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我不是歷史學者,我只是一名歷史愛好者,喜讀史傳而已。清朝滅亡以來,很多人對清朝末期的腐敗導致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義憤填膺嗤之以鼻,但我認為:清朝,對今天排列世界前三的中國版土和民族大融合,是有極大歷史意義和貢獻的。在這裡,我就簡單發表下個人對清朝在整個中國歷史中,發揮的統一作用和歷史貢獻之絀見,供各位看官批評指正。

一:沒有清朝數百年的開拓土和招降平叛,現在的中國版圖很可能連五百萬平方公里都沒有。

說到清朝,不得不提到漢族人建立的國力最強大、公認疆域最廣的王朝:唐朝。

先說唐朝時期的領土範圍和實際控制時間。唐朝時期疆域面積最大為唐高宗龍朔年間,面積大約為1289萬平方公里(一說1576萬平方公里)。唐朝擁有的疆域最西曾經到達鹹海,最北曾經到達西伯利亞,最東曾經到達薩哈林島(庫頁島),最南至北緯18°,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但是這並不是說唐朝的疆域真的有這樣大,因為它從來沒有同時達到這樣的範圍,而且達到最遠點的統治時間是非常短暫的。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唐朝全盛時期版圖

對比一下清朝鼎盛時期的版圖面積1316萬平方公里(一說1380多萬平方公里),唐朝只能排在清朝後面。

清王朝在極盛時期總面積達1310萬平方公里左右。乾隆時期的清朝疆域達到最大範圍:

東北:與俄羅斯帝國(沙俄)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

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

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

西南:與印度的蒙兀兒帝國、喜馬拉雅山諸國家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

正南:交界到緬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

海上:乾隆時代所繪製的《坤輿全圖》中,現在被人稱作日本海的那片海域,也赫然以“大清海”之名標註其上。海上包括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等)。現在日本的琉球群島,曾是大清的藩屬國,用的是大清的旗號和貨幣。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清朝全盛時期疆域

再說清、唐兩朝的對疆域統治時間的對比。

1:唐朝享國289年,清朝從清兵入關建國號“清”算起,享國268年。但唐朝中央政府實際控制的疆域並非1289萬平方公里,它有效控制的時間非常短,有的最遠疆域統治時間少則3年、多則32年。

唐朝控制鹹海以東是在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後,但到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就撤到了蔥嶺,實際只維持了三年時間。而那時還沒有滅高句麗,東部的邊界仍在遼河一線。開元三年(公元715年)唐朝又擴展到蔥嶺以西,但東部的安東都護府已退至遼西。天寶十年(公元751年)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一仗敗於大食(阿拉伯帝國),唐朝的疆域又退至蔥嶺一線。北方自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滅薛延陀,唐朝的疆域達到貝加爾湖以北,到儀鳳四年(公元679年)突厥再起,又撤至陰山以南,也只維持了32年。所以儘管開元、天寶年間是唐朝的黃金時期,但它的疆域的極盛階段已經成為過去,六個都護府的控制力大為削弱,範圍也大大縮小,有的已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歸納起來,大唐王朝自唐高祖李淵算起到唐玄宗的安史之亂,唐朝疆域到了中晚唐時期,藩鎮割據、外敵頻仍,唐朝中央政府的有效轄地非常有限,如同戰國時代的周朝皇廷,唐朝的中央號令遠遠不能在上千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上全權行使。

2:再說清朝統治疆域的時間。清朝鼎盛時期的遼闊疆域僅次於元朝時期(元朝太短就不說了),清朝對我國疆域做出很大貢獻,尤其是清朝初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擁有開疆拓土雄心壯志的皇帝。正是他們祖孫三代通過一系列的戰爭,才奠定了清朝的鼎盛時期,開拓了遼闊的疆域,成就了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廣大版圖。直到鴉片戰爭以後,清朝統治的疆域才略有縮水,晚清版圖也比現在大160多萬平方公里(有蒙古和唐努烏梁海)。最重要的是:清朝高度集權的中央政府遠比唐王朝強悍,即使在腐朽透頂的慈禧太后時代,儘管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沒有發生長期分裂割據的戰國亂局,依然保持著有效轄治上千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否則,今天的中國版圖將極可能是另一種情形。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歸納起來,唐王朝雖然曾經擴張的疆域驚人廣大,但實際上轄治的年代卻非常短暫,況且唐朝中期以後,唐朝權力的實際控制者已經被宦官和藩鎮所掌控,遠不能和甚至衰落到喪權辱國割地賠款、仍然能號令天下的清朝皇廷相比。

第三,清朝歷史上進行了八次招降平叛的統一戰爭,造就了今天大中國的版圖基礎,否則很可能連五百萬平方公里都沒有。若不是清朝力挽狂瀾雷霆萬鈞的懷柔與武力並舉,如今的新、藏、青、蒙(內)乃至臺灣,很可能早就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局面。而大家都知道:以上這些地區如今仍是中國疆域最遼闊的部分,沒有它們,中國的版圖面積要嚴重縮水,根本無法躋身世界前三的行列。那麼,清朝這八場統一疆土的戰爭是哪些呢?

第一場戰爭:平定三藩之亂(1673年—1681年)

清朝初定,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因為助清滅明有功而擁兵自重。康熙為加強統治,藉機削藩,經過八年的戰爭,終於平定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三藩之亂席捲近大半個中國,叛軍很短時間就佔據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四川、湖南、福建等省,一時間清朝統治岌岌可危。康熙用了八年時間平定三藩,消除了藩王割據,避免了中國可能出現的四分五裂的局面。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平定三藩

第二場戰爭:統一臺灣之戰(1681年-1683年)

三藩之亂平定之後,參與三藩之亂的鄭成功之子鄭經退守臺灣,康熙皇帝開始著手處理盤踞臺灣的鄭經勢力。施琅受命率水師三萬進軍臺灣,經過一番激戰拿下澎湖列島。澎湖戰略要地一丟,鄭氏集團失去對抗的資本,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清朝的統治之下。此戰的意義非常重大,臺灣重歸祖國懷抱,這是不爭的歷史大勢和事實。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統一臺灣之戰

第三場戰爭:雅克薩之戰(1685年—1688年)

沙皇俄國為了得到出海口四處擴張,派出殖民軍對我東北地區進行滲透侵佔,康熙皇帝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兩次下令對入侵的沙俄侵略者予以痛擊,收復了雅克薩,遏制了沙俄進一步南下入侵的勢頭。但是由於準噶爾部噶爾丹的反叛,清朝被迫在勝利的情況下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未能在東北加強防禦部署,給沙俄留下了可趁之機。雖然晚清丟了東北大片領土,但康熙帝的雅克薩之戰對抗擊沙俄侵略,維護祖國領土是有積極意義的。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雅克薩之戰

第四場戰爭:安定西藏之戰(1717年-1720年)

準噶爾部噶爾丹在康熙的連番攻伐和運作之下,被逼得走投無路喝藥自殺,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承汗位。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趁西藏內部不穩,派大將策零敦多布翻越崑崙山,奇襲西藏,意圖控制青藏高原。1718年,康熙派兵進軍西藏,將侵入的準噶爾勢力趕出青藏高原。此戰穩定了西藏的局勢,阻斷了準噶爾部向青藏高原擴張的企圖,維護了青藏高原的統一和穩定。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安定西藏之戰

第五場戰爭:平定青海之戰(1723年-1724年)

清朝定鼎中原後,青海和碩特部固始汗接受清朝冊封。固始汗和其子達什巴圖爾均接受清廷冊封,承認清朝的統治。但是達什巴圖爾的兒子羅卜藏丹津繼位後,不願受制於清朝,想獨霸青藏高原。 1723年,康熙去世,羅卜藏丹津趁機鼓動青海和碩特各部反清。雍正皇帝派年羹堯率軍2萬一舉擊潰叛軍,名將嶽鍾琪率兵長途追擊羅卜藏丹津,走投無路的羅卜藏丹津逃入新疆,投奔準噶爾部,青海遂定。此戰痛擊青藏高原上的反叛勢力,清廷在青藏高原的統治得到加強。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平定青海之戰

第六場戰爭:平定準噶爾(1690年-1757年)

明朝被清取代之後,盤踞西北新疆一帶的準噶爾勢力可以說是清朝初期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準噶爾是讓清初的幾位皇帝最頭疼的。從1690年康熙對陣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開始,到1757年乾隆平定阿睦爾撒納,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不懈的努力,耗時67年,消滅了噶爾丹、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達瓦齊、阿睦爾撒納等首領為代表的準噶爾勢力,平定了西北廣大地區,將新疆地區遼闊疆域納入帝國的有效控制之下。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平定準噶爾之戰

第七場戰爭:平定新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1758年-1759年)

平定準噶爾勢力以後,眼看新疆地區大局已定,即將步入正常的發展狀態,但是乾隆皇帝又遇到新的問題:新疆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反叛。這關係到新疆地區的統一和穩定,乾隆帝派出平叛大軍,長途跋涉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使新疆重歸平靜,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和穩定。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平定新疆之戰

第八場戰爭:反擊廓爾喀入侵西藏(1788年-1792年)

清朝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完成了一統天下大業,西南方向的鄰居尼泊爾也完成了各部落的統一。統治尼泊爾的廓爾喀王朝,國力日益強盛,不滿足於現有的疆土,開始覬覦並向清朝西藏地區進行擴張。乾隆皇帝兩次調兵遣將對入侵的廓爾喀武裝進行反擊,第一次未接戰,西藏地方揹著朝廷和廓爾喀達成不平等的議和;第二次清軍在福康安的率領下,差點打到廓爾喀首都加德滿都,迫使廓爾喀投降,成為清朝的附屬國。此戰,不但掐斷了廓爾喀侵佔西藏的圖謀,而且收穫了一個附庸廓爾喀。如果不是後來被英國人搶了去,說不定現在尼泊爾也是我們的一部分了。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反擊廓爾喀侵藏之戰


縱觀清初康雍乾三位帝王的這八場戰爭,有對內平叛也有對外抗擊侵略,不管你說窮兵黷武也好,說勞民傷財也罷,但是這一系列的戰爭對維護祖國的統一是貢獻巨大的,它們成功地把新、藏、青、蒙、臺、乃至包括四川局部等,納入了大中華的多民族大融合中來,它們奠定了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袤疆域的基礎。沒有這八場統一戰爭,今天的中國版圖極可能連五百萬平方公里都沒有。

二:清朝末期“軍神”左宗棠力排眾議多次剿滅新疆叛匪,對維護中國的統一作出了最後的不可否認的卓越歷史貢獻。

作為清朝末期最傑出的三位政治人物之一,左宗棠沒有曾國藩的名氣大,但比起才能左宗棠更高。如果說對清朝末期改革的影響深遠, 他不如李鴻章, 但在品德上又優之。他比曾國藩多活了13年, 卻早於李鴻章16年逝去, 他的一生都在改良和戰爭,卻在期待中死去。他一生留下了輝煌的戰績和政績,他是被外國公認為晚清唯一“軍神”稱號的歷史偉人。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左宗棠歷史珍貴照片

鴉片戰爭以後,日不落帝國曾企圖在中東亞建立起一個伊斯蘭國家,事實是他們想通過支援新疆的反叛勢力阿古柏,將俄國的擴張阻止在天山以北,以讓英國在大清西部的利益得到保障。對於這件事,左宗棠說出了非常霸氣的一句話:“既事關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

左宗棠認為新疆是大清帝國中原地區的屏障,大清帝國的財政來自於東南沿海,政治中心在北京,西北地區則是抵擋英國和沙皇俄國的屏障。如果新疆地區淪陷了,靠著縱深優勢,中原則不保,北京亦然是危險的。倘若沒有左宗棠的堅持和力排眾議,也許新疆就會成為一個伊斯蘭國。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左宗棠抬棺平新疆

晚清慈禧當政時代,中國內憂外患,西北沙皇俄國虎視眈眈,已侵佔了上百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當時的清廷對“攘外"抗擊外國侵略、還是“安內”收復已經分裂反叛的疆獨領土,莫衷一是、爭吵不休。左宗棠多次上書清廷,陳明“安內”收復新疆的重大利害關係:“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他認為:如若攘外不成,還可議和,外國人主要貪的是錢,但若新疆丟了,則中原不保、北京不保,他們貪的是土地,有喪失祖宗基業的根本危險。

當時的新疆,大部已在叛軍頭目、史稱“中亞屠夫”阿古柏的淫威之下自成一國,自清同治四年(1865)起,在英國和俄國的暗中支持下,阿古柏多次糾集亡命之徒攻城奪地,經過四五次大規模戰爭的勝利,佔領了新疆大半土地,阿古柏沐猴而冠,在南疆建立了“洪福汗國”,自稱“畢杜勒特”大汗,儼然以一個可汗王的身份在南疆建國稱王。阿古柏在新疆實行倒退歷史的極為殘暴的奴隸制集權統治,視人命為草芥,以殺人刧財為樂,比侵華日軍和納粹德國還令人髮指的暴行罄竹難書。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晚晴,沒有左宗棠就沒有新疆的迴歸

左宗棠上書清廷後,終於打動了慈禧,雖然這個女人葬送了清帝國,但她一生辦得最英明和最後一件正確的事,就是選擇了站在左宗棠一邊支持他“安內"。慈禧明白:如果選擇全力“攘外”,以當時的中國國力極難對沙俄取得勝利,萬一全盤皆輸,不但東北不保,新疆更不保、中原乃至北京都將有勁敵環伺。她支持左宗棠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新疆太大了,如果丟了恐怕會引起民怨。新疆的面積達到了一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佔了清朝當時國土面積的七分之一,這麼大一片國土如果丟了,那麼清政府難免會遭到舉國上下的謾罵,國人的民族意識可能會更早的覺醒,到時候清政府很可能將面臨比太平天國運動更厲害的內患,會加速清朝的滅亡。

光緒元年(1875)五月,清政府正式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拉開了收復新疆的戰役序幕。清軍於1876年進疆,很快收復了古牧地、烏魯木齊、瑪納斯等地,1877年清軍又進軍南疆,不到半月就連下三城。不久後阿古伯猝死,清軍趁敵軍內部動亂急攻西部四城。1878年初清軍收復和田,取得了收復新疆之戰的決定性勝利。左宗棠順利收復新疆後,徹底消滅了阿古柏所有勢力,南疆近三千里廣大版圖重歸中華,這場戰爭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稱讚,同時,左宗棠在新疆大力屯墾戍邊,為新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此,左宗棠的名字也名垂青史,很多知名人物都曾給了他很高的評價,就連王震將軍對他也敬佩有加,因為他對新疆做出的貢獻讓後人永遠銘記。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左宗棠平疆油畫

三:雖然晚清割地賠款以求保全國本遭後人唾罵,但整個清朝12位皇帝沒有一位是外國傀儡的賣國昏君,親漢撫夷政策又使清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千萬平方版圖的中國疆域。

清兵入關後,順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歷代皇帝,均勤勉朝政,不斷的穩固政權,開疆拓土、懷柔邊遠,對蒙、藏實行和親撫卹政策,乾隆帝甚至還以最高禮遇安置了西域土爾扈特部的萬里迴歸,清初一直到滅亡,就對內不斷重用漢族精英署理國家要務,極大地拉攏了漢人維護清政府、保持國家安定統一,湧現了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這樣的青史名臣,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大融合大團結。

從道光二十年開始,清朝在一系列的對外戰爭中開始喪失主權,割地賠款,中國進入了最為黑暗的時代。在這一時期,共歷道光帝、咸豐帝、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五帝,但這五帝沒有一位是被外國勢力架空的傀儡皇帝。比較懦弱無能的道光帝、咸豐帝,也分別在對《南京條約》的簽訂和對外主和的態度上表示沉痛和反對,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就是咸豐帝支持的傑作。而同治、光緒帝雖然是在慈禧的把持下,但同樣並沒有昏聵到出現像漢末、、唐末、明末那樣完全受奸宦或外勢掌控而亂國裂土的昏君。同時,清朝長期以來奉行的親漢撫夷政策和尊儒尚禮的文化傳承,以及高度集權的皇權制度,即使在極端腐朽的晚晴末期,也未在全國範圍內發生類似五代十國、五胡亂華的四分五裂大亂局,無論後來怎樣軍閥混戰,中華民族大家庭始終在外敵面前保持著高度的統一和同仇敵愾,所以在這方面,清朝大一統的文化教育還是應當肯定的。

大話清朝:如果沒有清朝,我們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嗎

土爾扈特部東歸

綜上所述,大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卓有作為的封建朝代,功大於過,就像三億年前的遠古地球只有一塊盤古大陸一樣,滄海桑田風雲變遷,分分合合不可能有永遠不變的輝煌,清朝逝去了,但它留下的壯歌與悲泣卻孕育了更加發憤圖強、知恥後勇的中國後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