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爸媽媽想對你說...

“寶貝,其實我們想教會你的有太多太多,我們也害怕做不好...”“寶貝,爸爸媽媽每一次批評你都是想讓你變得更好...”“寶貝,我們也希望你們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想讓你受一丁點兒委屈...”父母想對孩子說的話有太多太多,想做的事也是數不勝數,一切的起點都是為了孩子能夠變得更好。

孩子,爸爸媽媽想對你說...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個新聞:在寧波飛往西安的航班上,一位熱心的媽媽給周圍的旅客每人都發了一份小禮物,並附卡片說:“我是來自寧波的Wendy,我剛剛一歲半……獨自帶我的媽媽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父母對孩子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言傳身教。

一、“言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小耳濡目染的環境就是孩子每天要生活的地方,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會聽在耳邊,看在眼裡。

孩子,爸爸媽媽想對你說...

1.“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是董卿在央視的一個節目中講出的話,作為一個母親的董卿,從教育孩子伊始,就已經樹立了這樣的觀念。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孩子每天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和父母度過的,尤其是當孩子還在學習說話的年齡段,父母的話語對孩子的學習,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曾收到過一位家長的私信,她描述的情況是這樣的,她和他的老公經常開玩笑說“放屁”之類的粗話,然後他們三歲的女兒就學會了,急壞了這對家長,向我詢問該怎麼辦,我建議他們先從自身改正,剋制自己不要給孩子錯誤示範。後來家長向我反映孩子慢慢的改掉了這個壞毛病。

孩子,爸爸媽媽想對你說...

現在年輕的家長大部分都擁有較高的學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教育孩子上也是物質投入大於精神投入,這就會讓很多家長朋友缺失了對孩子的微小處的教育。家長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功的孩子都是有成功的原因的,家長的微小教育必不可少,正所謂你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是什麼樣子。

2.“我努力去做那個與你截然相反的人。”

葉聖陶的兒子在回憶父親往事時曾說:“父親從來不會關心我在學校裡學了什麼內容,但對一些小事卻特別在意。如遞一支筆,如果我隨手拿起,把筆尖朝向了他,父親就會說:遞一件東西給別人,要想到別人手拿起來方便不方便,像你這樣遞筆,接的人會弄一手墨水。還有,冬天走出房門,要及時把門關上,防止屋裡的人凍著。”一些不經意間的小事,就會使孩子對於自己人生道路產生重要的影響。

曾經有這麼一句話,女孩子以後要嫁的人,要不是像爸爸那樣的,要不就是和爸爸相反的那樣的。這句話就是要告訴孩子,家長在孩子眼裡,已經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必須注意言傳身教,不能在孩子面前說一套,做一套,否則孩子的思想觀念會受到影響,對家長的信任度有所下降。父母不能決定孩子的人生道路,但是可以影響孩子的人生軌跡。

孩子,爸爸媽媽想對你說...

你待人溫文爾雅,那你的孩子也會變得謙遜有禮;

你待人大度友善,那你的孩子也會讓人認同稱讚;

你熱愛讀書旅行,那你的孩子也會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二、“身教”

1.你是怎樣...孩子就怎樣...

這兩天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孩子陪媽媽去上班,在旁邊目睹了各種忙碌的工作場景,臨走前女兒說“媽媽你真辛苦,給我也準備一個健身包吧,我也想和你一起去健身。”

你的優點要讓孩子傳承和發揚光大。孩子在小的時候還不會判斷大人的什麼行為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所以在家長這邊就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孩子,爸爸媽媽想對你說...

家長言傳身教的努力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的,在孩子面前學會如何做自己,是很有意義的。現代的教育已經不能全部歸功於學校教育,對孩子產生更深遠的影響是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

2.你不是...就要讓孩子成為...

教養對於一個人來說,人可以沒有接受過教育,但是教養,不可或缺。孩子從小接收教養的渠道大部分都是來自家庭教育的,孩子就掌握在家長手裡,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都與父母息息相關。

在地鐵上,一位年輕的媽媽懷裡抱的孩子睡著了,她怕孩子踢著別人,也擔心孩子的鞋子弄髒別人的衣服,就用手捧著鞋子。直到下地鐵前,這位年輕媽媽一直保持著這個姿勢。這個曾經火遍網絡的新聞,就是最佳學習榜樣,忽略階級間的差異,父母能給孩子的優秀家庭教育,是沒有差別的。

孩子,爸爸媽媽想對你說...

你的不足要讓孩子避免改正。很多父母都有這樣一個願望,自己沒有實現的,就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去實現。但是孩子不是你生活的替代品,我們要“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應該是我們的不足,在孩子身上去完善它,從而使孩子走向更完美的人生道路。

大家好,我是關注家庭教育成長的常徵老師。

以上是我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