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行“群體免疫"成本將更低

群體免疫只是一個結果,並不是具體的方法,西方國家不顧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任由疾病傳播獲得群體免疫當然是不可取的。

中國由於疫情早期控制的良好,人群目前仍然處在易感的高風險狀態下。而且目前境外輸入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國內人民仍然處在高風險狀態,何時才能到頭?完全不知道。

但是目前根據全世界和中國內這麼多的感染病例分析,80%的人都是輕微症狀,並沒有嚴重的危害。根據中國的體制和國內的醫療基礎,結合中國自己的抗擊疫情的經驗,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篩選,對這80%的人群進行一個可控的群體感染,從而獲得群體免疫。也可以配合適當的中醫治療,可以更安全的、在非常低的成本下達到獲得群體免疫的效果。

傳染病大暴發流行的三個關鍵點就是:

傳染源-傳染途徑-易感人群

新冠肺炎傳染源就是新冠病毒,目前已經確定了的主要的傳染源是攜帶病毒的病人,人和人之間的飛沫傳播是目前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目前我國對於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的控制做得非常的理想,迅速地檢測出所有的病人進行了隔離,人群普遍的佩戴口罩,阻斷了傳播的過程,己經非常理想的控制了新冠傳染病在國內流行的前兩個重要環節,取得抗擊新冠肺炎戰疫的重大勝利。

應對下一輪國際新冠病毒的大入侵,中國必須進行以下的“可控性的群體自動免疫”。

你對疫情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討論、轉發,看看中國有多少人願意去作。

由於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場戰役打得非常漂亮,所以中國感染人數非常少,僅有八萬多人,也使得其他的已感染以外的這些人仍然處於一個對新冠病毒的易感狀態,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易感人群,所以我國絕大多數的人群可以說還是普遍的易感。

由於疫苗的研製過程比較複雜需要很長時間,按以往的研究提示,在年底前研製出疫苗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估計短時間內也裡不能研究出疫苗來了,就算最快的疫苗在年底後研究結果可以出來,但是否能夠達到預計的效果也還不一定。

由於疫苗暫時還沒有出來,中國在針對傳染病三個最重要的環節中的“易感人群”這一塊的提高免疫能力一環還沒法開展任何處理工作。但是提高所有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使對新冠病毒的產生特異免疫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是傳染病的三大重要因素的最關鍵點。

國外資本主義社會國家,由於重資本而輕生命,強調資本家的資產,忽略人民的生命,對人民的生命極端不負責任,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去阻斷傳播而是希望這個流行過程迅速覆蓋所有人群,使所有人都獲得對病毒的免疫,這樣他們就可以儘快的安全復工復產,為資本家繼續創造資本。而那些承受不了病毒侵害而將失去生命的人,並不在他們考慮挽救的範圍之內。

但是,國外資本主義國家如果仍然像現在這樣完全不考慮基層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仍然仍由病毒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傳播,隨著國外疫情的加劇,按照國外目前的防控策略,國外感染人數也逐漸的增多,那些無法靠自已免疫能力抵抗住病毒感染的人大量死去,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免疫力足夠強的能夠抵抗住病毒感染而最終獲得特異性免疫能力的人。

他們的這種所謂的“群體免疫”的方法確實是可以以最迅速的速度使能夠活下來的人全部獲得特異性的免疫力,而不再懼怕病毒的傳播,從而使社會盡快的復工復產恢復正常的社會活動。

但是在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國是不可能不在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的基礎上去考慮復工復產的。那麼在境外病例的增多,中國境外輸入病例逐漸增多的壓力下,又在疫苗還沒有研製出來的情況下,國內這麼一個龐大的易感人群將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態中。怎麼樣使這些易感人群儘快獲得特異性免疫能力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就是目前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了。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待到半年、一年後國外歐美新冠病毒已經全人群覆蓋下來,剩下活著的人都已具備了特異免疫力,或者成為無症狀攜帶著病毒者,國家之間貿易也無傳染障礙,而中國絕大多數人群因無特異性免疫能力而不敢與歐美進行交往,也不可能長期以往的對入境人員14天隔離吧。

西方的“群體免疫”從醫學角度說是對抗傳染病最好的、也是最終的目的。但資本主義國家以廣大的老弱病殘者的生命為代價來獲得群體免疫目的的方法是極不人性、極不道德的,是反人類的方法。

俗話說得好,“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美歐政府的抗疫完全是採取的不要命的策略,對付這些不要命的,我們只有必須儘快地廣泛地提升人群的特異性免疫能力。

為了使國內人群免疫進程同步於全球人群的免疫進程,從而使中國經濟的發展在現代全球化進程中不會因為中國人群免疫缺乏而止步。所以,以本人30多年人體修復的臨床經驗,提出一個解決方案,使國內人群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安全可控的、有計劃的進行國內適宜人群的“可控性群體自動免疫”。

具體方案是,一、首先選定一個具有基本社會屬性的帶有吃喝玩樂功能的遊玩性的場地,也可以是一個大些的輕鬆工作的具有工作、生活屬性碼場所,與外面的社會相對隔離。

二、對武漢輕症病人和無症狀感染者的特徵進行仔細分析歸類。

三、在各地篩選出與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特徵一致的人群,以自願為原則集中進入選定的被隔離的遊玩生活場所或具備生活工作屬性的場所,與輕症或無症狀但具有傳染性的患者共同生活工作,以獲得病毒感染的可能。

四、以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管理模式設置相關的臨時工作、生活崗位,安排所有人的工作、生活,統一管理,使隔離者不致失去工作生活的樂趣。

五、選定當地一家或多家醫院,根據lCU數量和感染後相應重症病人比例,以重症治療設備條件為基礎作為可控性自動免疫的後備保障,擬定隔離場所內的人數上限。獲得免疫者可通行無阻。

六、至於費用,應該自費+報銷相結合,做好設計肯定是可行的,獲得特異性免疫對於必須出門工作經營、與人群交流的人是有著非同尋常的價值的。

以上方案肯定還有許多考慮不周之處,歡迎廣大網友留言討論。也許真能完善實施,大大提高國人免疫能力。

歡迎大家關注,並期待有進一步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