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古人的哲學思維是以天人合一為基礎的。當仰觀天行健時,古人看到的一定人的“自強不息”。當俯察地勢坤時,古人與之關應的必然是“厚德載物”。這點在中國竹文化中體現的極為明顯。

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竹,中空外直,耐寒常綠,可彎曲但不折服,卓卓然與居百草之間。喻極了文人君子的中謙之道。故然,當明代計成在案頭寫下“移竹當窗,分梨為院,溶溶月色,瑟瑟風聲;靜攏一榻琴書,動涵半輪秋水,清氣覺來几席,凡塵頓遠襟懷”時,明則說景,實則說物;明則說物,實則說人;明則說人實則說情。

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古代士大夫幾乎個個是以竹為“友”,以竹為“伴”。正如李白所寫的“綠竹入幽靜,青蘿拂行衣”。更有以竹為“痴”,以竹為“迷”。正如千古可愛第一人的東坡居士所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當然,也有很多以竹為“畫”以竹為“雅”的。從蘇軾表兄文同到元代李衎與倪雲林。從明代文徵明,徐渭到清石濤與鄭燮,無不在幽篁疏影下自成一家。

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我畫竹直接追隨墨竹中的“泰山”文同筆意,再結合吳鎮,夏昶等人的頓簡之美,形成了自己的“竹美”觀。筆墨上,上求宋畫意趣。但反用生宣,力求用寫意的筆墨表現出精緻的繪畫語言。特別是作品《移竹當窗》右邊之石,其形學仿顧安《幽篁秀石圖》中石之態。但用了自我之筆意進行了新的詮釋。視乎吾與顧先生站在歷史大河兩岸,遙遙相望,開了一個善意的玩笑。造物上,望得石松為實,則以幽篁為虛。如以竹木為靜,則以翎毛為動。

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竹石之力,陰陽之美。清客清風,禪空之境。最終大千歸熵,萬物皆空,無餘涅槃。行一筆,亭亭玉立,風采照人。蘊一墨,抱節虛心,歲寒不凋。願人亦如此。文/張寶旺

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張寶旺先生畫的竹子清新淡雅,春風吹過送上陣陣清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