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櫻花的前世今生,到底什麼來歷,和日本人有沒有關係?

武漢大學櫻花的前世今生,到底什麼來歷,和日本人有沒有關係?

3月24日,武漢大學保衛人員與兩名賞櫻花的男子發生肢體衝突。據媒體報道,事件起因保衛人員稱穿和服不讓進入。

這則新聞立即引起了網友討論。有人認為武大櫻花是抗戰時期日軍侵華栽種,是國恥,教育國人勿忘國恥。

然而武大櫻花到底什麼來歷?

既有侵華日軍當年所留下的“國恥之花”,也有中日恢復邦交後由日本友人多次贈送的“友誼之花”。

武大櫻花的來歷跟日本人有關係。

武漢大學櫻花的前世今生,到底什麼來歷,和日本人有沒有關係?

1.武大櫻花的緣起。

1938年初,抗戰形勢吃緊,武漢大學便開始遷往四川。三鎮淪陷後,武大校園亦遭日軍侵佔,被其闢為中原司令部。並於次年將櫻花樹苗引種校園。日軍在此種植櫻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住在這裡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鄉之情。同時,亦有炫耀武功和長期佔領之意。 因此,珞珈山的這第一批櫻花,可以說是日本侵華的罪證,國恥的象徵。

2. 武大櫻花的盛開

抗戰勝利後,武大復歸珞珈山,師生們發現,校園裡共有28株櫻花樹開花。1957年,武大主管部門對這些櫻樹進行了更新。此時第一批日本櫻花已基本死絕。

1973年,武大農場又從上海引進了一批山櫻花。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由於周恩來也曾在武漢大學居住過,於是中央有關部門便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由園林部門栽植於半山廬前,1976年開花。

近20年來,武大園林工人還不斷對其進行補栽。 日本國的櫻花再次來到武大珞珈山,已經是30多年以後的事情了。但這次已非國恥的印記,而是和平與友誼的象徵。

時至今日,武大校園內已有櫻樹1000多株,內含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櫻花和雲南櫻花共四個植物學種和十多個栽培品種或變種。

我們今天在武大櫻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櫻花,已遠非當年日軍所留下的花種了。

武漢大學櫻花的前世今生,到底什麼來歷,和日本人有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