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5天的寶寶原因找到了……

近日,氣溫回暖,陽光明媚。而對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省婦幼保健院、省婦女兒童醫院)小兒心腎內分泌科來說,卻是難忘的、有意義的一天。因為一位患有重症川崎病的小朋友痊癒出院了。

還記得一天下午,小兒心腎內分泌科主任李豔正在兒內科專家門診坐診。臨近下班,突然,一位母親急衝衝推門而入,身後帶著一位5歲左右的小姑娘,進門後焦急地說:“李主任,我的孩子一直髮燒,去幾家醫院都看過了,一直吃藥,還是高燒,剛在發熱門診看過,麻煩您再給我們看看吧!”說著,把一兜藥和化驗結果放在桌子上。李豔主任溫和地說,“您別急,坐下來慢慢說!”


高燒5天的寶寶原因找到了……

李豔經過仔細詢問病史、認真地看了患兒的化驗結果,查體及用藥情況後發現:頸部淋巴結有腫大,白細胞、C-反應蛋白及血沉等指標明顯升高,心臟超聲、肺部CT未見明顯異常,排除罹患新冠肺炎等傳染病的可能。經驗豐富的李豔主任告訴家長,從患兒臨床特徵及輔助檢查來看,初步診斷川崎病或膿毒症。她果斷做出決定,把患兒收治入院,並通知病房做好相應準備工作。

副主任醫師梁宇、主治醫師郝海菊、主管護師許遠芳接到通知後,立即準備住院事宜,做好相應工作。

高燒5天的寶寶原因找到了……

患兒來到病房後,許遠芳立即給予家屬護理知識宣教,交待做好個人防護及體溫記錄等。郝海菊在查體中發現患兒雙眼瞼結膜輕度充血,扁桃體腫大,雙側頸部淋巴結腫大,雙手稍硬腫,同時給予完善後續化驗檢查。

考慮到患兒有高熱驚厥史,郝海菊當即提出給患兒備好氧氣、備好鎮靜藥物、心電監護等搶救措施。入院後不久,患兒的體溫再次升高,快速升至近40度。醫護人員立即給予積極退熱等對症治療,家屬也是非常著急。患兒媽媽還有一個吃奶的小寶寶,由於焦慮著急,額頭冒出來細密的汗珠。醫護人員一邊安慰寶媽,一邊忙著給患兒做治療、書寫醫療文書。夜很靜,小兒心腎內分泌科卻是一番忙碌景象。

高燒5天的寶寶原因找到了……

次日早上,患兒複查心臟彩超結果顯示:未見明顯異常。細心的李豔主任發現,前後兩次患兒心臟彩超Z值雖然小於2,但是變化差值大於1。按最新川崎病診療指南,支持冠脈擴張診斷,結合患兒其他方面的表現,李豔確定川崎病診斷,並立即為其擬定診治方案。

治療中,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在主任李豔和護士長邵秋嵐帶領的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下,第二天,患兒就不再發熱了,體溫恢復正常。

患兒從入院到體溫穩定,中間僅僅用了一天。患兒將親手製作的手工畫贈予醫護人員,表示感謝。患兒的爸爸激動地對李豔主任說:“孩子好這麼快,得益於李主任精湛的醫術,還有全體醫護團隊的精心治療與護理。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真的是特別感謝大家,真是太謝謝了!”


小兒心腎內分泌科李豔主任提醒,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以全身非特異性血管炎為主要病理改變,容易累及中小動脈,尤其是冠狀動脈病變,致冠脈損傷及血栓形成導致猝死發生。

近年來,由於不完全川崎病患兒增多,症狀不明顯,給臨床診治帶來了困難。醫護人員要注意詳細詢問病史,仔細體格檢查,重視實驗室及心臟超聲檢查,從而做到早期識別,早期診斷,儘早治療,改善預後,降低遠期冠脈事件風險,提高患兒的生命質量。


文圖:小兒心腎內分泌科 郝海菊 許遠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