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立東宮:宰輔大臣苦勸六年,宋仁宗為何遲遲拖著不為所動?

宋仁宗雖然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由於幼年的經歷,使得他的後宮一直處於某種程度的專寵壟斷局面,如劉太后垂簾聽政時期,仁宗皇帝雖然不喜歡郭皇后,但是沒有辦法,迫於劉太后的壓力,只能相應的專寵郭皇后;親政後又專寵尚美人、楊美人;中年後又迷上了張貴妃。基於此,仁宗皇帝的子嗣一點也不興旺,前後僅有三個皇子,而且全都沒有活過三歲。

勸立東宮:宰輔大臣苦勸六年,宋仁宗為何遲遲拖著不為所動?

第三個皇子暴亡的時候,仁宗皇帝正當壯年,才三十多歲,因此無論是仁宗皇帝本人,還是大臣、百姓都仁宗還會有皇子出生的喜訊傳來。不料,此後的二十年間後宮雖有嬪妃懷孕,但也都是生的公主。仁宗皇帝一直以來經常“不豫”,並且時常情況特別嚴重,有時昏死過去,或者滿嘴胡話、語無倫次。

勸立東宮:宰輔大臣苦勸六年,宋仁宗為何遲遲拖著不為所動?

隨著仁宗皇帝的年齡逐漸增大,且身體狀況也是越來越糟糕,尤其是多次出現了神志不清的昏厥之後,內外大臣對此非常擔心,認為領養宗室子弟早立東宮,不然國家可能會在皇位繼承中出現混亂,對國家、平民百姓都是一場大災難。因此幾乎所有的臣僚都捲入到了進言勸說的隊伍中了,由此開始了長達六年的關於勸立東宮的艱苦論戰。其中在這場論戰中有一個最關鍵的人物,那就是範鎮。

早年中第,名聲遠揚

範鎮是寶元元年的進士,他的出名也是在登科那一年。頭一年秋闈,他獲得了禮部考試的第一名,按照慣例殿試的時候如果唸到第三名仍沒有出現其名字,自己可以出來陳述,使之不落三甲之外。在這一年殿試中,唸的前三年都沒有範鎮的名字,可是範鎮也沒有出來自己陳述,而是不動聲色的繼續聽著宣讀,直到唸到第79人,範鎮可算是聽到了自己的名字,這才出列拜謝。殿堂之上,不少人都是知道範鎮的,所以對其行為都十分震驚和驚訝,由此一傳十、十傳百,範鎮的名聲就此遠揚。

勸立東宮:宰輔大臣苦勸六年,宋仁宗為何遲遲拖著不為所動?

任職諫官,陳列利弊

至和年間,範鎮出任知諫院。當時仁宗皇帝已經在位三十多年了,政治上相關寬鬆,大臣們也都喜歡說一些歌功頌德的話,仁宗皇帝偏偏就喜歡聽。但是範鎮卻不溜鬚拍馬,毫不迎合附會,每每向仁宗皇帝陳列天下弊端,他認為國力、民力均十分困弊,並陳列各種原因。仁宗皇帝聽歌功頌德的話習慣了,每當範鎮上奏說國家弊端的時候,都不喜歡聽,但是範鎮說的卻是實情,因此對其是既愛又恨。

勸立東宮:宰輔大臣苦勸六年,宋仁宗為何遲遲拖著不為所動?

第一個吃螃蟹

仁宗皇帝多次犯病,並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屢次引起朝廷內外的恐慌。尤其是至和三年犯病後,朝堂內外的擔心愈加嚴重。這一年仁宗皇帝已經在位35年了,也馬上50歲了,仍沒有子嗣,使得皇位繼承人遲遲不能確定,加之仁宗皇帝身體虛弱多病,萬一哪一天發生了不測,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群臣雖然私下都有著這樣的議論,但是始終沒有任何人敢向皇帝提出這個問題。原因主要有兩個,一為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應該由仁宗皇帝自己考慮確定的,當臣子的不能越俎代庖,否則就是大逆不道;二為現在皇帝還不到50歲,也算是正當壯年,這會就貿然提出選宗室子弟入宮為養子,可能被仁宗皇帝誤認為詛咒他生不出兒子。

勸立東宮:宰輔大臣苦勸六年,宋仁宗為何遲遲拖著不為所動?

儘管如此,但是群臣們都知道這個問題遲早還會要提出來,就看誰膽子大,敢第一個吃螃蟹了。沒想到,就在此時,身為知諫院的範鎮首先站了出來,明確表達了群臣希望早立東宮的願望。

一波三折

範鎮趁著仁宗皇帝神志剛剛清醒,就呈上了他的第一道請立太子的奏疏。雖然群臣都希望仁宗皇帝早立太子,但是範鎮的奏疏還是在朝廷引起了渲染大波,宰相文彥博等人直接派人指責範鎮,認為如此大事竟然不與宰輔們商量一下就貿然上奏。範鎮直接回複道:“我敢上奏,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不與你們商量,是怕連累你們。”御史中丞張昇直接表示全力支持,並且率領治下官員一同向仁宗皇帝請命。

勸立東宮:宰輔大臣苦勸六年,宋仁宗為何遲遲拖著不為所動?

雖然動靜很大,但是仁宗皇帝就是看看不表態,原本打算奉承附議的朝臣也都摸不透仁宗皇帝的心思,也有了點畏縮,不敢貿然發表意見。但也有人不畏懼各種壓力,依舊公開對範鎮表示支持。範鎮上書不久,司馬光等人再次聯名上書,請求養育宗室子弟為宮中。也不知道仁宗皇帝是如何想的,或許還想著能生出兒子,其後不論是誰上書請立太子,仁宗皇帝都是不表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六年之久。直到六年後,此時的仁宗皇帝已經在位四十多年了,這才同意收養宗室子弟為太子。

參考文獻

①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