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報復性離婚潮:是衝動還是真的過不下去了?

疫情催生報復性離婚潮:是衝動還是真的過不下去了?

圖/肖振鐸

文/青絲

國外有人貼出當地實行疫情管制以後的報案記錄:犯罪和車禍都接近於無,夫妻不睦打架報警的卻每天有八萬多起。這讓我想起不久前,網絡平臺上有一個調查“疫情過後的第一件事”,很多被禁足在家的人都說要吃吃吃、買買買,進行報復性消費,沒想到解禁後,最早被提上日程的卻是離婚,多地的離婚預約都被排到了大半個月後。

這種情形,如同很多小孩因為度過一個史上最長的寒假,剛開始兩天還很興奮不用上學,但很快就受不了自己的爹媽了。那些報復性離婚的夫妻,每天秤不離砣、公不離婆地相處了一個多月,對方的所有缺點都顯現無遺,避無可避,忍無可忍,又因疫情所見,大家都更為珍惜人生的美好,覺得沒必要再勉強湊合在一起,浪費生命。《圍城》裡說,想結婚的人,最宜先結伴旅行一次,因為旅行是最能看透一個人真實本性的方式。途中若是合得來,回來即可結婚,若是一路上爭吵嘔氣不斷,就要考慮結婚是否合適了。

宅家與旅行,道理是相通的。距離能產生美,也能產生醜。英國心理學家曾用五年時間對數千人進行追蹤調查,發現過度的生理滿足反而容易誘發人的不愉快傾向。如監獄裡的囚犯,吃得太多、太好,性格會特別暴躁,容易傷害別人。聽一個朋友說,他家樓上的房子長時間空置,過年前,房主一家人回來過年,結果被困在家無法返回工作地,一個多月裡,他從早到晚都能聽到一家人吵架發出的尖利叫喊聲。王爾德曾早有預見性地說過:“有些人走到哪,都能帶來幸福;有些人離開那,那裡才能幸福。”真是夠毒舌的。

普通人如此,名人亦如此。以《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蜚聲文壇的塞林格,他與第二任妻子克萊爾·道格拉斯都是瑜伽愛好者,兩人是在印度靈性導師馬哈薩亞的課堂上認識的,經常在一起雙修雙飛,只羨鴛鴦不羨仙。後來,塞林格退居山野,不與外人來往,也不許克萊爾與朋友接觸,兩人每天在新罕布什爾鄉下的小屋裡練瑜伽,大眼瞪小眼,克萊爾很快就受不了,提出離婚。就像日前國外有人抱怨說,我懷疑是一個女人發明了新冠病毒,因為所有的酒吧都被關門了,足球比賽被取消,男人必須全天候與妻子待在家裡,吃妻子在家做的飯、幫忙做家務……

即使再完美的婚姻,處在這樣的悶燒狀態中,出現失望都是在所難免的。

最高法不久前提供了一個數據,近年有74%的離婚是由女性提出。人過分獨立固然不利於關係的維持,但相處距離太近也是個大問題,有時候僅是因為無聊,拿起對方的手機玩了一下,就因生命之偶然到了噁心嘔吐的程度。對此,王爾德就觀察得非常透徹:世界上有兩種迷人的人,一種什麼都知道,一種是什麼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