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10672762346
無論什麼結果,都不是武大所能決定的,而且取決於封建思想上的制度。一,武松跟潘金蓮沒有交集。沒有交集也就沒有故事和結果。到此結束。二,有了交集。有了交集就有了故事。有了故事就會有故事情節,但是,在封建時代,作者施耐庵無法把武松與潘金蓮的愛情故事刻畫的生動細緻,引人入勝或者轟轟烈烈。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來表達封建時代男女之間的感情。《水滸傳》並不是一部愛情小說,所以,劇中也不是以描寫情感為主。但為了小說的可讀性,自然少不了有關愛情的描寫。而且在中國封建時代男女之間的愛情本來就唯唯諾諾,自固含蓄,總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代表,把持著男女之間的婚姻關係。女性在當時社會,家庭的地位中顯得及其卑微,儒弱。大多數女性以相夫教子,遵守三從四德為品行。根本談不上自主和平等。在此背景下,施耐庵便為武松設定三個形象各異的人物化身,——張大戶,武大郎及西門慶來綁定潘金蓮的情感世界。通過三個代表不同的階層人物來一一展示封建社會男女之間的愛情、市井人物及官場上的人與人的關係。——這個設定非常巧妙,專為武松、潘金蓮量身定做。也體現了封建社會男女之間的愛情只是一種人性倫理上的產物,無形中規範和約束著每個人的思想。人們不得突破這個牢籠。否則,紅杏出牆必折枝……潘金蓮作為當時社會女權人物的代表,一生只能與這三個男人產生情感糾葛,也註定了這個悲情的結局。
1 張大戶:小說對張大戶的描述很概括。但沒有張大戶也引不出潘金蓮。潘金蓮是賣到張大戶家的奴婢丫鬟,因潘金蓮模樣俊俏貌美,被張大戶看中。便霸佔了潘金蓮,怎奈張大戶年事已高,心有餘而力不足,老牛想吃嫩草卻沒有了牙口,啃不動,而潘金蓮此時卻是出水芙蓉,翹楚動人,張大戶只能望洋興嘆了。不得已把潘金蓮賣給武大,這也是張大戶的無奈之舉。若不是自身身體上的差異,張大戶無論如何也不會拋舍潘金蓮。這不符合常理。試問,哪個男人不垂涎美色,夜夜笙歌?更何況還是傾國傾城的金蓮妹妹?再說,在封建社會奴隸買賣制度下。奴隸主對奴隸有絕對的擁有權和佔有權,買來的奴隸做勞動工具,做生產機器,做商品交易等等,奴隸對主人只能聽之任之。任其支配。潘金蓮也不例外,無論張大戶對潘金蓮做什麼,潘金蓮都無力反抗的。牴觸歸牴觸,但潘金蓮的身心都屬於張大戶的,沒得選擇。 而小說中描述的潘金蓮性情剛烈,寧死不從張大戶,張大戶也深知強扭的瓜不甜,霸王硬上弓也不是辦法。於是,便把潘金蓮嫁給武大朗。其實,這都不重要,重要的還是張大戶自身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張大戶嫉妒心在作祟,把金蓮嫁給武大郎。明裡顯得自己有寬容之心,暗裡也是對潘金蓮的報復:既然我得不到你潘金蓮的身體,別人也休想得到。你看不上我,我也不能讓你如意,給你找個各方面都不如我的男人,讓這個不如我的男人來噁心你,折磨你。也許這才是張大戶心裡真實的想法。一石二鳥, 高明之處。
2 武大郎: 武大郎作為武松的第二個形象代言人,就是為潘金蓮打造封建社會底層版本的愛情結局。當然用現代人的思想邏輯去分析,武松的父母能生出相貌堂堂的武松,卻把武大郎生成歪瓜裂棗。同胞兄弟差異巨大,有悖常理,令人生疑。之所以這樣,是小說中故事情節的一個精彩的銜接,能把原本不相干的武大郎和潘金蓮聯繫到一起,這樣才顯得惟妙惟肖,珠聯璧合,所謂妙筆生花。不生疏、不死板。至少能被後人津津樂道流傳至今。如果說,張大戶代表富貴的象徵,那麼,武大郎就是窮小子典型代表。有了這樣的襯托和鋪墊,對武大的描述就一目瞭然了 ……
武大郎做夢都沒想到能從張大戶那裡得來一個貌美如花的美嬌娘。是什麼原因,武大至死都沒明白,也無需明白。自己身如侏儒,相貌醜陋,也不多金。除了賣燒餅,活在世上都顯得多餘。別說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就算是掉下個豬八戒的妹妹,那都是自家的祖墳冒了青煙。居然白撿個漂亮媳婦,武大自然會對金蓮疼愛有加。讓潘金蓮做家中的女主人和燒餅店的老闆娘。啥家務活都不讓金蓮去做。當女神一樣供養。然而武大郎畢竟是殘疾人,能給予金蓮夫妻之實。卻不能給金蓮夫妻之事。為博得美人的笑靨。武大隻能打感情牌,走情感線路。儘可能用真情來撫慰和籠絡潘金蓮。甚至,在金蓮與西門大官人搞婚外情時都可以睜隻眼閉隻眼的忍受著。 這來之不易的婚姻能保持下去就繼續下去,能不離散就不離散。綠帽子算個球事。
3 西門慶:西門慶是武松的第三個化身,也是最貼近、最形象的一個。可以說是武松的原版原型。風流倜儻,風度翩翩,英俊瀟灑,一表人才,形象好、氣質佳。多情又多金,典型的高富帥,完美男人於一身。是眾多女人的擇偶標準,追求的目標。
西門慶本著玩世不恭、放蕩不羈的性格,遊手好閒,四處獵豔。不想就入了潘金蓮的眼,你情我願,乾柴烈火,分分秒秒就可秒殺世俗倫理。與潘金蓮偶遇,(那麼金蓮手中掉下的不是支窗戶的木棍,而且丘比特的神箭)郎才女貌,一見(箭)便鍾情。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可對於已經步入雷池,意猶未盡的男人女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這男歡女愛更為享受。一切皆可拋為腦後。人性的弱點便是貪婪。兩個人有了開始,便不再滿足於現狀,哪怕只是一小塊有阻礙的遮羞布。也要把它扯掉。以至於最後瘋狂到毒殺無辜的武大郎。
如果只談情不談背景,西門慶便是潘金蓮值得託付終身的男人。如果,只單純的表達潘金蓮的愛情。那麼,西門慶無疑是最佳的人擇。如果潘金蓮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那麼她與西門慶版的“武松”一定是比翼雙飛,甜甜蜜蜜。西門慶是潘金蓮的摯愛,能讓金蓮的情感迴歸自然。潘金蓮在西門大官人那裡也品嚐到了男人的滋味,欲仙欲死、美妙絕倫。然而,封建社會只有被綁架的道德,沒有被綁架的如果。畢竟兩人之間的私情不是光明正大,有悖人倫,不被世俗所接受。所以,西門慶只有曇花一現的存在,而且,小說也交代了西門慶的出現只針對潘金蓮,演繹一場沒有愛情結局的結局,回眸一笑為紅顏,煙雨過程一瞬間。有人說,這樣輕率的結束西門慶不公平,沒有意義。其實,西門慶作為虛擬人物, 自然不能被逼上梁山, 更不能同宋江之流同流合汙。因為有武松,西門慶的存在是個矛盾,因此西門慶必須死,一死百了,不拖泥帶水。更不用為讀者有後續的交代。否則,西門慶便是梁山第109位好漢。《水滸傳》將被改寫。
4 潘金蓮:關於潘金蓮版本各異,褒貶各異。《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是賣到張大戶家做奴婢丫鬟的侍女。由於潘金蓮貌美如花、長相出眾。張大戶就對情竇初開、懵懵懂懂的懷春少女潘金蓮起了色心。隨著時光的流逝,潘金蓮不小心就長成了絕色佳人、嬌豔欲滴,美的冒泡。自古以來高顏值的女人對男人天生具有無可抗拒的誘惑力。張大戶對潘金蓮更是垂涎三尺。憑藉佔據近水樓臺的優勢,張大戶自然不會放過金蓮這般絕美的佳人。身體的,語言的。軟硬兼施,不停的騷擾,淫威之下。無意中就把潘金蓮調教成風情萬種的美少婦了。而此時張大戶已垂暮老矣,越來越力不從心。無奈便把潘金蓮嫁給武大郎。
金蓮能嫁給武大看似是個華麗的轉身,其實對金蓮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名譽、地位、金錢都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在封建社會,男女之間沒有戀愛自由,更多的則是扭曲的意識形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潘金蓮逃脫不掉。所以說,從張大戶過度到武大郎。體現出封建社會醜陋的社會制度和封建思想對女性權利的肆意踐踏。如果沒有武大郎,張大戶還會把潘金蓮賣給張大郎,王大郎或者陸大郎。漂亮的金蓮在男人眼裡就是一件秀色可餐、任人罷布的玩偶。也許,這就是潘金蓮的宿命。永遠沒有屬於自己的權利來左右自己。可武大終究是個廢人,對如飢似渴的金蓮來說依然是痛苦的折磨,煎熬和無助。離開張大戶,出了虎口、又入狼窩。可自己一個孤零零的弱女子就如一隻待宰的羔羊,什麼都做不了。只能順其自然苟且偷生的活著。直到西門慶的出現。才點亮金蓮心中壓抑許久的光亮……
除了與西門慶享受著魚水之歡,也導致武大的不歸路。其實,武大郎是個簡單的人,屬於弱勢群體,一生與世無爭,給戴個綠帽子也就算了,可命不至死,當金蓮把黑手伸向武大,金蓮的內心一定是猶豫、矛盾的,無數次的糾結和掙扎。回想武大對自己的好,懺悔和愧疚。一邊是武大的夫妻之情,一邊是西門大官人的溫柔鄉。潘金蓮最終選擇了後者。只是辜負了愛我疼我的大郎。
那麼,歷史上的潘金蓮是什麼樣的?《水滸傳》和《金瓶梅》描述的各有千秋,有些出入。《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是“毒”少婦,蛇毒心腸。《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是“蕩”少婦,淫慾無度。且《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是在北宋時期。而《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是在明代。潘金蓮、武大郎、西門慶也確有其人,是明朝年間的事情。因此《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是虛構的,不存在。正是因為這個“不存在”卻為小說增加厚重一筆,蹭了個滾燙滾燙的熱度。正是因為潘金蓮的美豔、放蕩、悲哀三位一體的展現,表達了中國封建社會體制下的齷蹉、骯髒和腐朽。在古代但凡有爭議的女人,似乎意味著一種不幸。或是紅顏禍水、或是禍起蕭牆。
其實,真實的潘金蓮心本善良,矜持有度,相夫教子,恪守婦道,並非小說中描述的渣女,全是負面形象。今天我們應該對潘金蓮給予正確的解讀,不妨為小說中潘金蓮平反昭雪。
潘金蓮沒有錯,錯的只是金蓮姐姐生錯了年代。2016-09-23由張天賦作曲。曹越作詞並演唱的一首歌曲《金蓮的愛》發行。這首歌所表達的正是現代生活中人們所面臨的困惑。除了毒死老公,有幾人的靈魂比起潘金蓮更純粹?“是男人應為我所用,不用則棄之。”簡單受用。[呲牙][呲牙][呲牙]
為你等候583
如果沒有武大,武松和潘金蓮肯定會流芳一段傳奇佳話。
一、武松在武大存在的情況下,就不討厭潘金蓮。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武松再次和武大見面後,來到武大家,看道潘金蓮時,就被她的容貌驚豔了,心中自然對潘金蓮產生了好感 。
武大郎接了擔兒入去,便出來道:“二哥,入屋裡來和你嫂嫂相見。”武松揭起簾子,入進裡面,與那婦人相見。武大說道:“大嫂,原來景陽岡上打死大蟲新充做都頭的,正是我這兄弟。”那婦人叉手向前道:“叔叔萬福。”武松道:“嫂嫂請坐。”武松當下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那婦人向前扶住武松道:“叔叔,折殺奴家。”武松道:“嫂嫂受禮。”那婦人道:“奴家也聽得說道,有個打虎的好漢,迎到縣前。奴家也正待要去看一看,不想去得太遲了,趕不上,不曾看見。原來卻是叔叔。且請叔叔到樓上去坐。”武松看那婦人時,但見:
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可見潘金蓮給武松初始印象不錯。在接下來的接觸中,並對此產生好感。特意為潘金蓮買來布料相送。
過了數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段子與嫂嫂做衣裳。那婦人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與奴家,不敢推辭,只得接了。”武松自此只在哥哥家裡宿歇,武大依前上街挑賣炊餅。武松每日自去縣裡畫卯,承應差使。不論歸遲歸早,那婦人頓羹頓飯,歡天喜地伏侍武松。武松倒安身不得。那婦人常把些言語來撩撥他,武松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
武松送給潘金蓮彩色段子後,如果沒有對潘金蓮動容,看到如此豪放的嫂嫂,應該是正對自己豪放不羈的脾胃,卻“安身不得”。可見,他心中已是漣漪翩翩。
二、潘金蓮對武松是一見鍾情。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當武松第一次出現在潘金蓮面前時,就已經淪陷了,迫於倫理道德約束,只能以長嫂而居。
那婦人在樓上看了武松這表人物,自心裡尋思道:“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的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據著武松,大蟲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氣力。說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住?不想這段因緣卻在這裡!”那婦人臉上堆下笑來,問武松道:“叔叔來這裡幾日了?”武松答道:“到此間十數日了。”婦人道:“叔叔在那裡安歇?”武松道:“胡亂權在縣衙裡安歇。”那婦人道:“叔叔,恁地時卻不便當。”武松道:“獨自一身,容易料理。早晚自有土兵伏侍。”婦人道:“那等人伏侍叔叔,怎地顧管得到。何不搬來一家裡住?早晚要些湯水吃時,奴家親自安排與叔叔吃,不強似這夥醃人安排飲食。叔叔便吃口清湯,也放心得下。”武松道:“深謝嫂嫂。”那婦人道:“莫不別處有嬸嬸?可取來廝會也好。”武松道:“武二並不曾婚娶。”婦人又問道:“叔叔青春多少?”武松道:“虛度二十五歲。”那婦人道:“長奴三歲。叔叔今番從那裡來?”武松道:“在滄州住了一年有餘,只想哥哥在清河縣住,不想卻搬在這裡。”那婦人道:“一言難盡!自從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負,清河縣裡住不得,搬來這裡。若得叔叔這般雄壯,誰敢道個不字!”
在想出的日子裡,潘金蓮最後掙脫了道德的綁架,向武松發起了進攻。才有了“潘金蓮敬酒——圖謀不軌”一說。
武松問道:“哥哥那裡去未歸?”婦人道:“你哥哥每日自出去做買賣,我和叔叔自飲三杯。”武松道:“一發等哥哥家來吃。”婦人道:“那裡等的他來。”說猶未了,早暖了一注子酒來。武松道:“嫂嫂坐地,等武二去酒正當。”婦人道:“叔叔。你自便。”那婦人也掇條杌子近火邊坐了。桌兒上擺著杯盤。那婦人拿盞酒,擎在手裡,看著武松道:“叔叔,滿飲此杯。”武松接過手去,一飲而盡。那婦人又篩一杯酒來說道:“天色寒冷,叔叔飲個成雙杯兒。”武松道:“嫂嫂自便。”接來又一飲而盡。武松卻篩一杯酒遞與那婦人吃。婦人接過酒來吃了,卻拿注子再斟酒來,放在武松面前。那婦人將酥胸微露,雲鬟半,臉上堆著笑容說道:“我聽得一個閒人說道,叔叔在縣前東街上養著一個唱的,敢端的有這話麼?”武松道:“嫂嫂休聽外人胡說,武二從來不是這等人。”婦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頭不似心頭。”武松道:“嫂嫂不信時,只問哥哥。”那婦人道:“他曉的甚麼?曉的這等事時,不賣炊餅了。叔叔,且請一杯。”連篩了三四杯酒飲了。
那婦人也有三杯酒落肚,鬨動春心,那裡按納得住,只管把閒話來說。武松也知了八九分,自家只把頭來低了,卻不來兜攬他。那婦人起身去酒,武松自在房裡拿起火箸簇火。那婦人暖了一注子酒,來到房裡,一隻手拿著注子,一隻手便去武松肩胛上只一捏,說道:“叔叔只穿這些衣裳,不冷?”武松已自有五分不快意,也不應他。那婦人見他不應,劈手便來奪火箸,口裡道:“叔叔你不會簇火,我與你撥火。只要一似火盆常熱便好。”
無奈,武松心中縱然萬種風情,也難以擺脫倫理枷鎖的禁錮,只能是“相見恨晚”,並刻意躲避。
武松有八分焦躁,只不做聲。那婦人慾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卻篩一盞酒來,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盞,看著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武松劈手奪來,潑在地下,說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識羞恥!”把手只一推,爭些兒把那婦人推一交。武松睜起眼來道:“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帶發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為此等的勾當。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的是嫂嫂,拳頭卻不認的是嫂嫂。
才有了這段開罪潘金蓮的話語,和後來搬出去住的因果。
三、自古英雄愛美女。
《水滸傳》中的武松是打虎英雄,力大無比武功高強,身材高大魁梧而且年輕英俊,在崇尚武學的冷兵器時代,自然是少女們崇拜的偶像,夢寐以求的如意情郎。
潘金蓮從小能在張大戶家中做丫環,自然是個聰明伶俐漂亮的女孩,長大後能被張大戶看中,足以證明潘金蓮是一個美女。
自古英雄愛美女,美女更愛英雄。有了武大在中間羈絆,自然是英雄美女,無拘無束。常言道“英雄難過美人關”,武松也是性情中人,更是男人中的皎皎者,只要是個正常的男人,也有“七情六慾”。一個英雄一個美女不期而遇,一個未嫁一個未娶,乾柴烈火,發生點男歡女愛的故事,是在正常不過的小事。
四、沒有武大,什麼都沒有了。
這種假設是不復存在。試想沒有了武大,潘金蓮和武松跟本就見不了面。即使歷史上有武松和潘金蓮這二個人,也只能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行,交叉碰撞得機遇十分渺茫。
潘金蓮在狀告張大戶後,被張大戶囚禁淪為性奴;也許,在張大戶鬧戲成怒下,殺人滅口香消玉損;也許,被張大戶嫁給蘇大郎、李大郎……
武松儘管大虎,打完虎大戰孫二孃,再生擒方臘。
謝謝瀏覽!歡迎朋友們留言交流關注!
散步秋天
如果沒有武大,而武松和潘金蓮在一起有什麼結果呢?。這種假設,故然可笑,而叔嫂同居則有悖人倫。更可笑的是如果武松和潘金蓮成婚,世界既少了一個民族,也少了一個國家。信不信由你,聽我從頭給你說起回答。
話說,武松打死西門慶之後,潘金蓮回心轉意,改邪歸正,一心和武大,夫唱婦隨,做炊餅度日,日子日漸紅火。
老倆口並不滿足,決定涉洋過海,打造一片自己的天地。就是東度日本,結果沒想到的是,炊餅生意名揚天下。不僅紅火,而且還兒孫滿堂,經幾十代演變,遍佈日本列島。武大名聲至今,倍受後代追捧,可說是知名天下。
過去的已無法考證,現實說服力卻難以推翻,請看下列實事。:一:武大賣炊餅時晃子,一塊白布畫個火紅的大炊餅,成為後代國旗。二:武大發財後,後代就期盼“武運長久”(武大郎的運氣)幾乎成信條國策。三:為紀念老祖宗,孩子起名,多以大郎自居。四:因遺傳基因,個子高的不多。五.武大識字有限,賣炊餅,記賬,漢字夾雜一些符號流傳至今,六,因武大曾戴過綠帽,後代也喜歡王八(名字帶龜也不少)。
僅以上六點,如果沒有武大,而武松和潘金蓮在一起,多麼可怕。既少了一個民族,也少了一個國家。哈哈,別太當真,純系杜撰,當然也有意罵,屠殺我同胞的一些極右翼混蛋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