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龍山區: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現在村裡主張厚養薄葬,前不久我母親去世了,喪事沒有大操大辦,我們的負擔減輕了不少,大家都很認同,移風易俗真不錯!”4月22日,在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大良村,村民對區裡倡導的移風易俗由衷點贊。

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是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的有效途徑。為弘揚文明健康的時代新風,遏制婚喪喜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龍山區對廣大農民發出倡議,倡導喜事新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文明理事的社會新風尚。

遼源龍山區: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破舊立新,提倡婚事新辦。提倡婚事新辦,以參加集體婚禮、社會公益活動等方式,舉辦節儉適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紀念意義的婚禮。自覺抵制婚車成串影響交通、鞭炮濫放汙染環境、大辦宴席鋪張浪費的不良現象,力求婚禮儀式簡樸、氛圍溫馨。

遼源龍山區: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崇尚節儉,提倡喜事廉辦。提倡喬遷、生日、升學、開業等喜慶活動不辦,自覺抵制互相攀比、大操大辦和藉機斂財等不良風氣,狠剎揮霍浪費之風,提倡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和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念。

摒棄陋習,提倡喪事簡辦。提倡喪事簡辦,弘揚勤儉節約、厚養薄葬,採取“獻一束花、植一棵樹、開一個家庭追思會”等方式祭奠逝者。杜絕在廣場、居民小區和庭院等公共場所搭建靈棚、吹奏鼓樂、高音播放哀樂。

平臺引領,倡樹文明新風。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作用,利用鄉村公共場所設立紅白禮事堂,引導群眾辦理紅白喜事從家庭、酒店走向禮事堂,使之成為培育婚喪新風的學堂和節儉治家的平臺。

大良村黨支部書記於長敏告訴記者:“群眾對於原來形成的陋習都比較反感,區裡倡導推進移風易俗,村民都積極響應,效果也不錯,整個社會風氣得到了好轉。”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隋二龍 趙蓓蓓 編輯:趙樹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