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提樑盒在明式傢俱中屬於箱匣一類,是一種盛放物品的器物,因為它用對稱的提樑託著盒子,所以被人們稱為提樑盒,也稱提盒。


提盒很早就有,到了明代,長方形提盒的樣式才被基本固定下來。伴隨著歷史的發展,提盒在演變中發揮著不同的功用,不僅是生活日常所需,更是成了書房用具。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王世襄先生在其《明式傢俱研究》中曾著錄戊24、戊25兩件提樑盒。明代的提盒雖是文房案頭之物,相較桌子櫃子體量較小,但在其設計使用及文化品格上與明式傢俱的精神一脈相承,生動再現了明清社會生活的生動畫面。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可見右下角的提樑盒


從文字記載和圖畫材料來看,提樑盒在宋代就已經流行起來,主要還是用來盛放酒食,便於出行。或是應用於商鋪和飯館,用來運送食物或者小件貨物。


這一時期的提盒尺寸較大,大多為白木塗漆、或者用竹子製成,一般比較粗糙,實用性強,使用頻率高,故多有損壞,傳世實物幾乎不可見。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 明人繪《麟堂秋宴圖》中的扛箱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魯班經匠家鏡》有《大方槓箱》和《食格》兩式。

惟槓箱大,需要兩人抬,故曰“槓箱”。

食格較小,可一人肩挑兩具。


後來,一些文人對這種頗具民俗色彩的提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們的參與設計下,提盒的形制變得更為精巧,工藝也更加講究了。


除工藝外,文人對提盒材質也非常在意,明清時期,文人使用的提盒都用黃花梨、紫檀、紅木等名貴木材製作。文人外出會友時,用提盒來裝食物、茶水等物,也有文人在提盒內放置文房四寶,印章等。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明《竹園壽集圖》卷(局部)


於是這種精緻的提盒走進了文人的生活,他們把田間地頭常見的提盒引用過來加以改制,適用於自身,外出會友時,用來盛放毛筆、墨盒等用具,在書齋時則置於案頭,時時把玩,陳放文房雅玩之用。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更小的只須用一手提挈。

《金瓶梅詞話》插圖繪一人肩頭荷物,

一手提盒作奔馳狀,是一副很好的寫照。


嚴格說起來,提樑盒是標準的文人傢俱,最初由文人發現、經過文人的改良、使用以及宣傳,使得提盒在全社會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和廣泛地使用。


王世襄在《明式傢俱研究》—書中說:

為了便於出行,大、中型的提盒多用較輕的一般木料製成。但由於生活的改變,早已不適用,實物也難保存下來,只有小型的才用紫檀、黃花梨等貴重木材製造,考究的還用百寶嵌或雕漆製成。這些自非用作盛食物,而是貯藏玉石印章、小件文玩之具。到今天,它們本身也成了珍貴的文物了。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清代 紫檀三層提盒


一件提盒的從大到小,從廚房到書房,凝聚了中過傢俱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書寫著中國人的日常。從盛放食物的器具到文人志士的文房雅玩,小小的提盒滿足了人們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在它那方天地中,內斂沉靜,不驕不躁,自釋芳華。


直到今天,提盒仍在許多愛好古典文化的雅士手中演變著,他們為提盒注入了更多現代的時尚元素,賦予了它新的生命。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百寶嵌綬帶鳥海棠紋提樑盒

設計者:傅軍民

製作者:傅軍民 盧秀彬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銅胎掐絲琺琅提樑盒套組《傳家寶盒》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鴻運錦鯉 陶瓷提樑盒

設計者: 韓晶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古人手中的提樑盒

▲年年有餘 陶瓷提樑盒

設計者: 孫詩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