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新田長江大橋又傳來好消息!

厲害了!

4月20日下午,

新田長江大橋北岸,

一場持續5天5夜,

累計8354方的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築完畢。


萬州新田長江大橋又傳來好消息!

萬州新田長江大橋又傳來好消息!


新田長江大橋一跨過江,

主跨為1020米,

系雙塔單跨鋼箱梁懸索橋,

也是三峽庫區目前在建的最大跨徑橋樑。

萬州新田長江大橋又傳來好消息!


作為橋樑主要承受力結構,

新田長江大橋北岸錨塊共分11層,

總重量為17.5萬噸。


萬州新田長江大橋又傳來好消息!


這次集中大規模作業,

主要集中在大橋錨碇第五層錨塊澆築區域。

作為整個錨固體的中間核心部位,

第五層錨塊方量最大,

承重結構最為突出,

是安裝索導管的關鍵部位。


萬州新田長江大橋又傳來好消息!


第五層澆築量8354方混凝土,要花費1938噸水泥、15997噸砂石料等原材料,需要30名工程技術人員和117名產業工人,分成2個班次協同、流水作業。


同時需要裝載機、拌和站在有序、不間斷運轉近118小時,還需要7臺運輸車在拌合站與作業點之間往返多少120個來回,夜以繼日奔跑626公里,為作業面持續運送混凝土。


這還不包括前期完成綁紮的“鋼筋叢林”和安裝調試好模板組合等一系列輔助性工作。假設在地面將8354方混凝土簡單堆積,相當於整體澆築一棟6層高、兩個單元的普通居民樓房。


萬州新田長江大橋又傳來好消息!


據項目副經理張儉成介紹,混凝土澆築前需要做好原材料檢驗、大數據分析、新技術監測、優級配達標等“一體化”基礎性工作。在澆築過程中,除了要特別注重振搗工藝火候的把握,還考驗著施工作業人員長時間是否一致保持穩步有序、高度戒備的狀態,高度保證全週期內的振搗作業均勻、壓實,實現無縫對接。


萬州新田長江大橋又傳來好消息!


合理控制混凝土溫度是檢驗內在強度、外觀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項目設置冷卻循環水系統,實現“內降外保”。加上科學的混凝土配合比從而達到混凝土澆築既有裡子、又有面子,內實外美的效果。


萬州新田長江大橋又傳來好消息!


張儉成表示,

中交一公局將勠力同心,

攻堅克難,

為萬州人民奉獻又一個精品工程。


期待大橋早日建成通車!


三峽都市報社全媒體記者 應豔麗

通訊員 陳洪勝 張玉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