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裝式預製鋼筋混凝土涵洞綜合施工技術

本文主要簡述了拼裝式預製鋼筋混凝土涵洞施工中的主要工藝,總結了一些經驗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鑑與依據。


1、基本原理

本工法的基本原理是:基礎及涵節均在預製場集中預製,預製完成後,開始基坑開挖,同時吊運基礎及涵節到施工現場。基坑開挖成型,基底處理完畢後,開始基礎快速拼裝,減少基坑暴露時間,加快現場施工進度,有效保護凍土層。


2、工法特點

涵節、涵洞基礎分塊在預製場集中預製。涵節模板採用定型鋼模板,成型質量好。鋼筋製作、安裝、支模、砼攪拌、運輸、澆築、養護可形成流水作業,連續施工。可快速拼裝,減少基坑暴露時間,減少連續作業時間,保證砼施工的質量。


3、施工準備

(1)預製場地:根據基礎及涵節預製需佔用的面積,以及混凝土罐車、吊車通道所需面積,確定預製場的尺寸。將原地面整平夯實,鋪15 cm-20 cm厚C15混凝土,按5mx5m設2cm伸縮縫,伸縮縫用瀝青麻繩塞縫,設2%排水坡,表面抹平收光。

(2)建立攪拌站,採用自動計量式方圓牌500L強制式攪拌機。

(3)在距攪拌站較近,便於裝載機上料的地方建立砂、石料場,料場採用C15砼硬化,砂石之間用1.0m矮牆隔開,儲備足量的砂石料。

(4)搭建水泥、外加劑料庫,儲備足量的32.SR水泥、DZ-1低溫早強耐久外加劑及UNF-2早強減水劑,並分類堆放整齊。

(5)建搭鋼筋加工棚,配備鋼筋切斷機、鋼筋彎曲機、電焊機,安裝好鋼筋加工臺,備齊鋼筋扳手等必需工具。

(6)繪製涵節定型模板圖紙並提前聯繫專業廠家加工製作,並配置P3015,P2015,P1015,P3012,P1012等型號組合鋼模板及配套角模。

4、主要機具設備

見表1

拼裝式預製鋼筋混凝土涵洞綜合施工技術


5、工藝流程圖

見圖1.

拼裝式預製鋼筋混凝土涵洞綜合施工技術


6、勞力組織

拼裝式預製鋼筋混凝土涵洞綜合施工技術

7、操作要點


7.1基礎預製

7.1.1 基礎分塊

基礎寬度以設計寬度為準,長度以沉降縫分隔,高度根據塊體重量確定,為保證吊裝時方便,每塊重量以不超過101為宜。基礎可分為2-4層,層與層間留2cm縫,拼裝時用M10水泥砂漿填塞。

7.1.2 基礎模板拼裝

基礎模板採用組合鋼模板。模板面必須光滑、平整,使用前清除表面雜物、鐵鏽。根據基礎塊尺寸組合拼裝,角部配置角模。用鋼管支撐加固,內設拉接筋。板縫之間貼雙面膠帶,防止漏漿。

底部與預製場砼面接觸處設4mm厚鋼板作為底模。

7.1.3 基礎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所用砂、石、水泥、外加劑應經檢驗合格,混凝土由攪拌站拌制。拌制時準確計量,外加劑的摻量應派專人負責,嚴格執行施工配合比。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由罐車運至預製場人工配合分層入模,HZ-50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密實。人工收面,因拼裝時兩層之間用砂漿填塞,故收成毛面即可。


7.2涵節預製

7.2.1 涵節模板製作

為確保涵節外觀質量,採用定型鋼模板。由專業廠家加工製作。模板面採用4mm鋼板,橫肋、豎肋採用50mmx6mm扁鋼,在模板塊與塊連接處的豎肋,採用8mm鋼板。圓涵內模分成三塊,其中一塊內寬20cm,倒角450成內窄外寬的楔形,便於拆模,其餘兩塊弧長相等。

7.2.2 涵節鋼筋籠加工製作

按照設計圖紙下料、綁紮、焊接,圓涵鋼筋籠分為內外兩根螺旋筋,可採用兩個木製圓形模型在工作臺上加工成型,搭接採用雙面搭接焊。內外螺旋筋通過分佈筋與箍筋連接成整體。矩涵鋼筋籠搭設操作檯,在臺上綁紮成型。鋼筋籠的加工製作必須符合施工規範的有關規定。

7.2.3 模板、鋼筋籠的安裝

將模板用電鋼刷打磨,清除模板表面鐵鏽及汙物,然後進行安裝。先安裝底模,將底模置於平整的場地上,找平後,安裝內模。將內模底肋上的螺栓孔與底模上的螺栓對應套人,加螺母擰緊,內模塊與塊之間用中12螺栓連接,在內模塊與塊、內模與底模接縫之間貼雙面膠,防止漏漿。內模、底模表面均勻滿塗脫模劑。

7.2.4 涵節混凝土灌注

灌注程序同基礎。三次人工收面後,涵節口面應達到光滑、平整。


7.3基坑開挖

根據設計、地質情況及施工規範規定的坡率放出基坑開挖輪廓線。為減少基坑暴露時間,採用SK320反剷開挖。開挖過程中,嚴格控制基底標高,嚴禁超挖。機械挖至距基底設計標高10 cm-20 cm時,人工清除鬆軟泥土找平。在基坑周圍做好防排水設施,基坑內在下游設集水坑,在兩側修築水溝,將基坑內的水引入集水坑,用汙水泵排入坑外河道,保持基坑底部無水。白天施工時用彩條布覆蓋基坑,減少日曬對凍土上限的影響。


7.4基礎吊裝

用回彈儀測出基礎塊混凝土強度,或根據試件3天或7天齡期強度推斷,當強度達到75%以上方可吊裝。

吊裝採用QY161汽車吊,人工配合,拖車運至工地。吊裝過程中,必須採取保護措施,輕吊輕放,嚴防碰撞損壞基礎稜角。

基坑檢查合格後,吊車在基坑邊就位,人工配合,從基坑中心開始預製塊就位。四人在基坑內輔助,每人把一個角,看一條邊,緩慢使預製塊就位,一次不準確,應輕輕吊起,從新就位,反覆調整,直至準確到位。塊與塊之間預留3cm寬沉降縫。沉降縫在吊裝時,在塊與塊之間插入3cm厚的木板,準確預留,就位準確後取出木板。第一層吊裝完後,用氧焊割掉吊環。


7.5 沉降縫填塞及塗瀝青油確

基礎吊裝就位後,按照設計,用瀝青麻繩填塞沉降縫。瀝青現場熬製,熬至溫度達到175℃-190℃,表面停止起泡為止,用小瓶將熱瀝青送至工點處。使用時溫度不得低於150℃。將麻繩浸人其中,直至麻繩全部浸透後撈出,從四周填人沉降縫。填入深度5cm,必須填塞密實,在嚴寒地區,縫內禁止填凍脹性材料,故可全部用瀝青麻繩或瀝青木板填塞。在非嚴寒地區,可填入塑性黏土。


7.6基坑回填

沉降縫、瀝青油碴完成後,即可開始基坑回填。填料採用砂礫土,從基坑兩側同時對稱分層夯填。電夯夯實,每層虛鋪厚度不大於20cm,夯實不少於3遍,回填至與基礎頂面平。


7.7涵節吊裝

基坑回填完後,基頂用M10水泥砂漿找平。涵節吊裝採用QY161汽車吊,人工配合,調裝時採取加墊木塊或草袋保護涵身不受損傷。


7.8 焊接連接筋

涵節就位固定後,焊接連接筋。相鄰兩涵節之間,用中20螺紋鋼筋與預埋鋼板雙面焊連接,焊接按《橋涵施工規範》的有關規定施工。


7.9 防水層施工

涵節沉降縫用瀝青麻繩填塞5cm深,填塞要求同基礎沉降縫。不設沉縫的涵節之間用M10水泥砂漿勾成凹縫,填塞密實,防止滲水。

在涵節縫外側,鋪設一層瀝青麻布,兩層石棉瀝青。瀝青麻布施工前,先將麻布烘乾除去水分,將瀝青熬至溫度達到175℃-190℃,瀝青表面停止起泡為止。將熱瀝青用小桶盛出,將麻布浸入其中。在涵節表面塗刷一層熱瀝青,縫中心兩側各25

cm,在熱瀝青未凝固時進行,以便能粘為一體。麻布鋪設應平順,不能有褶皺、空鼓、起折或偏斜。

鋪完瀝青麻布後,塗刷兩層石棉瀝青。石棉瀝青的配合比(重量比)可為:石棉粉20%,瀝青80%。在石棉瀝青外,做15 cm厚,50cm寬塑性粘土層,以保護防水層在回填時不受破壞。


8、安全措施

預製場佈置應符合安全規程要求。佈置要規範化。電源開關距地面不小於1.5 m,而且要有防雨防曬的電器箱櫃。吊裝時,起重臂下嚴禁站人,有專人指揮起吊,配合人員嚴防碰撞。施工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