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的潛規則

在經濟形勢並不明朗的今天,寫作變現成了眾人爭相追逐的事情。但當我們真正提筆寫作時卻發現自己的文章“慘不忍睹”。

其實這和大家從小學到的“寫作”知識有關。在學生時代,我們會接觸很多類型的課文,作文課上學到的都是如何使用修辭手法,如何讓語言更加生動,如何製造懸念吸引讀者。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寫作類別卻是“枯燥”的說明文。不管是商業報告、電子郵件還是手機新聞,這類文章的寫作目的不是抒情、記敘,而是解釋或告知某件事。

因此在寫作時,我們需要摒棄各種錦上添花的技巧點綴,一篇好文章除了遣詞造句,更需要怎樣謀篇佈局的基礎知識。

《一本小小紅色的寫作書》就彌補了我們在這方面的不足。常言道萬變不離其宗,這本書的內容便是放之四海皆準的20條寫作原則。


好文章的潛規則

《一本小小紅色的寫作書》由潛心研究寫作的布蘭登.羅伊爾編寫,其作品多次獲得“國際圖書獎”和“總統圖書獎”金獎,並在2011年榮獲“年度教育圖書獎”。不僅如此,布蘭登曾就職於全球三大終身教育機構之一的開普蘭,憑藉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先後出版的寫作、邏輯推理等書籍,成為該領域的標杆之作。

作者認為一篇合格的文章由四大支柱組成,即結構、風格、可讀性、語法。本書就包含了前三個支柱,而這三者的關係就如同房屋建造一樣:結構就像地基,地基的深淺決定了樓層的高低;風格是鋼筋架,使用恰當的例證或故事支撐整篇文章:可讀性則像是房屋的磚瓦裝飾,確保視覺上的愉悅感,便於讀者接受。


好文章的潛規則

*結構:關乎文章組織以及表述觀點的順序。

“當你說一件事情的時候,確保你說清楚了,如此,你言說的機會才會合理。”

——E.B.懷特

如今各種各樣的短視頻充斥著網絡世界,我們面對不喜歡的內容會立刻刷過,多一秒也不會停留,哪怕整段視頻只有短短的兩分鐘。一個好的開頭就就決定了大眾是否會繼續觀看下去。

閱讀文章也是同樣的道理,快節奏的環境讓每個人都很難靜下心來收集信息。因此我們在寫作時,要把重要的內容或結語放在開頭的位置,多使用”自上而下”的倒三角方法。重要的事情不僅要說三遍,更要在寫作時第一時間闡述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在第一時間抓住讀者。


好文章的潛規則

這就好比駕駛飛機,先給讀者一個目標,再告訴他們抵達目標的方向。只有當我們明確目的地,才不會偏離跑道航線。


好文章的潛規則


*風格:寫作方式,包括如何使用恰當例證支撐所寫內容。

“簡短的展現以便他們閱讀,清楚地展現以便他們欣賞,如畫般的展現以便他們記憶,最重要的是,準確的展現以便他們被它的光明所引導。”

——約瑟夫.普利策

不同的寫作風格,都遵循一點相同的重要原則:讓觀點得到充分論證,具體的細節可以使文章更可信更難忘。

為方便理解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場景:在求職面試時,大家都會被要求闡述自身優點,你是否只會說“擅長分析”這幾個字?乾枯的語言絕不可能博得其他人的信任,就好比一篇好文章需要恰當例證來支持觀點。

因此我們不如把“擅長分析”這四個字替換成一下這段文字,來支撐自己的論述:

“在AC的工作經驗幫我形成良好的分析習慣。我學會了協調口頭描述和財務實際。當客戶說他們的問題在於高成本時,我會將總成本系統性的分解成獨立組成部分。一旦我知道數字所指內容,就會尋找背後的詳細情況。其實有時候問題不在於客戶以為的高成本,而在於總體系統中的另一個因素。”

你看口頭表達尚且如此,那如果是寫出來呢?

回到“寫作風格”這個問題上,僅僅學會舉例子是遠遠不夠的,用什麼樣的語言來描述例證也同樣重要:簡單通俗的詞語可以幫助我們表達觀點;拆分長句,多用短語,能使文章內容更加清晰;多用主動句,減少被動詞彙;在保持中立的態度的同時,多用積極、個性化的語氣。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寫作又不是解數學題,也要滿足那麼多條條框框嗎?

其實寫作是由科學與藝術共同組成。需要建構且遵循規則的部分是科學,可以根據每種情境進行變化的部分是藝術。


*可讀性:表達方式,寫作材料的視覺愉悅性與易讀性。

寫作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限於文字的堆砌,還包含了頁面的排版設計。如何讓讀者擁有良好的閱讀體驗,是每一個寫作者都要考慮的事。

很少有人可以一氣呵成的寫完一篇文章,哪怕是擅長寫作的人也至少需要三遍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的文章。寫作離不開反覆修改,直到你不願意再增添或刪減任何內容,否則不能說已經完成了。


好文章的潛規則


寫作成為當下越來越重要的技能,不管是日常記錄,還是職場文案,我們都可以遵循這20條寫作原則。不僅如此,《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也教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何準確表達自己觀點,提高辦事效率,避免誤解。

當日常寫作成為一項信手捏來的簡單任務,我們的學習生涯和職業道路也隨之輕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