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病中偶得

散文:病中偶得

人吃五穀雜良,難免不生災害病。

月有陰晴圓缺,季有春夏秋冬,氣有風霜雪雨,於是就有了人的生老病死,於是就有了人的喜怒哀樂。王候將相,或是雞鳴狗盜之徒,莫不如是。

前幾日寒流,因雪而喜,遂欣然夜行,豈料次日的感冒再次乘虛而入,一時泣淚交流,鼻塞頭痛不止,此之謂“福兮禍之所伏”?於是再讀白樂天的《問劉十九》,既了無興致,也再無半點酒趣。

人只有在病中才能更加深刻體會健康的珍貴,等到病體轉安,便很快摁捺不住各種蠢蠢欲動的慾望,一如俗語“好了瘡疤忘了疼”。

於是養生和折騰貫穿了人的一生,估計哲學的產生也多少與此有些關係,擁有時不知珍惜,失去時又覺得可貴,人生大抵如此,斷、舍、離也就成了每個人一生當中都難以圓滿解決的難題。

是日晴,陽氣驟升,風寒稍減,頓覺神清氣爽。

天變乎?時變乎?人變乎?似乎今是而昨非,似乎無古不成今。後者覽之,悲喜何如?

飯畢,獨坐,冥想……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極目天外白雲,金色的陽光從雲縫中射出耀眼的光芒,那雲愈加純白晶瑩,像極了小孩子吃的棉花糖。

活著,簡單而又複雜,複雜而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