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戈專欄|堅決遏制房價再漲的苗頭

李一戈

最近一段時間,深圳、上海樓市異動的消息牽動著大家的目光。4月22日,深圳市住建局對外回應說,有消息稱深圳市一季度二手房價格大幅上漲9.7%,與事實嚴重不符。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深圳市新房價格上漲1.0%,二手房上漲2.8%。房價總體平穩、略有上升。

深圳樓市有它的特殊性。深圳的科創企業多,金融市場活躍,又多年保持人口淨流入,住房需求相對旺盛。但受國土空間限制,可建設用地少,新建商品房有限,以城中村為主的城市更新快不起來,因此一直呈現有效供應偏緊的狀態。這樣強的供求張力下,房價很難向下,一旦有外部因素攪動,漲起來卻很快。

李一戈專欄|堅決遏制房價再漲的苗頭

深滬樓市這一波異動,與一些現象有關。比如個別樓盤重現排長隊的盛景,數千萬級的豪宅房源“秒光”;又比如,個別房抵經營貸可能充當了槓桿作用;再如,有的小區業主共同商量將掛牌價抬得很高。也不排除個別中介與自媒體鼓譟炒作。此外,消費者的現實感受與基於抽樣統計的數據,存在著差異,其實只有少數新樓盤賣得好,少數二手房漲得快,但投射到購房者那裡會誤以為是大範圍的。

不過,近期房價的異動,雖然只是在少數樓盤、個別區域,仍然值得警惕。此輪房地產調控,是2016年10月啟動的,到2018年下半年才顯出成效。房企難受不難受?說不難受是假的,畢竟過去10多年順風順水的,啥房子都能賣掉;但也沒那麼難受,2018-2019年行業總銷售額還連續刷新紀錄。人的慣性總是以過去來看待未來,尤其是房企銷售條線的朋友,恨不得1套房子10個人搶的往日情景可以年年持續;但理性的一面又告訴我們,這近乎夢囈,樓市下半場與上半場的環境畢竟大不同。

差不多也是在樓市剛步入此輪調整的季節,我在文章裡說,要把房價摁住5年不放。所謂5年,只是個概數;所謂不放,就是不放鬆限價限購限貸的調控政策。從宏觀方面說,是為房地產長效機制的確立騰出空間;從微觀方面說,是為祛除人們的住房投資化情愫留出時間。

稍微關注宏觀領域的朋友都知道,房地產佔據了太多的社會資源。以信貸為例,2017年4月時任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說,房地產相關貸款已超過總信貸的三分之一。說句通俗的話,哪個行業不需要資金,你房地產一個行業就拿走了三分之一,還讓其他行業怎麼活?客觀來說,金融主管部門這些年控制房地產金融風險是做得相當不錯的。

從微觀上講,過往多年投資買房,收益高,基本沒風險,這就讓一大批國人養成了買房的投資偏好。身邊有些朋友,有個二三百萬的積蓄,覺得買理財、進股市有風險,想來想去還是買房踏實,所以總是問我什麼時候買房、買哪裡的房比較好。

2018年下半年樓市進入調整以後,新房基本通過政府限價控制住了,不少熱點城市的二手房緩慢下跌。但成交量還不錯,無論是行業的總銷售額還是主流房企的業績都在增長。這說明,房價跌一點沒關係,不會影響房地產的正常發展。

這是來之不易的調控成果,一定要守住。守住的意思,首先就是不能讓房價反彈,哪裡有上漲的苗頭就給它一巴掌。疫情之下,重要的事情,一是要給企業減成本,二是要給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輸血(資金)。如果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本質上是在抽實體經濟的血,房價上漲是在大幅增加企業和社會的成本。

主管部門是時刻保持警惕的。4月23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上海房地產信貸工作座談會,要求商業銀行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嚴禁以房產作為風險抵押,通過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等形式變相突破信貸政策要求,違規向購房者提供資金,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深圳市也宣佈,將通過加大供應來調節市場,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