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山區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成長記

巍然屹立在這裡的大山、大峽谷,在這之前已不知沉睡了多少萬年,腳下奔騰不息的大江、大河,曾試圖喚醒它們。而今,有一個夢驚醒了它們,這是一個關於625萬昭通兒女的奮鬥之夢。

在歷史前進的車輪中,昭通兒女誓與貧困作鬥爭,從未停止過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

地處雲、貴、川三省接合部烏蒙山區腹地的昭通,屬於典型的山地構造地形,國土面積2.3萬平方公里,山區面積佔96%,是一個集山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為一體的深度貧困市,是全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近年來,昭通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為主要抓手和重要載體,因地制宜、以市場為導向,大力培育蘋果、竹子、馬鈴薯、花椒、天麻、特色養殖等產業。目前,全市擁有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5個,其中3個為專業鎮,分別是以蘋果為主導產業的昭陽區灑漁鎮、蘇家院鎮,以花椒為主導產業的魯甸縣龍頭山鎮;兩個專業村,分別是以烏骨雞為主導產業的鹽津縣牛寨鄉敦厚村,以“半邊紅”李子為主導產業的綏江縣新灘鎮石龍村。全市有專業村62個,擁有註冊商標18個,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1個,獲綠色食品認證11個,獲有機食品認證1個,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5個。

如今的昭通,已手握蘋果、天麻等全國名優產品名片。中國南方最大的優質蘋果基地坐落在昭通,昭通蘋果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出口泰國、緬甸、老撾等國家;2019年,昭通蘋果又喜獲豐收,全市蘋果種植面積60萬畝,總產量64.3萬噸,總產值達45.5億元,受益人口35萬人。全國品質最優野生天麻的核心區域、世界天麻原產地、中國“烏天麻之鄉”坐落在昭通,天麻種植面積8萬畝,鮮天麻產量3.2萬噸,產值50億元。鹽津烏骨雞入選雲南省“六大名雞”之列,獲得國家商標總局頒發的“鹽津烏骨雞”商標、農業部頒發的“鹽津烏骨雞”地理標誌。鹽津烏骨雞產業年出欄烏骨雞168萬隻,產值達到1.8816億元,帶動貧困戶3216戶,戶均增收1680多元。2019年,綏江縣“半邊紅”李子農產品地理標誌獲得認證,完成綠色認證18000多畝,全縣“半邊紅”李子種植面積達9.473萬畝,投產面積5.595萬畝,產量3.89萬噸,產值達2.7174億元。

除此之外,花椒產業緊跟發展步伐。目前,全市花椒種植面積131萬畝,涉及魯甸、彝良、巧家、永善等縣,投產面積88萬畝,產量3.3萬噸,產值50億元。昭通栽培青花椒歷史悠久,明清時期,魯甸縣梭山鎮就有趕“花椒會”的經濟活動,“花椒會”期間,陝、川、渝客商到昭通採購青花椒。千年古道崖壁立、悠悠馬蹄五尺來,昭通青花椒就經這千年的五尺道出滇。在魯甸縣江底鎮、火德紅鎮、小寨鎮、龍頭山鎮、樂紅鎮、梭山鎮均種植有青花椒。以花椒為主導產業的龍頭山鎮,是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2014年8月,龍頭山鎮遭受了6.5級地震的重創,全鎮40%的花椒林受損。2014年底,在魯甸縣林業部門的技術指導下,災後重建中的花椒提質增效覆蓋面積達17萬畝,每畝增效60%。

烏蒙山區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成長記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魯甸地震災區,對魯甸的花椒產業寄予了“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的厚望與評價,鼓舞了43.5萬魯甸人民,魯甸縣各級幹部群眾,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勉勵為動力,不斷加大花椒產業發展的深度、力度、進度。2015年9月,魯甸縣林業和草原局編印了《魯甸縣核桃、花椒實用豐產栽培技術》一書,這本匯聚了魯甸林業人智慧與經驗的書,為魯甸縣特色經濟林的種植提供了實用的技術保障。2016年,全縣花椒種植面積達22.5萬畝,40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花椒種植實現了脫貧。2017年,昭通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做優做強花椒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意見》,通過實施由傳統種植型向科學管護型轉變,推進花椒低產改造提質增效,在5個花椒種植重點縣(區)完成提質增效改造52萬畝。2017年,魯甸青花椒訂貨會,首單突破9800萬元。2019年,魯甸縣花椒種植23萬畝,產量9000噸,產值9億元,受益人口4.2萬戶8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800戶2.9萬人。通過多年的培育和扶持,魯甸縣龍頭山鎮、梭山鎮青花椒高產而優質,行銷四川、重慶、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已形成“魯甸青花椒”“梭山青花椒”“三川半”“牛欄江”等知名品牌。魯甸縣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魯甸縣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及全國最具影響力的花椒交易市場。

近日,記者走進魯甸縣龍頭山鎮光明村,滿山的花椒樹蔥蔥郁郁,散發著生長的氣息。花椒林裡一群群椒林雞悠閒地在散步。據悉,這戶人家的700多隻椒林雞已全部被訂購。在光明村黃家林3組楊慶武家,災後重建的兩層樓的房子寬敞、明亮,住著楊慶武家11口人。春耕時節,楊慶武一家給花椒樹修枝、鋤草、鬆土,等到6月份花椒即可採摘。2019年,楊慶武家採摘了1000多公斤花椒,收入近5萬元。上半年種花椒、下半年搞運輸,這樣的日子對於52歲的楊慶武來說,知足而幸福。

在距離魯甸縣城幾公里之外的昭通大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展廳裡,用花椒做足貼的保健品正在研發階段,樣品上的花椒味清新可聞;在車間裡,金黃剔透的花椒精油裝在一個個大桶裡。昭通大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雲南省林業產業龍頭企業、雲南省農產品深加工科技型企業。公司生產的牛欄江牌魯甸梭山青花椒產品榮獲第二屆中國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優質產品獎、第十一屆昆明泛亞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產品銀獎等多個獎項;公司生產的鮮青花椒油和花椒精油系列產品被全國供銷總社評定為國內領先水平;公司花椒基地獲GAP農業認證;公司申報的“魯甸青花椒”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在魯甸縣,實現了花椒與加工企業的有效對接,做到初加工、深加工的聚合,實現了產業升級,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對花椒產業進行了新的產品開發,為地方名優產品走出本地、走向更大的市場提供了縱深發展的空間。

烏蒙山區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成長記

在昭通,山區農業經濟發展面臨重重困難。深厚的文化與薄弱的經濟同體、優越的區位與滯後的交通同體、富集的資源與弱小的產業同體、秀美的山川與脆弱的生態同體,它們構成了一個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命運共同體。70年日新月異、篳路藍縷,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隨著昭通“交通先行”發展戰略的實施、隨著昭通“六大產業”發展戰略的實施,這些命運共同體逐步發生著質變,昭通農業經濟發展的困局正在一步步被攻破、被瓦解。

鬼斧神工雕琢的大山、大水、大峽谷,孕育了勤勞、勇敢的昭通兒女,他們勢必用大手筆、大步伐、大智慧直面困難、挑戰困難、戰勝困難,開創幸福新紀元。

來源:昭通新聞網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