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也會“調包計”,“鳳”和“鴨”互換了位置,到底誰吃虧?

有一副很有意思的對聯,是我爸爸告訴我的:錢財進進出出出出進進,山河凹凹凸凸凸凸凹凹。這幅對聯很有水平,內容貼切,對仗工整,連續的疊字重複出現,也形成了一種對稱美。當然這幅對聯的落點在錢財的“進”,寓意美好,這是中國人的一種美好祈願。人生看似平淡如水,其實也是起起伏伏,猶如山河一樣凹凹凸凸。

漢字也會“調包計”,“鳳”和“鴨”互換了位置,到底誰吃虧?

王熙鳳

所以藝術都不喜歡“平”,而是喜歡異峰突起,柳暗花明。正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鋪直敘,使人昏昏欲睡。人們雖然喜歡穩定,但也喜歡意外的驚喜。比如“鳳”字和“鳥”字就給人帶來了驚喜。鳳的繁體字是“鳳”,由“凡”和“鳥”組成。紅樓夢第五回:“凡鳥偏從末世來”,這其中的凡鳥,是暗指王熙鳳的鳳字。我們知道鳳是鳥中之王,“百鳥朝鳳”,怎麼反而成了“凡鳥”了呢?

漢字也會“調包計”,“鳳”和“鴨”互換了位置,到底誰吃虧?

鳳VS鴨

我們再來看“鴨”字。鴨屬於鳥類,也可以飛行。鴨是非常常見的,人們普遍飼養的一種家禽。鴨子生長迅速,價格低廉,所有人都可以消費得起。鴨子長相平常,在鳥類家族中,絕對是“鳥人甲”,打醬油的,到了劇組恐怕連盒飯都混不上。鴨的嗓音沙啞,人們形容難聽的聲音為“鴨公嗓”。然而鴨字卻偏偏由“甲”“鳥”組成,平凡的鴨子反成了“上等的鳥”,這不得不讓人想到“鴨”和“鳳”應該換過來才對。

漢字也會“調包計”,“鳳”和“鴨”互換了位置,到底誰吃虧?

鳳凰

有學者指出,鳳和鳥不是錯位,而是巧合。他說在甲骨文中,“凡”字的古義代表“風”,因鳳鳥飛而帶風;鴨屬鳥類,“甲”是表音,不是表意,這樣鳳和鳥就不會錯位了。這種解釋也許有理,但只是一種解釋而已,不見得是事實真相。《聖經》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在神的手中,因此歷史進程也在神的手中,漢字演變當然也掌握在神的手中,如果神不允許,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會發生。

漢字也會“調包計”,“鳳”和“鴨”互換了位置,到底誰吃虧?

《唐伯虎點秋香》中祝枝山畫的“神鳥鳳凰圖”

“鳳”字演變到這個樣子,其實是神通過鳳字本身,提醒我們不要膜拜受造物。鳳只是一隻“凡鳥”而已,它不是神,不要拜它!鳳演變到鳳,就是“又凡”,不只是平凡,用“又”來強調,就是更加平凡的意思。鳳有“鳳凰涅槃”的傳說,一些中國人因此把鳳當做神來膜拜,所以神就通過鳳字本身提醒我們,不要拜它,它不是神。鳳字的演變,體現了神的智慧和幽默。

漢字也會“調包計”,“鳳”和“鴨”互換了位置,到底誰吃虧?

十誡

傳說倉頡造字是,出現了“天雨粟,鬼夜哭”的異象。鳳字所揭示的信息,使“天雨粟,鬼夜哭”的異象不再遙遠,似乎觸手可及。神為什麼不允許人拜受造之物?因為只有神值得人敬拜。在《出埃及記》中,耶和華神賜下十誡,明確規定:“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象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也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漢字也會“調包計”,“鳳”和“鴨”互換了位置,到底誰吃虧?

沒有氣息、不能動的偶像

《耶利米書》說:“惟有耶和華是真神,是活神,是永遠的王。祂一發怒,大地震動,祂一惱恨,列國都擔當不起。”神是個靈,是聖潔的,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代表祂。在《聖經》詩篇中,神這樣論述那些偶像:“他們的偶像是金的銀的,是人手所造的,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造他的要和他一樣,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漢字也會“調包計”,“鳳”和“鴨”互換了位置,到底誰吃虧?

十字架

神掌管萬有,歷史的進程都在神的手中。英文的歷史history,意思就是歷史是“祂的故事”。所以鳳字演變下來,似乎是和鴨字有了一個錯位,其實這是神的智慧和幽默,目的是提醒人不要拜“凡鳥”,也不要拜偶像,這些都是受造之物,都不是神,不值得人去拜。耶穌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侍奉祂。”《申命記》說:“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記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華祂是神,除祂以外,再無別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