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獨不受猜測的漢人臣子,夾縫中生存58年,終幹成兩件大事

談到劉秉忠,就得先談到元朝的歷史。作為僅存活不到一百年的一個王朝,元朝在中國歷史上顯然如白駒過隙一般,實在過於短暫了。而因為元朝的壽命不長,所以這個朝代不如漢唐、明清一般的讓人們映像深刻,所以自然也不會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他是唯獨不受猜測的漢人臣子,夾縫中生存58年,終幹成兩件大事

但細數元朝的話,你會發現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建國,這一段歷史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蒙古鐵蹄的能征善戰,所以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被列入中國民族英雄的典冊。

談完元朝的基本背景後,我們再來談劉秉忠,1216年,劉秉忠出生在今天的河北省,劉秉忠的家庭是世代為官,而到了他這一代,因為連年的戰亂,民不聊生,吃喝都是問題,還談什麼入朝為官。

他是唯獨不受猜測的漢人臣子,夾縫中生存58年,終幹成兩件大事

不過縱使是這樣的處境,劉秉忠從未放棄出人頭地的想法,在他看來,祖輩時代為官,到了他這一代,只能比前一代強,而不能差,又因他天生聰慧,所以8歲就可以對詩詞朗朗上口,13歲就能基本寫文敘事,在當時還小有名氣。17歲時時劉秉忠第一次做官,相當於一個記事的小書記,他感到在如此小的舞臺上根本施展不了自己的抱負,遂辭了官,四處雲遊。

在雲遊的過程中,劉秉忠不忘發揮自己的特長,他四處雲遊四處講學,所到之處都能颳起一股劉秉忠的熱風。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被舉薦給了當時征戰中的元世祖忽必烈。

世祖忽必烈此時正在中原掃蕩各種餘孽,但他深知非有一個足智多謀的漢人輔佐自己不可,否則一是有可能就根本蕩不平中原大地,二是有可能就算打下來也難以守住。

他是唯獨不受猜測的漢人臣子,夾縫中生存58年,終幹成兩件大事

在世祖初識劉秉忠的時候,就對劉的學識十分的讚賞,而在世祖身邊此時也不乏一些有名的漢謀臣,但世祖偏聽信劉秉忠一人。在隨世祖剷除餘孽的時間裡,劉秉忠勸誡世祖,在攻下一座城池後,一定要善待裡面的百姓,百姓是治國的根基,沒有百姓,何來的國。世祖一一答應,並在攻下一座座城池後,果然下令不得傷害任何一個平民。

1260年,在隨世祖忽必烈征戰7年後,大理和南宋基本覆滅,元朝建立,此時年號為中統,意為中華開統。在元朝剛建立之初,百廢俱興,劉秉忠深知恢復生產力的重要性,遂一心諫言世祖在征討阿里不哥的時候,勿忘振興岌岌可危的農業,所以從1260年開始,元朝就開始任用漢官,開始逐步的恢復社會秩序。

他是唯獨不受猜測的漢人臣子,夾縫中生存58年,終幹成兩件大事

1264年,在世祖打敗阿里不哥後,此時盡數國土都歸中統,在此時,劉秉忠又不忘出來諫言,他建議世祖將中統改名為建元。在劉秉忠看來,中統多少有些讓漢人聽著不舒服的味道,而元朝若想長治久安,則非不得不循漢人的規矩。在劉秉忠的諫言下,世祖將中統該名為建元紀年。

劉秉忠在歷史上還做過一件名留青史的事,即修建燕京城,即現在的北京城。元朝在建國後,顯然為了進可攻退可守,所以世祖將首都定在了離蒙古草原靠近的地方燕京。

他是唯獨不受猜測的漢人臣子,夾縫中生存58年,終幹成兩件大事

在修建燕京的過程中,劉秉忠作為主持修建人之一,可謂是盡職盡責,也正是因為他的事無鉅細,所以一座初具規模的華麗宮殿才能在北京竣工。

公元1271年,在建元紀年的基礎上,劉秉忠又為世祖忽必烈諫言,將國號更名為大元,即取自《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他的建議受到世祖的肯定,當即將國號改為元。

公元1274年,在歷經58年的歲月後,劉秉忠與世長辭。在他去世後,世祖先是追封他為太師,後又追封為常山王。

他是唯獨不受猜測的漢人臣子,夾縫中生存58年,終幹成兩件大事

在細數劉秉忠的一生,我們能看的出他是一個成功的漢族名臣,在元朝建立初,因為民族之間的猜疑,漢人根本得不到信任,但他卻是個例外,不僅按照自己的意願給世祖出足了謀劃,還做了兩件名留青史的事情,他的智慧不可謂不讓後人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