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油倒貼錢,“負油價”首現,為何國內油價依舊堅挺?

近段時間,我國油價的變化趨勢對於車主來說無疑是持續性的利好。因為之前沙特自發性降價,加上前兩個月國內成品油的需求大幅降低,導致國內油價也出現了降低。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內多家加油站也開始降價促銷,國內油價在原有的基礎上依舊呈現下跌態勢。

賣油倒貼錢,“負油價”首現,為何國內油價依舊堅挺?

與此同時,國際原油價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負油價”首次顯現。

據最新消息顯示,截至4月20日收盤,5月美國輕質原油期貨(WTI)價格暴跌約300%,收於每桶-37.63美元。

自紐約商品交易所1983年開設輕質原油期貨交易以來,期貨市場中的原油還從來沒有到“負油價”這種地步,這是第一次。

而“負油價”的出現也就意味著國際上的那些石油生產者只能把石油倒貼錢賣出去。石油不同於其他的商品,因為無法長期儲存,所以不能直接放棄銷售。

而且期貨本身就是一種交易合約,石油產出後也就只能對外銷售了。只不過按照“負油價”來賣的話,只能倒貼錢。

賣油倒貼錢,“負油價”首現,為何國內油價依舊堅挺?

那麼為什麼國際原油價格會“轉負”呢?

這主要也是因為原油供應過剩,但是國際原油的需求出現了大跌,石油市場整體都在承壓,油多賣不掉已經成為了當前的常態,原油價格自然會大跌。

既然國際原油價格都變得負的了,為什麼國內油價卻依舊堅挺呢?

賣油倒貼錢,“負油價”首現,為何國內油價依舊堅挺?

首先要知道,在我國油價每一輪的調整中有一個“擱淺”的狀態,這是因為在本輪調整汽油和柴油價格時達不到調整的標準,這種時候油價將不進行調整。

所以每次國內油價的調整都是有一定標準的,要是達不到這個標準的話,新一輪油價只會維持上一輪水平,不會輕易在原本大跌的基礎上再度大跌。

而我國的定價機制已經在3月中旬實行了40美元地板價的政策,所以終端油價幾乎是不會出現什麼大變化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其實國際油價的暴跌對於國內油價的變化雖然是有影響的,但並不是直接影響。按照金聯創能源部高級分析師韓景媛的分析,國際原油價格的暴跌對國內油價定價機制的影響也就只有20%左右。

除此以外,從原油的供需關係上來看,WTI的“負油價”屬於一種期貨交易的極端現象,區域限制性較強,不能代表全球原油的供需關係。

賣油倒貼錢,“負油價”首現,為何國內油價依舊堅挺?

而國內油價的變化更多的是看國內成品油的供需關係變化,所以國際原油的價格變化對於國內油價調整的影響本來就不大,更別提期貨交易市場的變化了。

況且我國的油價在近段時間已經進入了“五元時代”,其實已經是很難得的“觸底”了,要還想在這種程度上暴跌的話,難免有些不太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