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陽要建“解放青島”主題公園——青即戰役親歷者楊文訓的戰鬥講述


  歷史可以過往,記憶不可缺失。每年的6月2日,是青島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青島解放了!

  71年前的5月,解放青島的青即戰役正式打響,滾滾鐵流、獵獵旌旗,人民解放軍分三路挺進青島,奇襲馴虎山,血戰鐵騎山,先後粉碎了敵軍設置的三道防線,用熱血鋪就了青島的解放之路。6月2日拂曉,敵軍從滄口敗退乘船潰逃,正午時分,青島正式宣告解放,青島人民迎來新生。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而先輩留下的紅色記憶、紅色基因仍在不斷給予我們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當前,城陽區正在以“解放青島”為主題,在青即戰役丹山嶺戰鬥遺址,策劃建設集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動員教育、紅色基因傳承、市民休閒運動於一體的多功能主題公園。為引起共鳴、形成共識,集思廣益、傾力打造,城陽區向全社會徵集意見建議和戰鬥歷史資料。自3月6日起,城陽區“解放青島主題公園建設工作專班”策劃“回眸青島解放”欄目,每期講述一個小故事,邀請大家一起追憶歷史,滋養初心。請關心城陽發展、潛心研究青即戰役、熱心紅色基因傳承的社會各界專家、學者,以及參戰將領、戰士和廣大群眾後代,積極提供各類歷史檔案資料或檔案資料線索,提出金點子、好主意。“回眸青島解放”,今天帶給大家的是:青即戰役親歷者楊文訓的戰鬥講述。

青島城陽要建“解放青島”主題公園——青即戰役親歷者楊文訓的戰鬥講述

 (1955年楊文訓(左)與戰友分別留影)

 

  楊文訓老人,在解放青島戰役期間,曾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二軍醫療隊的一名衛生員。戰場上,雖然沒有直接上陣殺敵,但對於戰爭的殘酷性,身處醫療隊的楊文訓卻體會更深。傷員綁在身上運下戰場 1949年2月,17歲的楊文訓從老家牟平參軍入伍,參軍後先到膠東軍區衛校學習了兩個月的醫護知識,之後被分到了膠東軍區後勤部門做衛生員。伴隨解放青島戰役的臨近,楊文訓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2軍醫療隊,當上了一名衛生員。“那時每個連隊都有衛生員,主要負責包紮和急救。”楊文訓說,他們分為三個班,一班負責頭胸腹部的傷,二班處理四肢傷,三班是急救和包紮。

楊文訓分在一班,接收的都是剛從前線下來的傷員,“從傷員就能看出來戰鬥非常慘烈,很多傷員包紮著就停止了呼吸。” “前面在那打仗,我們就在後方治療。”楊文訓說,一般由擔架隊的人將傷員運過來,但有時候人手不夠,他們也得去運送傷員,“力氣大的直接揹著,我那時候年紀小,個子力氣也都不大,背不動,就用綁腿的那個繩子把傷員綁在身上,就那麼拖著運下來。”楊文訓說,雖然醫療隊在後方,但危險一點也不少,“子彈、炮彈都是不長眼睛的,我們在治療傷員的過程中,炮彈在身邊爆炸是常有的事。”楊文訓說,自己的班長和副班長都是在治療傷員的過程中被敵人的炮彈打中犧牲的。 嘴對嘴喂水是常態 雖然沒有上陣直接與敵人廝殺,但戰爭的殘酷,在醫療隊裡的楊文訓見識得太多了。看著身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流血、犧牲,楊文訓的心也在滴血。

“記得有一個受傷的傷員,水都喂不下去,不敢咽,他哭我也哭,實在是太遭罪了。”還有的傷員沒法動,他嘴對嘴地為他水喝。那時候物資匱乏,擔架都是簡易的,就是兩根木頭,中間沒有完整的布料,更沒有被子,纏上一根根繩子,傷員就是躺在這樣的擔架上被抬下戰場。醫療隊也沒有足夠的病床,就用磚頭在地上鋪兩層,上面再鋪上一些麥稈,就成了傷員養傷的床。沒有枕頭,要麼平躺,要麼就用兩塊磚頭當枕頭枕著。“有一些胸腹部受傷的同志不能平躺,就把門板的一端放到幾塊磚頭上墊高,形成一個斜面,讓傷員躺在上面……”楊文訓說,沒有親眼見到的人根本就沒法想象他們遭的那個罪。

楊文訓還救治過很多沒穿上軍裝的戰友,很多都是上午剛當上兵,下午就犧牲了,軍裝都沒來得及穿。楊文訓說,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會哭,因為每天都有戰友在眼前犧牲,“他們都是比親人還要親的人。” 感受到老鄉情誼 在照料傷員的過程中,除了鮮血和犧牲,楊文訓也體會到了人情溫暖,“那時候我們吃的飯,都是從伙房那領了糧食,然後老百姓幫我們做,我再餵給傷員吃。”但不論是糧食的量,還是衛生員的量,都是非常緊張的,“最多的一次我一個人照顧25個人。”很多傷員難以自理,如果只靠一個人餵飯,根本忙不過來,“很多老百姓不光拿出自己的糧食分給我們,還主動幫我們照顧傷員,真的非常感動,感覺大家都像一家人那樣親。”1949年6月2日,青島勝利解放,楊文訓沒有隨前方部隊一起進入青島市區,而是駐紮在城陽一帶,一直等到了七八月份才入青,“因為我們還有很多傷員病號需要照顧,並將他們轉到後方的醫院。”楊文訓說,永遠都不能忘記那些犧牲的烈士,永遠都不能忘記那段歷史。

  講述人:楊文訓 記錄:王建亮

  解放青島主題公園建設工作專班熱切期望著您的來電、來信。

  聯繫電話:0532-67769571 18560689006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寄地址:青島市城陽區正陽路201號區委黨史研究中心

  陽光城陽,有你有我有大家傳承基因,靠你靠我靠大家

【來源:陽光城陽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