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煤到送餐,徐礦的“跨界”經濟有新意

圖片

風裡雨裡,外賣小哥日夜奔忙。

◎文/徐報融媒記者 季芳 圖/徐報融媒記者 陳豔

“您有新的外賣訂單,請注意查看……”4月19日11時許,綠地商務城的一家快餐館,店主李文的手機上,“嘀嘀”的接單聲響個不停。

“您的外賣到了,祝您用餐愉快。”半小時後,穿著美團黃色工作服的外賣小哥將一份蓋澆飯送到了瀛海寫字樓張小姐的手中。

隨著互聯網對百姓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深度滲透,外賣小哥見證了經濟新業態的從無到有,展現了新的職業群像,也塑造了新的城市要素和生活方式。

在徐州,這些日夜奔忙的外賣小哥不僅一頭連著商家,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更成為了國企混改轉型探路的一份“新樣本”。

600名外賣小哥 每天配送1.5萬單

4月20日上午10時許,在徐州東區淮海環球港商圈,超市、商場、店鋪還未完全熱鬧起來,或坐、或趴、或倚著電動車的外賣小哥們早已三三兩兩聚集在了一起,一邊聊著天,一邊刷著手機,時刻準備開啟一天的“送單大戰”。

此刻,在江蘇科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邱小兵的手機系統裡,600多名美團外賣小哥的分佈點位、取送單數據盡收眼底。

“如果你喜歡通過美團外賣叫餐或買菜,那麼為你送餐的外賣小哥很可能就是咱科恩電商的。”邱小兵說,科恩公司現有600多名騎手,在新城片區、經開區、銅山區、三環北路周邊共設有5個配送站點,專為美團外賣平臺承擔即時配送服務。

從每天人均不到10單到現在日均20多單,從生鮮果蔬、日用百貨到鮮花蛋糕、美食大餐,越來越沉的外賣箱不僅升騰著外賣小哥勤勞致富的希望,也感知著城市商貿業復甦重啟的溫度。

邱小兵說,在疫情期間,科恩電商保持著日均六七千單的配送量,隨著各行業的復甦,現在的日均配送量已攀升至近1.5萬單,預計很快可達日均2萬單的較高水平。

如果按均單貨值30元計算,在徐州,僅科恩電商一家配送單位,每天就見證著四十多萬元的商貿業零售額。

國企混改而來

不斷探索線上經濟

在“天眼查”輸入“江蘇科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資料顯示,這家註冊資本1000萬元的小微企業,由國企徐州礦務集團有限公司持股65%控股,邱小兵等8名管理層共同持股35%。

這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國企混改企業。

從2014年成立,到如今的深度捆綁電商平臺共謀線上經濟,科恩電商6年來的歷程,猶如一面鏡子,可以窺見傳統煤炭業的起起伏伏,映射著線上經濟的無限可能。

也是這一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成功,徐州礦務集團年末資產總值473.78億元,發展互聯網經濟被寫進了徐礦規劃,科恩電商彼時承擔著利用互聯網銷售煤炭、燃料油、乙二醇等大宗商品原料的任務;其開發的能源產業鏈電商平臺“源動力1882”背靠國企影響力,一時“風頭無兩”,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了120億元。

2015年至2016年,徐礦在徐的最後幾座礦井陸續關停,科恩又被寄予了安置分流礦工的期望。為此,科恩積極與各類互聯網平臺、本土生鮮零售商探索合作,試水人力需求密集的城市O2O(“門到門”)配送業務,此時也正是全國城市配送業的起步階段。

把握住了行業發展的窗口期,讓接下來的科恩電商在城市配送領域如魚得水,到2017年,科恩電商的日均配送訂單達到了7000單,累計完成交易額5800多萬元。

2018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科恩電商逐漸退出了煤炭銷售領域。城市配送成為其主要業務,也是在這一年,科恩和美團徐州達成了深度合作協議。

“目前,我們在徐州和美團合作了5個配送站點,在連雲港合作了2個配送站點。”邱小兵說,今年,科恩電商還要再組建200人的配送團隊,在徐州增設一個配送站點,在連雲港增設2個配送站點,逐步增大體量,持續站穩新零售時代的配送環節,並積極探索在城市外賣配送和快遞包裹配送的融合發展。

隨著在線上消費時代成長的80一代漸成為消費主力,90、00一代的購買能力越來越強,邱小兵說,他堅信,城市配送的路將會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