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個地方,率先把善待湖北人落到實處

江蘇這個地方,率先把善待湖北人落到實處

文|清哲木

疫情轉好,湖北各地逐漸“解封”,湖北務工人員返崗問題也備受社會關注。各地紛紛出臺舉措,幫助他們返工返崗。但是,事實上和實際情況略有差異的是部分地方依然對湖北人戴有色眼鏡,善待成為一種奢望,湖北務工人員返工,多地出現人在“囧途”現象,令人心寒,《每日經濟新聞》日前就報道,3月18日至3月19日,多個湖北縣市點對點大巴包車,到達高速收費站無法進入上海,不少人為此等待至深夜甚至只能在大巴車中過夜,甚至鄂籍車牌大巴一律勸返。

僅從報道細節看,也許事出有因:一是上海目前還是一級響應,二是報道中的湖北大冶方面,事前並沒有跟上海方面溝通好,不屬於真正的“點對點”。但是,在政策執行層面,直接勸返方式方法是不是粗暴了點呢?上海是不是應該向杭州學習,主動去接湖北籍員工,而不是人家來了還拒之門外,以“防控”兩字讓湖北人吃閉門羹,這並不符合上海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江蘇這個地方,率先把善待湖北人落到實處

相對於上海的和它一江之隔的江蘇省南通市卻要大方的多。哲木觀察注意到,在全國對湖北返工返崗持觀望態度的當下,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昨天出臺了一條措施,一馬當先率先向湖北人喊話,從3月22日零時起,對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等方式返回崇川的湖北省(除武漢市,下同)務工人員、崇川區滯鄂人員優化調整健康管理措施。凡持有湖北健康綠碼人員,如實報告個人基本信息、14日內個人旅居史、健康狀況後,不再進行集中、居家隔離。

也就是說湖北籍人士來崇川區只要有湖北健康綠碼,不再進行集中隔離,只居家隔離即可。這份關懷是崇川區對湖北人的信任和善待,把兄弟情落實到實處,通過官方公告的形式向湖北人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宜居宜業的崇川和湖北人風雨同舟,這也讓人讀懂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攜手相助人文情懷。湖北人民因為這場疫情蒙受了很大的代價,也為阻止疫情擴散作出了很大的犧牲,任何兄弟城市的一點善意都是對湖北人的幫助和支持,這一點,作為湖北籍人士,我要向那些善待湖北人的地方深深致敬!

江蘇省南通市有湖北籍人士據不完全統計有近20萬之眾。崇川區作為南通的主城區,匯聚了很多湖北籍人士居家立業。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作為此次疫情防控的“安全島”,崇川區為了便於湖北人民在內的全國人民來崇川投資創業。出臺了相應的防控措施,即充滿人性化又瀰漫溫情。

江蘇這個地方,率先把善待湖北人落到實處

疫情防控是對方方面面的檢驗,體現在社會精神文明高度,就是對公民素養、道德情操、法治意識的綜合檢驗。全社會要深刻反思疫情防控中的不當舉措,讓社會文化風氣得到盪滌,讓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更加團結。善待是一種胸懷。公共精神的融洽,首先體現為自我內心的和諧。“厚以責己,薄以責人”,唏噓腌臢人性的不堪,不如從中反觀一己是非榮辱的尺度,感慨市儈人格的扭捏,不妨在現實境遇裡多一份自覺、多一點行動,哪怕只是一句鼓勵!事實上,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善待自己的同胞,以身作則的為受過苦難的同胞伸以援手,又如何指望他人來點亮心底向善的明燈?

善待湖北人,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方案。南通敢為人先崇川區率先拿出措施,這和這座城市的文明風貌也有關係,南通作為一個高度文明的現代化城市,一直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地,崇川區包容會通的文明圖譜,良好的政策環境助力很多外地人也包括湖北人能夠快速的融入主城區。“善待”兩字,意蘊深刻、情誼深厚。它是地域歧視和偏見的打破,是不當阻隔和關卡的拆除,湖北是勞務輸出大省,每一個出省務工人員的背後,都是家庭的希望、群眾的生計。在落實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湖北人正期待更多“搭把手、拉一把”助一把力的溫暖,打通每一個“堵點”,連接每一個“斷點”,看似小事,實則是讓返崗復工之路成為安心之旅、暖心之旅,崇川區恰到好處的向湖北人伸出了援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