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酒業“兩大盛會”齊聚汾陽,汾酒引爆白酒新格局

九月的汾陽,“酒中奧運”餘香在,美酒佳釀續飄香。

世界酒業“兩大盛會”齊聚汾陽,汾酒引爆白酒新格局


一次國際性酒業盛會的舉辦,將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國白酒,也再次聚焦清香酒的產區——汾陽。從世界烈酒大賽到世界酒文化博覽會,汾陽,在一個月內,兩次向全世界展現了華夏酒脈的芬芳永續和奮發圖強。

世界酒業“兩大盛會”齊聚汾陽,汾酒引爆白酒新格局


這兩大世界級酒業盛會的同地舉辦,得益於汾陽市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產業優勢和會展優勢。清香汾酒作為山西最具代表性的白酒品牌,在新中國成立後,曾蟬聯五屆國家名酒稱號;竹葉青酒也蟬聯全部露酒類國家名酒稱號。清香汾酒成為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國家名白酒和露酒的企業。汾酒釀造技術入選我國白酒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中國白酒最古老的類型,清香汾酒是許多其他香型的起源,入口諸味協調,餘味爽淨,一直是中國白酒行業的重要力量。

山西汾酒在六七十年代,一度以“汾老大”的名義雄踞中國白酒市場,高峰時期,清香白酒的市場份額超過70%。

100多年前,汾酒企業還僅僅是一個年產量只有二三十噸的義湧泉小作坊。現今,汾酒集團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當代中國酒都,擁有汾酒工業園區、保健酒工業園區、發展區、老作坊、杏花村酒板塊和個性化酒板塊等六大部分產業佈局。

經考古證明,杏花村早在6000年前就開始釀酒。盛唐時期,杏花村的釀酒作坊達到72家,曾有“杏花村裡酒如泉”、“處處街頭揭翠簾”的詩文。可以說,清香汾酒6000年的釀造史、1500年的成名史、1300年蒸餾史、300年的品牌史和100年的世界史,正譜寫著中國白酒的傳奇。

世界酒業“兩大盛會”齊聚汾陽,汾酒引爆白酒新格局


近年來,汾陽始終把以清香汾酒為龍頭的白酒產業發展作為第一產業,舉全市之力建設清香型白酒世界核心產區。在2017年上海酒交會上,以汾陽為主產區的呂梁被中國白酒協會命名為世界十大烈酒產區。此外,汾陽還有汾陽王、新晉商酒莊等一大批地方規模酒企。白酒作為汾陽的支柱產業,2018年全市白酒產量達到13.2萬千升,同比增長20%;產值完成114.2億元,同比增長40%;白酒行業稅收收入累計完成32.9億元,佔全市總收入的72.8%。

目前,汾陽市擁有“汾”“竹葉青”“杏花村”“汾陽王”等4箇中國馳名商標和“汾杏”等19個省級著名商標。2017年以來,汾陽市已連續成功舉辦兩屆世界酒文化博覽會。來自11個國家的68家國外企業以及茅臺、五糧液等全國十七大名酒相聚杏花村,兩屆酒博會累計有1100餘家中外企業參展,參觀人數突破42萬人次,簽約成交額8.1億元,現場零售額約1.5億元,簽訂合作項目22個,簽約金額超200億元。

擁有如此大規模的背後,是清香白酒酒質乾淨、口感舒適、酒體兼容性強的特點,且飲後身體負擔低,適合個性化調配的優勢。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曾指出,工藝決定白酒的產品風格和質量,歷史決定白酒文化厚度,清香類型白酒在工藝、文化以及國際化等方面都有著天然優勢,“中國白酒真正融入國際社會當首選、首推清香型白酒”。

究其原因,一是,清香型白酒糧耗低,出酒率最高;二是,清香型白酒最潔淨,更適合加冰加水加飲料進行自由調製,能夠順應新生代消費者時尚化、個性化的消費潮流;再有,清香型白酒更具備國際化口感,最接近伏特加、白蘭地等國際烈性白酒。

世界酒業“兩大盛會”齊聚汾陽,汾酒引爆白酒新格局


“清字當頭,靜字見底”,清香白酒以其獨有的酒體優勢,成為推動中國酒融入全球市場的一大助力。品類核心價值與現代主流消費需求的強烈共鳴,正是清香型白酒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的本質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