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初內蒙古,世居草原的遊牧生活

三十年代初內蒙古,世居草原的遊牧生活

【東蒙古】1946年初,以興安、哲里木、昭烏達、卓索圖四盟,呼倫貝爾地區、布特哈部,伊克明安、齊齊哈爾、蘇魯克3旗為管轄領域,“實行高度民族自治”,“建設自由平等的民主政治”,組建自治政府。1946年5月撤銷,成立興安省政府。

三十年代初內蒙古,世居草原的遊牧生活

【蒙古馬】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然而,它們頭大頸短,體魄強健,胸寬鬃長,皮厚毛粗,能抵禦西伯利亞暴雪;能揚蹄踢碎狐狼的腦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三十年代初內蒙古,世居草原的遊牧生活

【東蒙古】一九四六年初,東北局指示東蒙工委:“首先必須培養蒙古青年作為骨幹,再通過他們去掌握軍隊與發動群眾”。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興安警備總隊徵得白城子八路軍嫩江一支隊的同意,選派了50名優秀蒙古族青年軍隊,到白城子八路軍軍政幹部學院接受訓練,為內蒙騎兵一師培養了首批青年骨幹。

三十年代初內蒙古,世居草原的遊牧生活

【牛糞】牛糞火的火力不是很衝,牧民燒飯﹑煮茶的主要燃料是牛糞,火焰恰到好處。它不僅是生產中的肥料,生活中的燃料,更是財富的象徵。蒙古族老話經常說“有牛糞燒著蒙古包才不冷,有愛撐著日子才不苦”,可見牛糞在蒙古族牧民生活中作用和它的地位。

三十年代初內蒙古,世居草原的遊牧生活

【蒙古弓】蒙古弓,冷兵器之一。蒙古最早的狩獵工具。既是防身武器,也是部落爭鬥使用的兵器。初弓的製作技術差,原料質量不高。《黑韃事略》:“有頑羊角弓、角面連靶通長三尺”。蒙古汗國時期由手工工匠專門製作,制弓的工藝技術得到提高,弓統以韌性好的皮筋製成。

三十年代初內蒙古,世居草原的遊牧生活

【察哈爾】察哈爾部是蒙古族最著名的部落之一,歷史上號稱蒙古中央萬戶。蒙文文獻,“察哈爾”是古突厥語,意為“汗之宮殿的侍衛”,全稱為“好陳察罕兒”,起源於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及妻唆魯禾帖尼的屬民。察哈爾在蒙古各部落中,應該說是一個十分特殊的部分。

三十年代初內蒙古,世居草原的遊牧生活

【林西】林西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北部。1907年12月27日(清光緒三十三年),熱河都統廷傑奏請清廷批准,擬在巴林部西新建一縣,固初定縣名“巴西”,即初擬的林西縣名。1908年2月25日(清光緒三十四年),清廷准奏,將原定的“巴西縣”改為“林西縣”,新中國建立後一直沿用此名。

三十年代初內蒙古,世居草原的遊牧生活

【赤峰】清代,大部屬昭烏達盟,部分屬卓索圖盟。民國前期,全境先後屬於熱河特別區和熱河省。1983年10月10日,新建立的赤峰市設3區,管轄7旗2縣,即:紅山區、郊區(今松山區)、元寶山區;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漢旗;林西縣、寧城縣。【內蒙古,1932年。資料:東洋文庫】

三十年代初內蒙古,世居草原的遊牧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