爭損耗過大,導致暹羅兵的建制被迫解散。

 早在明朝就有僱傭軍團,還參加過萬曆朝鮮戰爭,他們怎麼來的

而暹羅兵,又是和劉綎相關。

根據明朝後期的兵役制度,如果將領在外作戰獲勝,是可以招降對方士兵填充為“家丁”的,或者也可以說是私人部隊。因為劉綎曾經在西南邊境有過平叛,所以劉綎也從中獲得了一部分的暹羅兵,這部分的暹羅兵後來又到了朝鮮戰場之上。

三、黑人兵

關於黑人兵,也只是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才有,但是關於黑人兵的數量和綜合作戰素質,卻沒有什麼記載。

這些黑人兵最初起源於在澳門經商的葡萄牙人的奴隸,隨著葡萄牙在東南亞的勢力擴張,黑人奴隸的數量也就變得越來越多了。

 早在明朝就有僱傭軍團,還參加過萬曆朝鮮戰爭,他們怎麼來的

不同於日本兵和暹羅兵都是從戰場招降而來,黑人兵更多都是徹頭徹尾的“僱傭兵”,因為黑人的身體條件和耐力更好,所以他們的價錢也很高,一名黑人兵的價錢大約可以有五六兩銀子。

再剩下的就是“多國部隊”了,不過大多也都是以東南亞的國家為主。

而伴隨明軍作戰的外籍部隊,最終也將自己的生死富貴與明朝緊緊相連,但是隨著戰爭的消耗和歷史的流逝,也逐漸的被埋沒在歷史的黃沙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