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開展國防技術合作 對抗中國崛起

編者按

近日,美大西洋理事會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美日兩國未來需要擴大在國防技術領域的合作,將無人系統、高超聲速/超高速導彈和人工智能的國防應用確定為美國和日本需要共同努力的三個關鍵領域,具體重點落實在四項技術上,以對抗中國崛起。這四項技術合作既符合美國戰略又符合日本地區利益,同時也符合雙方工業能力基礎。

美日開展國防技術合作 對抗中國崛起
美日開展國防技術合作 對抗中國崛起

01 蜂群技術和忠誠僚機:

無人系統的創新步伐和自主性與無人系統的融合正在加快,迫使世界各地的軍隊發展新的作戰概念,有效利用自主系統。短期內,重點是創新有人和無人系統協同合作的方法。美國防部近年來一直在投資研發可與戰鬥機配套的無人機,提供由飛行員控制的“忠誠僚機”。2016年9月,日本防衛裝備廳(ATLA)就宣佈正在尋求開發“作戰支援無人機”,這一概念涉及無人機與日本的有人機協同作戰,該概念可能為日本在應對中國在數量上的優勢威脅時提供強大的後盾支持。

美日開展國防技術合作 對抗中國崛起

美空軍研究實驗室未來無人機蜂群概念圖

考慮到中國國有企業和私人公司一直在積極發展無人機蜂群技術,無人機蜂群技術將是美國和日本可以展開合作的項目之一。

02 無人潛航器和反潛作戰能力:

水下領域的平衡,對維護印度-太平洋地區未來的穩定至關重要。在過去十年中,隨著東亞各國尋求發展或採辦先進的潛艇,這一領域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中國和美國目前都在開發超大型無人潛航器(XLUUVs)。此外, 2019年3月,中國透露了由自主機器運行的完全自主水下基地的計劃,這既反映了水下領域對未來軍事和地緣政治競爭的日益重要,也反映了無人系統在這場競爭中的重要性。日本IHI公司已在2019年10月開發了一型國產設計和製造的UUV,但截止到目前,日本的UUV重點關注在水雷探測與反水雷措施上,ATLA官員已將進一步研究下一代水下探雷技術確定為一個優先事項。

03 人工智能合成訓練環境:

合成訓練環境允許軍事人員在低成本,低風險的環境中重複訓練,然後再進行成本高的實地訓練,從而加快整個訓練過程。鑑於日美兩國都需要加快訓練速度,同時雙方在機器學習,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方面的共同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有可能開展一項合作項目來開發綜合的模擬和培訓能力。

04 反無人系統:

巴德學院無人機研究中心2019年12月發的一份研究報告概述了2019年無人機市場的擴大。報告列出了38個國家227家公司開發的537個系統,美國是開發這些技術的眾多國家之一,這些技術使用“軟殺傷”(如干擾)或“硬殺傷”(動能)甚至是新穎的手段(如網絡)技術來破壞無人系統。日本的ATLA還成功在7架商用無人機上測試了 “高功率微波產生系統” 原型。ATLA設想在海軍艦船上安裝這些系統,以防止多架無人機或巡航導彈的攻擊。

美日開展國防技術合作 對抗中國崛起

2020年1月14日,美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和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在五角大樓舉行新聞發佈會。

合作面臨的挑戰

報告指出,在這些技術領域方面的合作理論上雖然行得通,但也面臨著非常現實的挑戰。

日本的現代化優先事項旨在保護本國利益。這與美國在該地區的態勢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更傾向於武力投射。此外,與美國相比,日本在軍事太空和網絡作戰方面落後,使得跨領域合作在多個領域面臨挑戰。這些合作還受到“對聯合技術研究性質的不同看法”的影響,美國國防官員強調“將作戰概念和能力要求作為合作的基礎”,而日本官員“繼續關注技術開發和工業基礎利益”。

其他挑戰包括日本國防開支(國防開支佔GDP上限是1%),以及日本國防工業的狀況。在2014年之前,日本國防工業完全專注於滿足日本政府的需求。因此,日本國防工業雖在技術上具有競爭力,但規模也相對較小,出口經驗有限。與此同時,美國公司擔心“潛在的收入損失、敏感技術的轉讓,以及關鍵供應鏈上美國公司可能被日本公司取代”。

此外,聯合開發高超聲速導彈這樣的項目將可能引起中國、俄羅斯和/或朝鮮的反應,可能使東北亞以外的其他貿易或地緣政治利益複雜化,這些都可能限制美日聯合發展。最後,美日之間的實質性合作,可能會使美日韓三邊合作更加複雜和微妙。

來源:C4ISR網站/圖片來自互聯網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趙霄

編輯:劉偉雪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注: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美日開展國防技術合作 對抗中國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