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庭審10分鐘結案 上海金融法院深化繁簡分流試點改革

在線調解,當庭送達,庭審十分鐘結案,這是上海金融法院簡案快審專項團隊成立後首案的審理速度。便利、高效、公正的司法服務是投資者最看重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要素之一,也是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評價指標“執行合同”中的重要考查項目。去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關於授權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上海金融法院作為試點法院,立志為改革貢獻金融法院的解紛智慧和系統方案。

“金”牌速度:專項快審團隊+獨任制

列為試點法院後,上海金融法院制定了《上海金融法院關於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的實施方案》及任務分解表。

《實施方案》中,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實行簡案快審制度是其中重要章節。2020年3月11日,上海金融法院簡案快審專項團隊正式成立。團隊按照“一審一助一書”的比例配備輔助人員,最大限度減少法官的事務性工作,以期形成快辦合力,提高審判效率。

團隊負責人周荃是上海金融法院的博士法官,曾審理全國首例新三板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等典型案件,具有多年金融審判經驗。“我們簡案快審專項團隊主要審理金融二審案件,通過繁簡分流改革,對一些事實清楚、法律關係明確的案件進行簡案快審,讓當事人體驗到便利高效的訴訟服務。”周荃說。

2020年4月16日,上海金融法院簡案快審專項團隊採用獨任制的方式,對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進行在線庭審,做到了當庭調解,當場送達,整個庭審僅用時十分鐘,這也是簡案快審專項團隊審理的首起案件。

除了“提速”,上海金融法院還強調“精審”。加大對重大、疑難、複雜和新類型案件的管理監督,由院庭長、審判團隊負責人重點參與繁案審理,力爭辦成精品案件。

“金”牌調解:訴調對接 優化司法確認

作為糾紛實質化解的重要一環,司法確認程序至關重要。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中,也明確提出優化司法確認程序。

2019年12月30日,上海金融法院發出首份司法確認裁定書,對一起標的額達人民幣1.65億元的金融商事調解協議作出司法確認。通過與上海市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訴調對接機制,該案從起訴到圓滿解決,用時僅一週。這是上海金融法院作為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法院後,就優化司法確認程序作出的積極探索。

充分發揮專業調解組織在化解金融糾紛中的作用,提高調解工作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以此達到訴外分流的目的,這是上海金融法院繁簡分流改革的顯著標籤。在改革試點中,上海金融法院將進一步加強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商事調解組織的聯繫和合作,完善特邀調解與司法確認的有效銜接,讓專業調解惠及更多的金融消費者。

“金”牌機制:優化配置 減輕當事人訴累

推進繁簡分流改革,少不了深化機制改革和優化資源配置,將精力用在刀刃上,把時間省下來。

2020年4月17日,簡案快審專項團隊審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與以往庭審不同的是,主審法官在庭前即向當事人送達了《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審理要素表》,由當事人填寫相關的要素事實。庭審中,主審法官便不再區分調查、辯論階段,而是圍繞有爭議的要素事實逐一進行審查,不到半個小時就緊湊有序地完成了全部庭審工作。

“庭審改革和辦案方式的創新,既實現了簡案快辦,又減輕了當事人訴累,讓當事人和法院雙贏。”立案庭副庭長徐瑋說,“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優化庭審程序,簡化文書格式,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的高效率、高質量,降低當事人的訴訟成本。”

“金”牌“智慧”:科技賦能提高訴訟效率

深化電子訴訟應用,將更多的訴訟流程延伸至網上,是上海金融法院推進改革試點的主要著力點。

疫情防控期間,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流動,上海金融法院積極引導當事人採用在線庭審方式解決糾紛。今年2月,上海金融法院當庭成功“雲調解”了原告及代理人均系武漢居民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通過在線訴訟方式,實現了戰“疫”期間,司法訴訟服務“不打烊”。

在糾紛解決的提質增效上,上海金融法院的智慧法院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持。在改革試點中,上海金融法院將全面升級訴訟服務系統,通過建設更具開放性和國際化的一站式金融糾紛網上網下綜合平臺,進一步提升當事人通過網絡平臺參與訴訟的便利度,提高訴訟效率。

欄目主編 洪浣寧

責任編輯 鄧青青

圖片來源 張敏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