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谈《红楼梦》:写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

《红楼梦》 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读过的人都知道,《红楼梦》不仅是文学名著其中对人物、诗词、服饰、建筑、美食甚至是医药的描写都取得巨大成就,是百科全书式的史诗之作。

一般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人物外貌服饰的描写可谓是重要的一笔,几乎重要的人物出场之时曹公都会对其进行一番细致的刻画描摹。毕竟在古代封建社会,男女在衣着打扮上是有很大讲究的。但细细阅读《红楼梦》可以发现,在对人物外貌形象衣着服饰的描写中,是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的。这一点,显然不会是巧合,而应该是作者故意而为之。

细谈《红楼梦》:写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

《红楼梦》中第一次对主人公的详尽描写是在王熙凤出场时,是这样描绘的,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可以看出,曹公在刻画凤姐时,对其头部可以一番精心地描绘,甚至

连佩戴着什么发簪都详细交代了,而下身描绘时,写到下着绉裙就戛然而止了,没有继续往下写脚,反而停止写服饰,而转向了细致的容貌刻画。

细谈《红楼梦》:写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

在写林黛玉出场时,“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没有详细刻画她的服装而是着笔在其美丽柔弱容貌举止上。

但在后文有一次宝玉去见黛玉时,对其进行了服饰刻画,“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真比如: 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也是如出一辙,只写到了裙子而不再往下。

细谈《红楼梦》:写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

在对薛宝钗描写时,“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写宝钗衣着半新不旧,不朴素也不奢华,但同样也是从头向下,只写到裙子。

还有对袭人的描写,“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不是别个,却是袭人。” 在描写丫鬟时亦是这样,作者擅长对人物外貌精心刻画,不会有所遗漏。可以得出这样写绝不是偶然之笔,而一定有其原因。

细谈《红楼梦》:写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

然而在贾宝玉出场时,曹公不仅没有回避他的脚,还两次详尽刻画了,“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可是在描写贾宝玉的头部时,作者是这样写的,“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然而这种辫子并非清朝规定的成年男子所应该保留的发型。

细谈《红楼梦》:写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

满清的成年男子具体发型前半部是都剃光的,仅在后脑留下铜钱般面积的头发。他们将仅有的头发扎成辫子,辫子闲时下垂、忙时盘起。而宝玉的这种发型,却是曹公为其特地打造的,在当时社会是不可能出现的。

而在对令外两位男子的描写中,写秦钟时,“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写北静王时,“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ネ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要么是直接回避写头,就是写头部,也不是清朝男子应有的发型。

同时,对于女子来说,缠足是汉族女子特有的风俗,而满清入关后,清朝官方对缠足始终报以否定的态度,皇帝还下令禁止。

细谈《红楼梦》:写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

曹雪芹先世为汉人,很早就加入满洲旗籍,隶属满洲正白旗。既有汉风俗与文化的熏陶,又有满族的旗籍。因此,他的身份有着汉族与满族之间的矛盾,而他对男子头部与女子教部含蓄蕴藉的刻画正是他矛盾心理的展现,这样写也是有意不对满汉文化进行区分。

《红楼梦》一书与其他封建时期的作品很是不一样,其中少有明显男尊女卑思想,反而呼吁男女平等,有着进步的尊重妇女观。女子裹脚,看似风光,实则是对女性的摧残,曹雪芹没有对其大力描写,也是他思想前卫尊重妇女的表现。

“ 都云作者痴,谁言其中味”,一把辛酸泪之后,一本鸿篇巨制般的书籍诞生于世,作为作者,曹公心中的矛盾与失落,我们读者也不得而知。

写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也好,寄予心中苦闷矛盾也罢,《红楼梦》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外貌服饰乃至性格思想,都值得我们一再拜读与深思。

细谈《红楼梦》:写女不写脚,写男不写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