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果雪兒全家福教育)

蘇武: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果雪兒全家福教育)

從小我們就在教科書上讀到過蘇武牧羊的故事,課文中提到蘇武在北方極寒之地牧羊,為大漢守節長達十九年,其精神可歌可泣,世人傳誦至今。


蘇武: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果雪兒全家福教育)

蘇武(公元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陝西西安)人,漢武帝時期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愛國英雄。他的父親是代郡太守(地方最高行政長官),蘇武兄弟三人年輕時就入朝為官了。

當時,漢朝和北方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好的時候互派使節、饋贈禮物,不好的時候就互相攻伐、扣留對方使臣。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單于(chányú,匈奴君主的稱號)即位,並向漢朝示好,把之前扣留的漢朝使者都放了回來。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常惠等100餘人,出使匈奴,送回扣留的匈奴使者,並送上很豐厚的禮物。沒想到,就在蘇武順利完成出使任務準備返回漢庭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

單于派人遊說蘇武,並許以高官厚祿要他背叛漢朝、歸順匈奴,被蘇武嚴辭拒絕。匈奴人想折磨蘇武,就把他關押在一個大地窖內,不給他吃喝,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當是正值嚴冬,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兩口氈毛;冷了,就縮在角落與皮襖取暖。單于見蘇武寧死不屈,心中也敬重蘇武的氣節,但不想放他回去,就把他流放到人跡罕至的北海(今貝加爾湖;一說位於甘肅民勤)邊放公羊,說什麼時候公羊生小羊羔了就放他回大漢去。蘇武到了北海牧羊,沒有糧食,他就掘野鼠洞裡的野果、草根充飢,唯一和他相伴的就是那根代表了朝廷的旌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旌節上的穗子全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花白了。

公元前85年,匈奴老單于死了,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就派出使者來求和。那時漢武帝已死,他的兒子漢昭帝要求匈奴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後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當年的隨從常惠買通單于手下,私下與使者見面,告訴他們蘇武還活著。蘇武終於得以返回大漢。這時,距離蘇武出使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九年!他已經是將近60歲的老人,當年隨他出使的100餘人也只回來了9個!

回到長安的那天,全城的人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看到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裡拿著光禿禿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以表彰其節操。


蘇武: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果雪兒全家福教育)

史學家班固贊他“使於四方,不辱君命”,李白、溫庭筠、歐陽修等大家也寫詩文稱頌蘇武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品格和崇高民族氣節。蘇武被拘匈奴十九載,受盡磨難而終得歸漢的傳奇經歷,千百年來不知激勵了多少中華民族的熱血男兒!

最後,讓我們用元代楊維楨的這首五言律詩表達對蘇武崇高氣節的敬佩之情:

題蘇武牧羊圖

未入麒麟閣,時時望帝鄉。

寄書元有雁,食雪不離羊。

旄(máo)盡風霜節,心懸日月光。

李陵何以別,涕淚滿河梁。

首都國學愛國專欄 張斌主編


蘇武: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果雪兒全家福教育)


蘇武: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果雪兒全家福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