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功率與扭矩,別再傻傻分不清

很多朋友買車的時候都會關注車子發動機的動力參數,直觀的數據有兩個,一個是功率(Kw)或者馬力(1Kw≈1.36馬力),另外一個就是扭矩(N·m),那這兩個參數之間有何關係,決定車子性能的到底是哪個數據呢?

我們首先引入兩個公式:

發動機功率P=扭矩×轉速÷9550(1)

輪上功率P=FV(2)

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這句話,“功率決定極速,扭矩決定加速能力”,實際上這麼理解是片面的。扭矩大並不等同於加速快,那只是推背感給人帶來的錯覺,否則柴油發動機大扭矩的特性應該在零百加速中佔很大優勢。理論上來講,在傳動比固定的情況下,發動機輸出扭矩越大,車子加速越快,但是因為有了變速器的加入,當加速的時候,變速器會降檔拉昇轉速(自動變速器),這時候傳動比、扭矩、功率都會發生變化,三者之間是動態變化的過程。真正決定車輛加速能力的是輪上扭矩,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公式2中的F,可以看到,在某一速度下,輪上扭矩由功率決定,而除去機械效率的損失,輪上功率和發動機功率可以認為是相等的,所以決定車子速度和加速度的實際上都是發動機的功率,準確點說是發動機的功率曲線。一般來說,大功率的發動機其性能表現不會太差。

發動機功率與扭矩,別再傻傻分不清

舉個簡單的例子,英菲尼迪Q50,3.7L和2.0T發動機,前者扭矩361,馬力351,後者扭矩350,馬力211,扭矩差別不大,但是零百加速測試中,前者為5.3s,後者為7.8s,相差2s以上。

發動機功率與扭矩,別再傻傻分不清

既然車子的加速和極速都是由功率決定的,那扭矩就一無是處嗎?並不是。扭矩決定了發動機的輸出特性。舉個例子,同樣是搬一堆磚頭,扭矩小的一次搬一塊,扭矩大的一次搬十塊,效率更高。扭矩大的車,載重能力更強,重量變化對車子的性能影響小;車子加速過程中推背感強;發動機噪音控制出色,輸出同樣功率,需要的轉速更小。

發動機動力的輸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使功率一樣的車,加速能力也並不一定是一樣的。一臺車的加速性能好壞要看功率曲線圖,功率曲線所包含的面積越大則加速能力越強。另外,變速箱的機械效率也是影響車子加速感受的一個因素,像寶馬很多車型如寶馬525Li的2.0T低功率發動機,其動力參數甚至不如很多自主品牌的同排量車型,但是因為ZF 8AT變速箱的存在,其加速感受依然可以秒殺同級別車型。

發動機功率與扭矩,別再傻傻分不清

所以,不要再被銷售口中的發動機參數欺騙了,動力輸出的扭矩功率曲線才是判斷一臺發動機動力好壞的依據,單純的數據並不能完全反映車子的動態行駛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