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季度部分經濟指標與感受不一致

其實我們很多指標和居民的感受都不一致了。比如我們經濟高速增長,但是大家感覺壓力越來越大。比如CPI指數上漲的幅度遠沒有豬肉的上漲幅度大。比如有很多比如。可能唯一和經濟指標掛鉤的就是房價,如果不控制著,甚至會遠遠超過指標。

經濟指標大多數都是統計指標,作為統計又不是全部統計,又是抽樣統計,而抽樣統計的標的又是一個選擇性,所以跟大家的感受距離比較遠,就會有這個技術的原因。就像我們總是羨慕美國股市上漲,他們就是成分股的選擇的問題。如果我們國家就看茅臺的指標,那我們也是超級大牛市。

所以指標具有滯後性,有參考意義,但是不具有決定意義。

作為普通居民看看可以了,關心不關心也意義不大,還是多去努力掙錢吧。

自從互聯網發達之後,我都喜歡關注國家大事,關注好多指標,但是不妨礙自己貧窮,後來想想以前不管這些事,也沒有啥大事。就像以前改革開放沒有啥宏觀調控,就是啥掙錢做啥,經濟也是很活躍,養雞都成了風潮。現在倒是美國的特朗普一舉一動牽動著整個國民的心,有用嗎?特朗普發錢又不給我們發一毛,除了發給我們一堆不滿和牢騷,一點用沒有。

別關心了。

為何一季度部分經濟指標與感受不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