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人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奉承話的危險在於會讓你得意忘形,人很容易忘記自己是誰。忠言逆耳聽起來不受用,但對你行事大有裨益。老子說“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就是告訴你有些話不必當真,有些話則要認真聽。


一次,有人問蘇格拉底:“你可曾聽說——”


“且慢,朋友,”蘇格拉底打斷了他的話,“你是否確知要告訴我的話全都是真的?”


“那倒不,我只是聽人說的。”


“原來如此,那你就不必講給我聽了,除非那是件好事。請問是不是好事呢?”


“恰恰相反。”那個人說。

老人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噢,”蘇格拉底說道,“那麼也許我有知道的必要,這也好防止貽害他人。”


那人說:“嗯,那倒也不是——”


“那麼,好啦!”蘇格拉底最後說,“讓我們把這件事忘記吧!人生中有那麼多有價值的事情,我們沒有工夫去理會這既不真又不好而且沒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了。”


不真便是假話,假話對人無益,不聽。


不好就是壞話,壞話聽了傷心情,不聽。


沒有必要知道就是與你無關,世界上每天都會發生千百件與你無關的事,聽來幹什麼?不聽。


蘇格拉底的觀點很明確:人應該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沒必要了解的事情別去知道。

老人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真話是有必要聽的,但你需要有心理準備,因為真話往往不好聽。


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真誠的話不一定順耳,好聽的話往往不真誠。


原因何在?


因為事物的真相往往並不美好,而人並非電腦,是有感情的,對不願接受的事情有所忌諱。


比如有人當眾說你的兒子是傻子,你會非常不高興,儘管他說得非常正確,你的兒子就是個傻子。


在同樣的場合,有人誇獎你的傻瓜兒子,你會非常高興,儘管你明知他在撒謊,但你會感激他,喜歡他。


你如果曾經有過一段難堪的經歷,你將會把它深藏於心底,不向任何人提起,或者設法忘掉它。而如果某個知道內幕的人給你捅了出來,你必恨之入骨。

老人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古希臘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潘是一位鄉間的長著山羊蹄子的神,喜愛呆在陰涼的山洞,習慣用蘆笛為山林水澤的女神們吹奏調情的小曲。有一次,他竟大膽地提出要和阿波羅比賽音樂。


老山神福特摩羅斯用橡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坐在一個山岩上充當裁判。四周坐著迷人的女神和凡間的男女,其中包括彌達斯國王。潘吹奏牧笛,笛管裡吹出驚人的野蠻的調子,只有彌達斯聽得十分沉迷。


阿波羅長著金色捲髮,頭戴月桂花冠,身穿紫色長袍,左手抱著象牙柄的七絃琴,面容舉止透露出神的莊嚴。他彈出無比動人的曲調,所有聽眾肅然起敬。福特摩羅斯判阿波羅獲勝。


所有人都熱烈鼓掌,贊同老山神的裁決。只有潘的門徒彌達斯高聲指責這個裁決,說勝利者應當是潘。


阿波羅悄悄走到彌達斯跟前,揪住兩個耳朵向上一拉,兩個耳朵就變得很長,而且變尖,裡外長出灰色的絨毛。


這雙驢耳朵成為可憐國王的裝飾,彌達斯無地自容,從此用一條寬大的頭巾遮蓋頭部。不讓世人知道這個秘密,但對經常給他理髮的那個僕人是無法掩藏的。


每次給彌達斯理髮,由於受好奇心的驅使,這個僕人恨不得把秘密說出去,卻不敢洩露給任何人。為減輕這個心理負擔,他在河邊挖了一個洞,對著這個洞說出了這個秘密。然後用土填上洞口,心裡如釋重負。


沒過多久,那個洞口就長出了一叢蘆葦,微風吹來,蘆葦稈就沙沙作響,發出的聲音卻是:“彌達斯國王有兩個驢耳朵。”這個秘密就被洩露出來。


彌達斯千方百計地隱瞞他的驢耳朵,就是不想讓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凡有過不愉快經歷的人,都希望別人生活在一種矇蔽的狀態中。


而人生失意者十有八九,你可以想象,世界上有多少事情的真相被掩藏起來。就在你身邊,你每天生活的環境裡,有很多秘密事件正在發生,但你不知道。


這些秘密發生的事情,或許有一天會被人捅出來,但大多數將永遠成為秘密,被深埋於歷史塵埃之下。


對於並不習慣生活於謊言中的人來說,捂住秘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就像給彌達斯理髮的僕人一樣,一件新奇的事情裝在心裡而不敢說出去,心中癢得難受。

老人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對於罪孽同樣如此,那些真心誠意生活的人,對曾經犯下的罪孽總不能釋懷,甚至憂鬱成病。所以在西方基督教中有一個懺悔的程序,允許每個人把曾經犯下的罪孽向神父訴說一一在一間幽暗的屋子裡,只對神父一個人訴說。神父則不能洩露秘密,這是他的職業道德。


向神父懺悔,從心理學上講,就是為你幽暗的內心打開一個渠道,把那些無法見人的憂鬱之濁流釋放出去。


但這僅是一種特殊的形式,在陽光之下,在人群之中,有那麼多的笑臉和禮儀,而你仍然是生活在一個秘密的世界中。陽光在哪裡,影子就在哪裡,越是光明的地方,黑暗越多。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就是告訴你世界是一個秘密之庫。說真話的人往往內心坦蕩,口無遮擋,這樣的人恰是可信的。唐代魏徵被李世民稱作是他的“一面鏡子”。鏡子之最大特點便是如實反映。早年魏徵在太子李建成帳下,曾建議太子殺了李世民,他已經看到 李世民將成為太子的最大競爭力量。可以如此推想,魏徵是小人,就會暗投李世民門下,在李建成身邊做臥底,腳踏兩隻船,這是小人的慣用伎倆。


建議太子殺李世民,是一件非常危險的舉動。如果不被採納或行動敗露,到李世民得勢之日,那就是他魏徵的末日。好在李世民是個大度之人,不計前嫌,反而重用他。


再來看下面的例子。


一名武士問某禪師:“真有天堂地獄嗎?”


禪師反問:“你是做什麼的?”


武士回答:“我是一名武士。”


禪師叫道:“什麼?你是一名武士!看你的樣子,我還以為是個乞兒呢。”


武士聞言大怒,欲抽劍發威。禪師說:“地獄之門由此打開。”


武士一怔,覺得此話有理,於是收劍向禪師鞠了一躬。


禪師說:“天堂之門由此敞開。”

老人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說教往往是無力的,當教師的在教學生時什麼方法都在用,就是為了避免說教。禪師以這種方式告訴武士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乃是為了武士記憶更深刻,實在用心良苦。但是真誠的話往往就是這樣不受歡迎。


不好聽的話分為兩類:一類是對你惡意中傷,二類是真誠地說出事物真相。


好聽話也分為兩類:一類是真誠的讚美,二類是居心不良,用甜言蜜語來矇蔽你的耳朵。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就是告訴你要善於揣摸說話之人的心態。


公元前484年,夫差為了穩當霸主,又聯合魯國討伐齊國。勾踐派去使臣祝賀,並願意助吳三千兵卒。為的是通過戰爭削弱吳國。


伍子胥反對伐齊,而主張滅越。他向吳王諫諍說:“我聽說,勾踐進餐只用兩種菜餚,和百姓同甘共苦,這傢伙不死,肯定會使越國強大,成為吳國的對頭。面對越國這心腹之患應先討伐它,暫時放下齊國。對吳國來說,齊國只是疥癬小疾罷了。”


吳王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發兵攻齊,在艾陵擊敗齊軍,回國之後就責備伍子胥以後不要亂加干涉,伍子胥則忠貞抗言:“你用不著高興,即使攻破齊國,得到的也是一塊石坂之田,連莊稼也不能種植。而越國居吳國之南,利害相關,吳不滅越,則越必滅吳。”


伯嚭得悉這番話,便到吳王面前毀謗伍子胥:“伍員這人貌似忠心而實質上是殘酷之人,他連父親兄長都不憐惜,父召不往,坐觀父斃,怎麼能顧惜大王呢?大王上次要攻打齊國,伍員堅決反對。後來取得了勝利,他反而因此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嚴加防範,他肯定會密謀反叛。”


夫差雖然沒有完全相信伯嚭的話,但是伍子胥頻繁反對和強顏進諫,也使他感到厭煩。他要擺脫伍子胥的糾纏,使身邊能夠清靜一些。

老人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這時,伯嚭給夫差出謀劃策,讓夫差派遣伍子胥出使齊國。伯嚭暗中打的算盤是:兩國交惡,發生爭戰,使者常會被殺。於是他替吳王寫了一封信,叫伍子胥送往齊國。信中全是侮謾之言,責備之詞,列舉齊國欺魯慢吳之罪。目的是激怒齊侯,借他人之手,誅殺自己的對頭。


伍子胥料到吳國必被越國所滅亡,因為看到夫差聽信讒言,寵幸奸佞,又自恃國強,飛揚跋扈,忠良之士遭受排擠,陰謀邪惡之人聚擾左右。所以乘出使齊國之機,將兒子伍封帶到齊國。託付給自己的朋友齊國大夫鮑氏。


齊侯知道伍子胥不主張伐齊,伍子胥在齊國也不以強國的使臣自居,而且提議齊國想法與吳修好,以免交戰。所以齊侯對伍子胥以禮相待,送他歸吳,讓他注意防備奸詐之徒伯嚭的攻訐。


伯嚭看到伍子胥平安歸來,他的借刀殺人之計沒有得逞,相國的位置撈不到手,就在夫差面前進行公開的陷害:“大王您可要小心,莫中了伍員的暗算,據我看其罪有三,出使齊國,寄子於齊,必是外結諸侯,圖謀不軌,此其一;伍員自以為是先王的謀臣,以功臣自居,常恃功犯上,此其二;大王伐齊得勝,伍員恥其計謀不用,必怨恨大王,此其三。三者有其一,則罪不從赦。望大王深思熟慮。”


夫差聽說伍子胥把兒子寄託齊國,頓時大怒:“伍員果真是欺弄我!”於是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劍,命他自殺。


伍子胥手擎寶劍,哈哈大笑,面向吳宮高聲說道:“夫差呀,夫差!我幫你父親成為霸主,又把你立為國君,你當初要把吳國分一半給我,我都堅拒不受。現在你反而聽信奸讒命我死。可嘆呀,可嘆,一個孤忠之人當然是不能單獨存身的。”


伍子胥灑了一片哀傷之淚,他痛惜吳國將要覆滅,也惱恨夫差一意孤行殘害忠良,他對吳王派來的使者說道:“我死之後,一定要把我的眼珠懸掛在吳國都城東門,讓我看著越兵就從這裡攻進城來。”

老人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伯嚭在向夫差進言,乃是出自謀害他人的用心。


伍子胥也在向夫差進言,乃是出自對吳國的一片忠誠。


但夫差聽了伯嚭而不聽伍子胥的話,僅因為伍子胥的話不好聽。


古代朝臣見皇帝,都要三呼萬歲。但哪個皇帝能活一萬歲呢?


朝臣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他還得呼。


皇帝也知道是不可能的,但他喜歡聽。


雙方都知道是假話,但還是讓謊言繼續。


讓謊言繼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不讓真話出現。伍子胥不過就是因為說了幾句真話而死的。全部朝臣都在呼萬歲,而某個朝臣則說:“皇上你頂多只活百歲。”那就得腦袋搬家。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就是告訴你有些話你可以認真,有些話則不必當真。

老人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