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最近娛樂圈出了個不大不小的事件——2020年港姐選舉因疫情影響暫停一年。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去年的港姐前三甲的頭銜將史無前例地保留兩年,但觀眾們對她們還是不會有任何印象。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黃嘉雯、王菲及古佩玲。


說起來,近幾年港姐大多沒有在娛樂圈混出什麼名號,能在觀眾面前混個臉熟就不錯了。


為什麼近幾年沒選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港姐?是現在的評委都xia了嗎?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到底是什麼讓回憶中的那些港姐那麼美?


每逢港姐選舉時,我們總是一邊懷念早些年那些美到可以“持靚行兇”的港姐,一邊感慨現在的港姐“一屆不如一屆”…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1990年的港姐冠軍袁詠儀(左)。


確實,那些年選出了不少容貌頂尖的港姐。


不過,即便擁有出眾的美貌,但還是在觀眾心中”查無此人“的港姐也不在少數。


比如說1985年的港姐冠軍,謝寧。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謝寧的氣質端莊又不失嬌俏,屬於觀眾緣很好的那種類型。


可是為什麼絕大多數觀眾對有謝寧這般美貌的港姐毫無印象呢?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就能發現,

那些在觀眾心中有一席之地的港姐,往往有優秀的影視劇“加成”。


或者說,我們之所以能記住那些美人,是因為我們記住了她們的角色。


就好比邱淑貞之所以可以被觀眾記住,是因為記住了她在《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飾演的小昭;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或是《賭神2》中那個叼著紙牌的紅衣女郎。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再比如說,1973年的港姐殿軍趙雅芝,當年之所以能成為無線的四大花旦之一,

不是因為她港姐出身的背景而是憑藉著她所成功塑造的某些角色。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趙雅芝在《上海灘》中飾演馮程程,和周潤發搭檔,我們發哥年輕時這顏值嘖嘖嘖。


就像《新白娘子傳奇》中那個端莊聰慧又不失嬌俏的白娘子,哪怕近30年後的今天,很多沒看過這部劇的新生代觀眾也知道這個角色。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如果說提到白娘子,就繞不開趙雅芝;那說起青蛇,張曼玉會在第一時間浮現在我們腦海裡。


誠然,陳美琪的小青也是經典的,但“青蛇”這個名字比之“小青”更顯妖嬈,我們很難不聯想到在電影《青蛇》中風騷“邪性”、但又天真嬌憨的張曼玉。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張曼玉在觀眾心中的形象不是固化的,她好像有多種面孔,我們不會把她侷限在某個框架中。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花樣年華》。


像是張曼玉這類港姐,

她們的業務能力配得起她們的名氣,甚至碾壓了她們的顏值。


而曼神那個港姐亞軍的名號,早就被她角色的存在感深深埋藏住了。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絕大多數觀眾對張曼玉在選美舞臺上的倩影並沒有什麼深刻印象。


這些被觀眾記住的港姐,都有值得被觀眾記住的角色。


哪怕像是李嘉欣這樣知名的“木頭美人”,她那些引人“舔顏”的畫面,大多也是來源於她在某部影視劇中的角色。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醉拳Ⅲ》中的李嘉欣,教科書級別的“仙女式哭泣”。


如若沒有那些影視劇“撐腰”,李嘉欣那些與富豪牽扯不清的桃色緋聞再怎麼勁爆,也很快會成為八卦雜誌上的舊聞,隨著時間的逝去誰會在意?


無論是張曼玉還是李嘉欣,觀眾懷念的她們是在選美舞臺上頭頂港姐桂冠的影像嗎?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並不。


那些港姐最讓我們念念不忘的,其實是她們某些角色風華絕代的模樣。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究竟是什麼“一代不如一代”?


我們為什麼總是感覺港姐的顏值一屆不如一屆?其實向來尖酸刻薄、喜歡博版面的港媒功不可沒。


這兩年港媒在“直擊”報名參加港姐的姑娘們時,總是會把鏡頭聚焦到那些不那麼上鏡的姑娘們身上,然後用尖刻的筆觸去描繪她們顏值中的硬傷,藉此博眼球。


雖然她們只不過在選美中走了個過場,可她們的流量,比當屆港姐奪冠的種子選手還有存在感。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但如若全程“追擊”港姐競選,還是會發現絕對可以稱得上美人的姑娘的。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2019年的“落選港姐”,蔡嘉欣。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18年港姐冠軍陳曉華為19年冠軍黃嘉雯加冕,兩位姑娘的顏值條件都不差。


我們經常吐槽現在的港姐顏值“路人”,其實港姐的顏值並沒有突然暴跌。


就好比1988年的港姐競選的確選出了李嘉欣這樣的神顏,但當年的亞軍陳淑蘭和季軍張鬱蕾的顏值,在娛樂圈都不怎麼具備競爭力。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陳淑蘭(左)、李嘉欣(中)、張鬱蕾(右)。


是什麼讓我們誤以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多神顏?


話說在觀眾印象中港姐平均顏值高的年代,貌似整個娛樂圈都是一片“奼紫嫣紅”,不缺美人。


那個時候,剛好是香港影視行業的黃金時期,神作頻出。


有不少影視行業的中流砥柱都是來自港姐競選的舞臺上,把她們“託”起來的,是港片的黃金時代。


或者說,是類似於王家衛這樣的行業“大拿”,將她們最動人的一面精心打磨出來的。


就像曼神剛出道的時候,她也不過是在鏡頭前“咋咋呼呼”、活潑可愛的花瓶而已。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那時的曼神跟現在某些業務能力渣渣的流量小花比,也許就勝在特別拼命上。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警察故事2》中的張曼玉在拍攝時被鐵架砸傷頭部,險些破相。


可是演戲拼命又能怎麼樣呢?在鏡頭後面再怎麼流汗流血,還是被觀眾diss。


直到張曼玉遇到了王家衛,終於開竅了:


在王家衛之前,做演員對我而言就意味著做反應,毫無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樣哭、蹦蹦跳跳。而拍《旺角卡門》時,我要尋找感情的深入點。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王家衛的電影處女作《旺角卡門》,那時的王導剛滿30歲。


再比如說“美則美矣、毫無靈魂”的李嘉欣,她這樣頂尖的顏值,在《倩女幽魂》中和王祖賢同框時一點也沒佔到便宜,反而還有被老王碾壓之勢。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李嘉欣這樣冷豔型美人很不適合這種活潑冒失、有些傻氣的角色。


李嘉欣輸在了哪裡?


其實單論顏值,她和老王各有千秋,甚至因李嘉欣的咬合關係更規整,側臉更顯精緻挺拔;


奈何王祖賢眼裡都是戲,一個抬眸便能望進觀眾的心裡。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王祖賢略微嘴凸,只不過她的眉目含情,足夠奪走觀眾所有的注意力。


可王家衛在他的《墮落天使》中,放大了李嘉欣的“毫無靈魂”,讓角色格外疏離、寂寥;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而李嘉欣的顏值條件,不但硬生生地抗住王家衛那往臉上硬懟的超廣角鏡頭,而且還被突顯出一種癲狂、病態感,整體畫面壓抑的能讓觀眾喘不過氣。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這樣的鏡頭讓在畫面最前方的李嘉欣和背景中的其他角色分離,恍若遊離在散發著煙火氣的普通生活之外。


天下的美人,原本就是“三分長相、七分打扮”,就算顏值和演技俱佳,碰不到好作品,再怎麼樣的絕色也會“蒙塵”,無法在演藝圈站穩腳跟。


從來都沒有美到不可替代的漂亮姑娘,只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角色。


過了這麼多年,最會調教演員的導演,其實還是當年那幾位,香港影視行業最興旺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早年出名的港姐們還可以北上大陸尋求進一步發展,後來的繼任者們能有戲拍就不錯了。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97年和99年的港姐季軍佘詩曼、胡杏兒,隨著港劇勢弱,兩人都已經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大陸了。


究竟是什麼“一代不如一代”?現在沒有美人了嗎?


只不過她們當中沒幾個能碰到好作品罷了。


在觀眾在遺憾“港姐一屆比一屆醜”時,其實哀嘆的是香港影視行業黃金時代的落幕。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港姐”選的是什麼樣的美人?


據說港姐選美是這麼選美人的:


“冠軍”是選老婆,不用太漂亮,最重要是賢淑大方;“亞軍”是選女朋友,不妨風情萬種;“季軍”則是選小妹妹,天真單純就好。


瞅瞅這樣的標籤:“賢淑大方的老婆”、“風情萬種的女朋友”、“天真單純的小妹妹”——妥妥的男性視角,就好像港姐競選是大型的“選妃”現場一樣。


我們現在再看所謂的港姐巔峰時期的畫面,能發某些讓人不適的小細節,比如說泳衣pk環節。


以李嘉欣那屆港姐競選為例:選手穿著的泳衣低胸露背、高開叉,面料有皮質反光感,有些三級片中性感女特工的味道。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90年主辦方準備的泳衣是

捆綁式設計,當然也是拉長腿部的高開叉。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不得不說,在港姐選舉的某個時間階段中,主辦方選擇的泳衣雖然比“三點式”布料要多,但反而格外有“情趣”,更顯誘惑。


最惡趣味的是,佳麗們還要穿著這種明顯帶著性誘惑的泳衣站在臺上,接受由男性嘉賓主導的問答環節…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事實上, “港姐”選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某些男性群體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


選港姐,就是選富豪的女朋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了不少吃瓜群眾心照不宣的共識。


長得漂亮貌似就是中了“基因彩票”,彷彿能佔盡便宜…


但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單純憑藉美貌為自己解決現實困境的姑娘,的確能佔些小便宜,不過最後吃的是大虧。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所以後來,隨著女性地位提高,我們能發現情況發生了變化,其中有個很顯著的特徵就是,港姐的平均學歷增高了。


港姐競選誕生於1946年,但直到1978年才出現了第一位有學士學位的港姐冠軍(在美國密蘇里大學攻讀會計學的陳文玉)。


然後,一直到11年後的1989年,港才又出了位擁有大學學歷的港姐,陳法蓉。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90年代之後,才有越來越多的港姐有高學歷傍身,與此同時,港姐們與富豪權貴之間八卦緋聞越來越少了。


她們的追求,絕對不是爭搶著給某位富豪生孩子、坐穩姨太太的位置。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左)Katy Yeung,在香港城市大學主修犯罪學;(中)黎康祺,畢業於香港大學;(右)CaCa Law,於英國卡斯商學院取得風險管理碩士學位。


但她們也是被詬病“顏值下跌”的群體。


因此,有些小夥伴就開始質疑——“選美選的就是外在美啊,不是在選‘學歷小姐’”。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其實這樣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顯露出部分觀眾對港姐的刻板印象。


實際上,港姐的官方定義是“香港女性美的代表,高貴端莊,堪稱女性楷模”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可以成為女性楷模的港姐究竟是怎樣的姑娘?


羊不禁想起了1987年港姐冠軍楊寶玲,單純論顏值的話,摸著良心說是無法和“李嘉欣們”一較高下的。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楊寶玲雖算不得頂尖絕色,但隱隱有種“女大佬”的氣勢。


1992年,楊寶玲離開TVB進軍商界,她是六福集團(就是那個知名的珠寶品牌)的共同創辦人。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楊寶玲在2010年以品牌董事的身份為當屆港姐加冕。


再或者是我們更加熟悉的曼神,她用五音不全的嗓子以“樂壇新人”的身份重新出發,頂著北京八級的大風對觀眾說:


“我演了20多部電影,還是會被說成花瓶,唱歌也請大家給我20次機會吧!”


還記不記得羊曾經說過——


自信不是堅信“其他人都會喜歡我”,而是“就算他們不喜歡我,我也感覺我很好”。


曾經驚豔全亞洲的“香港小姐評選”,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消亡的?


所以,不必擊中火力攻擊港姐們的臉不夠美,因為羊覺得, 沒有哪個女人可以憑藉超高的顏值成為女性楷模。


打從一開始,顏值什麼的就無法真正定義女性的美。


那到底什麼才能代表真正的女性美?


總之,肯定不是那些憑藉緋聞八卦霸佔著熱搜榜的超級大美人。


而是那些真正自信,真正創造了價值,真正無懼於世俗目光的女人。


這些女人的人生,從來不會被困在選美的舞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