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的潜规则

在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今天,写作变现成了众人争相追逐的事情。但当我们真正提笔写作时却发现自己的文章“惨不忍睹”。

其实这和大家从小学到的“写作”知识有关。在学生时代,我们会接触很多类型的课文,作文课上学到的都是如何使用修辞手法,如何让语言更加生动,如何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写作类别却是“枯燥”的说明文。不管是商业报告、电子邮件还是手机新闻,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不是抒情、记叙,而是解释或告知某件事。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需要摒弃各种锦上添花的技巧点缀,一篇好文章除了遣词造句,更需要怎样谋篇布局的基础知识。

《一本小小红色的写作书》就弥补了我们在这方面的不足。常言道万变不离其宗,这本书的内容便是放之四海皆准的20条写作原则。


好文章的潜规则

《一本小小红色的写作书》由潜心研究写作的布兰登.罗伊尔编写,其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图书奖”和“总统图书奖”金奖,并在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不仅如此,布兰登曾就职于全球三大终身教育机构之一的开普兰,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先后出版的写作、逻辑推理等书籍,成为该领域的标杆之作。

作者认为一篇合格的文章由四大支柱组成,即结构、风格、可读性、语法。本书就包含了前三个支柱,而这三者的关系就如同房屋建造一样:结构就像地基,地基的深浅决定了楼层的高低;风格是钢筋架,使用恰当的例证或故事支撑整篇文章:可读性则像是房屋的砖瓦装饰,确保视觉上的愉悦感,便于读者接受。


好文章的潜规则

*结构: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述观点的顺序。

“当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确保你说清楚了,如此,你言说的机会才会合理。”

——E.B.怀特

如今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充斥着网络世界,我们面对不喜欢的内容会立刻刷过,多一秒也不会停留,哪怕整段视频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一个好的开头就就决定了大众是否会继续观看下去。

阅读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快节奏的环境让每个人都很难静下心来收集信息。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把重要的内容或结语放在开头的位置,多使用”自上而下”的倒三角方法。重要的事情不仅要说三遍,更要在写作时第一时间阐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


好文章的潜规则

这就好比驾驶飞机,先给读者一个目标,再告诉他们抵达目标的方向。只有当我们明确目的地,才不会偏离跑道航线。


好文章的潜规则


*风格:写作方式,包括如何使用恰当例证支撑所写内容。

“简短的展现以便他们阅读,清楚地展现以便他们欣赏,如画般的展现以便他们记忆,最重要的是,准确的展现以便他们被它的光明所引导。”

——约瑟夫.普利策

不同的写作风格,都遵循一点相同的重要原则:让观点得到充分论证,具体的细节可以使文章更可信更难忘。

为方便理解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所有人都会遇到的场景:在求职面试时,大家都会被要求阐述自身优点,你是否只会说“擅长分析”这几个字?干枯的语言绝不可能博得其他人的信任,就好比一篇好文章需要恰当例证来支持观点。

因此我们不如把“擅长分析”这四个字替换成一下这段文字,来支撑自己的论述:

“在AC的工作经验帮我形成良好的分析习惯。我学会了协调口头描述和财务实际。当客户说他们的问题在于高成本时,我会将总成本系统性的分解成独立组成部分。一旦我知道数字所指内容,就会寻找背后的详细情况。其实有时候问题不在于客户以为的高成本,而在于总体系统中的另一个因素。”

你看口头表达尚且如此,那如果是写出来呢?

回到“写作风格”这个问题上,仅仅学会举例子是远远不够的,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例证也同样重要:简单通俗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表达观点;拆分长句,多用短语,能使文章内容更加清晰;多用主动句,减少被动词汇;在保持中立的态度的同时,多用积极、个性化的语气。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写作又不是解数学题,也要满足那么多条条框框吗?

其实写作是由科学与艺术共同组成。需要建构且遵循规则的部分是科学,可以根据每种情境进行变化的部分是艺术。


*可读性:表达方式,写作材料的视觉愉悦性与易读性。

写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限于文字的堆砌,还包含了页面的排版设计。如何让读者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是每一个写作者都要考虑的事。

很少有人可以一气呵成的写完一篇文章,哪怕是擅长写作的人也至少需要三遍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的文章。写作离不开反复修改,直到你不愿意再增添或删减任何内容,否则不能说已经完成了。


好文章的潜规则


写作成为当下越来越重要的技能,不管是日常记录,还是职场文案,我们都可以遵循这20条写作原则。不仅如此,《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也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何准确表达自己观点,提高办事效率,避免误解。

当日常写作成为一项信手捏来的简单任务,我们的学习生涯和职业道路也随之轻松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