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開關

這個突如其來的“長假”,幾乎把每個人都滯留在家,尤其這場意外的疫情,壓縮了社交空間,把往常各自忙碌的夫妻兩個人通通關進了屋裡。於是,一種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屋外考驗著病毒疫情防護,屋內考驗著親密關係的經營。

我一個位朋友打電話給我哭訴說:“我都有點受不了他了,一天到晚就玩手機,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幹。讓他陪孩子一起上網課,他給孩子說要休息,小心眼睛。孩子也不好好聽課。簡直糟透了。我都不想給他過了。”在疫情這個特殊的背景之下,平時選擇忽略的,或者尚能忍受的小矛小盾,在無可逃脫的四目相對之下,層層疊疊地暴露、堆積起來,像一把尖銳的刀子,毫不留情地劃破親密關係。


幸福的開關


我推薦給她一本書——《親密關係》,這是加拿大的克里斯多福·孟的一本書,副標題是通往靈魂的橋樑。在副標題下還有一行小字就是“掌握所有人際關係包括溫暖浪漫的親密關係的本質。”是啊,但凡是人,幾乎就不可能沒有親密關係的煩惱。親密關係嚴格來說並不僅限於男女的愛情關係,只要兩個人親密到一定程度,向對方敞開到一定程度,應該都可以算是親密關係,例如閨蜜、同學、同事、朋友、家人等。可是在所有的關係中,男女親密關係應該是能量最大、張力最強的,因此衝突也就最大,也讓人最心碎。


幸福的開關


在這本書中是克里斯多福·孟的基本觀點是:“婚姻和親密關係的真正目的,是讓你踏上尋找真正自己的旅程,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在尋找自我。”

親密關係的本質是自我與靈魂的關係,這是一個靈魂覺醒的過程。中國古代哲學提出的人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中第一重也是強調了對自我的覺知,其實生命的天性,就是要讓你不斷地去發現真正的自己。就像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裡說到的,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因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的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幸福的開關


克里斯多福.孟把親密關係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

應該說,很多人都是在幻滅期裡苦苦掙扎。方方筆下的《萬箭穿心》裡曾經相愛卻最後相殺的馬學武和李寶莉、原來眾人眼中的影視金童玉女賈乃亮和李小璐以萬人矚目的離婚收場,連感性與理性並存的音樂才子李宗盛也逃脫不了,在揹負罵名、拋妻棄子與苦戀三年最終結婚的林憶蓮,最後也是以一份聲明結束:“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


幸福的開關


為什麼當初在絢麗期愛得死去活來的兩個人,在幻滅期可以形同陌路或仇人。因為我們通常會把自己從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滿足的需求而,全部投射在那個愛我們、讓我們覺得特殊的人身上,但是若我們相信我們所需要的快樂、安全感、自尊或其他的許多事物都要經由別人來實現的話,這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但是要求別人來滿足我們的需要,正是我們孩提時代所做的事,我們希望爸爸或媽媽來滿足我們的所有需求。

珍.尼爾森博士在她的有關孩童正面教育的著作中指出,孩子的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在我看來,這兩項需求來自於人類共同的“愛與被愛”的需求,這些需求沒有被滿足時,我們怎麼辦呢?還有什麼辦法可想呢?


幸福的開關


卡爾.榮格常說,問題不能解決,但是人可以成長從而跳脫問題。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也有類似的觀點——要解決問題,必須跳脫問題的框架。珍.尼爾森在《正面教育》中指出了四種兒童主要的偏差行為,其實這也是我們成人在與他人無效溝通的應對模式。一是引起注意。也就是怒吼、哭鬧、發火等方式來引起對方的注意。二是權力鬥爭。通常做法就是你讓我做,我偏不做。我不想做,你也不能逼我。三是報復心理,你傷害了我多少我也要傷害你多少。四是自我放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暴自棄,反正我一點都不重要,那努力有什麼用呢?所以沉默也是一種抗爭。


幸福的開關


在這本書裡,克里斯多福.孟列舉了親密關係中有效溝通的八個綱要問題:1.我想要什麼?2.有沒有什麼誤會要先澄清的?3.我所表達的情緒,有哪些是絕對的真實的?4.我或我伴侶的情緒,是不是似曾相似?5.這種情緒是怎麼來的?6.我該怎麼回應這種情緒?7.情緒背後有哪些感覺?8.我能不能用愛來回應這種感覺?

這幾點和我以前學習過的敘事療法裡的外化和解構非常相像,在諮詢過程中運用敘事療法的時候,總是站在鼓勵他人的角度,陪伴來訪者一起尋找生命的寶藏。當讀了《親密關係》,卻恍然大悟,原來它也可以療愈自己。

幸福的開關

前幾天,我在家裡做飯,正在水槽那裡洗菜,我家先生過來,探頭一看說:“你看你怎麼洗菜的,菜都沒有洗乾淨。”我聽後一下子就火了,大聲嚷嚷道:“我怎麼沒有洗乾淨,這個菜我自己要吃、我兒子要吃,你要吃,我憑什麼不洗淨?”一股委屈就冒了出來,“你每次就這樣,人家做什麼你都說不對,你又不做,又要說,討不討厭!”聲音都哽咽了,感覺淚水就在眼眶打轉了,先生一看這樣,連忙黑著臉,什麼也不說就走了。 他走後,我的確看到一片菜葉上沾有一小塊泥,我就繼續沖洗,一邊洗一遍自我察覺,我剛才的情緒和哪些情緒經驗相似,這個情緒是從哪裡來的?


幸福的開關

我想起來,我小的時候在擇菜時,媽媽要求我用小刀劃開菜頭,去掉老掉的菜杆,可是媽媽覺得我劃的大小不勻稱,掰掉的菜杆也太長了,糟蹋了菜,於是責罵我:“你怎麼擇菜的,這麼沒有用!菜都不會擇,你說,我生你們有什麼用!嗯!”媽媽可能不覺得有什麼,因為這是當時家庭教育的普遍方式,我也聽到過同院小夥伴的父母對他們的打罵,但是來自母親的指責還是讓我很傷心。童年裡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這讓我的價值感嚴重受挫,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很自卑。所以這種相似的話語瞬間點燃了我悲傷的經驗,這就讓我一下子憤怒起來,因為這個我的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人居然和媽媽一樣指責我,讓我的確認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此時的“憤怒”和兒時的“委屈”就跑出來了。

幸福的開關

我想我要好好回應我的情緒,和它做個和解。於是洗完菜,我來到書房,先生正忙著在電腦上處理事務,我說:“親愛的,我剛才大聲的衝你吼叫是不對。”他停下來望著我,我繼續說:“因為你剛才說的話,讓我想起了我媽媽小時候對我的指責,你們的口吻特別像,所以我一下子就感到特別委屈,就忍不住生氣了。”他望著我笑了笑,“菜洗完了嗎?一會兒我來炒菜。”我知道他原諒了我,我也原諒了自己。內省是檢視自己內在所有想法和感覺的過程,其終極的目標就是讓你能和自己內在的事物和平相處,並且用愛來面對它們。因為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經過偽裝的禮物和寶貴經驗。

幸福的開關


有人說婚姻需要經營,有人說愛情需要保險,可是我認為無論是愛情還是婚姻,在絢麗階段就要縱情享受、在幻滅階段就要認真察覺,在內省階段就要正視問題,在啟示階段就要積極發現真我。親密關係是一趟探尋生命真相的旅程,我們和伴侶只有一起肩並著肩,去努力的彼此感受和表達愛,才可能在發現自己的同時,擁有了幸福的開關。


幸福的開關

(原創作品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