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扎堆網上直播賣茶,我關注的不是銷量

縣長扎堆網上直播賣茶,我關注的不是銷量

文|清哲木

刷視頻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隨著春茶的大量上市,一些茶葉產地的網上銷售方式也是花樣百出,今年和以前不同,傳統的網紅叫賣今年已難覓“視場”取之而來的是不少地方的官員走向互聯網的前臺,為地方的茶葉在視頻直播中叫賣,互聯網的衝擊,讓我們徹底告別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如何讓自己的特產在諸多的高度雷同的產品中脫穎而出,這恐怖不但是衡量特色產品的質量,也是考驗縣長們的銷售智慧。

縣長扎堆網上直播賣茶,我關注的不是銷量

茶葉的季節性很強,可以說一天一個價。各類短視頻直播出現的縣長扎堆“練攤”現象,可不是簡單的“作秀”,這是地方官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利用網絡平臺,給自己的土特產當“代言人”,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副產品和旅遊產品,是助力精準脫貧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不管效果如何,行為是值得點贊,我們常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縣長們敢面對鏡頭向網友們推薦“自家”土特產,至少表明他們在兩個方面做足了功課:

其一,對自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有充分的把握。其二,對自家產品做過詳細研究。起碼還得學習一點專業性知識,象對於直播賣茶葉這種看似簡單活,天文地理知識都需要略有所知,不然你沒法和別人交流,要知道互聯網可是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可能會提升地方的產品形象,如果利用不好,則很可能“官方自黑”自己砸鍋,甚至是葬送已有的良好口碑。

縣長扎堆網上直播賣茶,我關注的不是銷量

不可否認,大批縣長走出辦公室,為當地農產品代言,成為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地方縣長“變身”李佳琪,這股縣長直播風潮從幾個縣長零星的嘗試,到現在已成為席捲全國的新現象,縣長走進直播間,已經成為越來越常見的形式。與一般的網紅主播不同,因為縣長身份的特殊性,老百姓往往比較好奇,哲木觀察注意到一般關注度比較高,至於成效如何,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憂,畢竟這些官員不是李佳琪。

經濟效果不好說,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縣長直播帶貨,也需要充滿泥土氣息、敢於和民眾打成一片的服務者。從縣長身份到推銷者的身份轉變,縣長們的這一行為,不僅拉近了他與網友們的距離,更是以親自踐行的姿態給“為百姓謀利”寫下了精彩的註腳。這也是為什麼在直播期間,有那麼多人關注、那麼多網友點讚的根本原因,並不是貨賣得好不好。

縣長扎堆網上直播賣茶,我關注的不是銷量

縣長扎堆網上直播賣茶,哲木觀察關注的不是銷量,而是政府官員到底有沒有為民著想的行為,有沒有考慮到本地經濟該從何處突圍,既可以從大政方針的決策上窺見一二,亦可以從服務為民的細節裡“看出端倪”。順此邏輯,我們更能看出縣長直播賣土特產的真正看點到底在哪裡。一方面,它告訴了我們農村產品究竟該怎樣才能搭上“互聯網+”的時代快車?另一方面,它也道出了政府官員該在這樣的產品推進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即使不買也能通過視頻一窺地方風土人情。

如今,網絡已經成為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網絡,我們可以更好地記錄生活點滴、表達觀點,可以更快捷地社交、學習和工作。但作為政府的公職人員,縣長視頻帶貨其公開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執政黨和地方的形象,這就意味著每一個“直播帶貨”的官員,一定要珍惜網友對自己的信任,一定要盡心竭力地維護、打造好官員“直播帶貨”這個品牌,讓它最終成為網民心目中的金字招牌。讓這個越來越潮的網絡群眾路線越走越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