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我的扶贫日记》——梁鸿

夹江:《我的扶贫日记》——梁鸿

草长莺飞四月天,万物复苏春光暖。我和党员吕建平、冯波、吴启发一行4人如期与驻村书记李孝明一道到华头镇佛鹰村走亲戚,看老乡。

今天,按县上部署,我们到帮扶对象家里对标对表,开展排查问卷和入户调查工作。

夹江:《我的扶贫日记》——梁鸿

一踏上华头----麻柳乡道(乱石溪),刚开始路面因施工,雨天泥泞坎坷,晴天尘土飞扬,小车无法通行,似乎倍感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任重而道远。

但过了两公里后,看到道路已被拓宽,堡坎、水沟和燃气等正待建设,各种施工的挖掘机,货车轰鸣作响,修路工人忙碌不停,一片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场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由于疫情影响,使施工进度缓慢;工人们复工复产后,抓紧施工,干劲冲天,欲把损失夺回来。相信不久将来,一条崭新而宽敞的大道将竣工,成为连接着党和山区老百姓心连心的纽带,更是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幸福大道。

夹江:《我的扶贫日记》——梁鸿

"枝头花正好,田野春意浓"。走进大山,大地在春雨、阳光的滋润下,披上绿色新装。一路上,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满目苍翠,远眺峨眉山、近观猫猫山,山峦叠翠,尽收眼底,使人神清气爽,脚下生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此时正是农忙季节,我们分别入户,在田间地头与乡亲们面对面、心贴心促膝交谈,听到的,看到的,都有着共同感受:经过这几年的脱贫攻坚,帮扶对象的每家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屋修葺一新,厕所实施革命,茶叶采摘、石斛栽植、生猪养殖和技能培训等有序推进。通过努力,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加自家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详细了解并核实每户的“两不愁三保障三落实三精准"。

夹江:《我的扶贫日记》——梁鸿

在问卷调查中,有的房屋因暴雨垮塌,有的家庭因丧子而悲痛,有的收入因疫情而减少,每个家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困难。

曹福林的房屋因去年暴风雨被冲毁,现已被政府搬迁至镇上的安置点,老俩口还时常回到山上采茶,收竹子。

曹洪利的儿子在外务工意外去世,党员吕建平得知后,专门前去慰问,并送上慰问金,鼓励他振作起来。

殷章全和母亲相依为命,从未怨天尤人,在山里种茶,种植石斛,养蜂采蜜,还计划着养殖生猪。

殷风鸣原本在春节后到北京打工,因疫情推迟,在家也未闲着,把家里厕所配修完善。他觉得:常年在外,亏欠太多,多做点事,待疫情结束后,还是要出去打工,多增加点收入,贴补家用。

困难是暂时的,生活毕竟要继续下去。让我们感动的是,在这远离城市的大山里,乡亲们不怨天怨地,毫不气馁,迎难向上,战胜困难,正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不仅要脱贫,更要致富,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奔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这是多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啊!这正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

通过交流宣传,打气鼓劲,乡亲们方向明,信心足,愿望强,劲头大。言谈中,充满了对党和政府关心关爱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政策扶持的充满了希望,坚定了信心。

夹江:《我的扶贫日记》——梁鸿

一天的走访调查工作在不知不觉中结束,已近傍晚。

临行前,不忘叮嘱他们要做好疫情卫生防控,确保自身健康安全,同时鼓励他们要不等不靠,做好自家农业生产,增产增收,大家要齐心协力,打好“两大"攻坚战。

绿水青山金不换,齐心攻坚绘蓝图。道谢了乡亲们的挽留, 返回途中,在晚霞的映衬下,看到一栋栋新建安置的民居拔地而起,一座座因地制宜的民俗悄然建起,呈现出山常青,房漂亮,院整洁,水清亮,路畅通的美丽乡村。

精准扶贫,决战决胜。"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时常在耳边响起,我们要牢记嘱托,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善作善成,让这沉静的绿水青山在精准扶贫中焕发新的生机,充满新的活力。

夹江:《我的扶贫日记》——梁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精准扶贫,决战决胜

让这沉静的绿水青山在精准扶贫中

焕发出新的活力

充满新的生机

(文:雁来)

夹江:《我的扶贫日记》——梁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