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道教:天下皆知黃老,幾人知是張道陵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故此諸多世為道家之傳承,實則不然,最初道教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而後通過各時代的更替演變。有史記載道教最早出現東漢末年,東漢末年戰亂不休,民眾哀怨不斷,故而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

世人皆知皆知黃老,誰人只是張道陵。談及道教,世人多半會以為道教乃老子所創,實則不然,道教乃張道陵張天師所立,張道陵何許人也?

張道陵,字輔漢,相傳為西漢開國大功臣張良的第十世孫《漢天師世家》記載:良生不疑、不疑生高、高生通、通生無妄、無妄生里仁、里仁生皓、皓生綱、綱生大順、大順生道陵。漢光武建武十年生於豐縣阿房村,出生前,其母夢見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張祖五月十八日生,出生時滿室異香,整月不散,黃雲罩頂,紫氣彌院。自幼聰慧過人,七歲便讀通《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為太學書生時,博通《五經》,後來嘆息道:“這些書都無祖天師張道陵法解決生死的問題啊!”於是棄儒改學長生之道。張祖二十五歲,曾官拜江州令。而他卻身在朝政,志慕清虛,不久就隱居到洛陽北邙山中,精思學道,修煉三年,有白虎口銜玉符而至其所。永元(公元89年)初年,漢和帝賜為太傅,又封為冀縣侯,三次下詔,張祖都婉拒了,他對使者說:“人生在世,不過百歲,光陰荏苒,轉瞬便逝。父母隆恩,妻妾厚愛,也隨時而消失。君臣之恩,誰見長久?請轉告聖上,只要清靜寡欲,無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志在青山中!”為了避開京都近郊的俗務嘈雜和騷擾,張祖決心雲遊名山大川、訪道求仙去了。

神秘道教:天下皆知黃老,幾人知是張道陵

世人皆知黃老,無人只是張道陵

北上洛陽,隱居北邙山中,潛心修習黃老長生之道。他研讀了《道德經》、《河圖》、《洛書》以及讖緯之學。三年後,得《黃帝九鼎丹法》,相傳神獸白虎銜符而至其所,其道術日益完善。 漢光武帝由讖緯之說登上皇帝寶座,晚年,深信不疑,遂“宣佈圖讖於天下”。漢明帝繼位後,秉承皇帝遺旨,宣揚圖讖,又派人西天求法,引佛教於中國。漢章帝建初五年(公元80年),在京城舉行了白虎觀會議,章帝主持以圖讖證五經,也就是以神學來講五經,聽說北邙山有個張道陵,便徵召他為經學博士,張道陵無心輔佐漢室,便避而不見。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朝廷又下詔徵張道陵為太傅,封兾縣侯,但張道陵卻視祿為糞土,所以三詔而不就。張道陵對來使說:“人生在世,不過百歲,光陰荏苒,轉瞬便逝。父母隆恩,妻不厚愛,也隨時而消失。君臣之恩,誰見長久?請轉告聖上,只要清靜寡欲,無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我志在青山中!”為了避開京都近郊的俗務嘈雜和騷擾,張道陵決心離開雲遊名山大川、訪求仙術去了。鶴鳴山創派張道陵先是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王長一起,渡江龍虎山(12)南下,在江西貴溪縣雲錦山住了下來。這裡山清水秀,景色清幽,傳說為古仙人棲息之所,張道陵就在山上結廬而居,並築壇煉丹,經過三年而九天神丹煉成;而龍虎出現,所以,此山又稱龍虎山。六十多歲的張道陵,服下神丹,身體健如青壯年,後又得秘書以及驅鬼之術。為了廣傳道術,他離開龍虎山,又到蜀郡的鶴鳴山去了東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張道陵為了嚴密組織紀律,加強對教眾的信仰宣傳。規定教眾要信仰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除每年五月、臘月的吉日祭祀祖先,二月八日祭灶神外,不準祭其它的神,更不準胡亂行祭。另外,規定教民內要慈孝,外要敬讓,不準興訟好鬥,不準欺詐世人。張道陵規定:天師為全教區最高領導;初入道的稱為道民;能為道徒和病人作祈禱儀式的稱為道士;信仰確立並能講授《道德經》的稱為祭酒。祭酒負責主持一治教區的各項教務工作,直屬天師領導,對天師負責。每年三會日(上會:正月初七;中會:七月七日;下會:十月十五日。三會又叫三元),教民齊集治所,聽侯祭酒訓導檢查,聆聽教區科律。由於傳道紀律嚴密,教風正派,所以很快得到普及。

據傳,張道陵有弟子三千人,真正得其傳的只祖天師張道陵有三人:一為王長,一為趙升,一為其子張衡。王長長期跟隨師傅,擅長天文之學,精通黃老之術,深得張道陵賞識。而趙升能得師傅道法,卻有一段來歷:張天師在鶴鳴山煉丹己成,並服了半劑丹藥,成為“地仙”之後,他看到身邊弟子,多為俗態未除,不足以附託宣教任務,將九鼎大要,留得奇人。後來,有一年上令之日,從東方來了一位冰胎玉質、道貌安然的青年,名叫趙升,天師一眼看出定是奇人,欲收為弟子。為了考查趙升的道心程度,張道陵曾七度驗試,結果,發現他拒絕財色,忍辱負重,憐憫天下窮人,恪守正一道規,稱得上滿意。七試之後的一天,張道陵帶領眾弟子,登上雲臺峰絕崖,崖下一棵桃樹,紅色果實累累。大家見了,莫不心動,但要想獲取,卻又退縮三分,天師見此情狀,二話沒說,欲縱躍崖下采摘大桃,眾弟子一擁而上,攔住師傅,只有王長、趙升二弟子,木然不動,黙然不語。誰知眾弟子未阻攔住,張天師分開眾人,朝桃樹方向一躍而下,眾弟子齊站崖邊,俯身下瞰,卻不見師傅蹤影,一時驚駭悲啼,面面相覷,無奈之下,失望而歸。

神秘道教:天下皆知黃老,幾人知是張道陵

張道陵天師為天師派第一代張天師,其繼承者為第二代張天師張衡(非科學家張衡)張道陵,在道教中被尊為祖天師,由於是第一代,所以又稱祖天師。天師職位的繼承採用世襲嗣教制度,祖天師化去後,由兒子張衡接任,史稱嗣天師。衡化去後,又由子張魯接任,是為系天師。到了第四代孫張盛時,迴歸遷居江西鷹潭龍虎山,子孫世傳其業,一般稱第幾代天師。統稱張天師。民國初期,已傳至六十三代張恩薄。到六十三代以後由於歷史原因無法認證下一代天師,使得張天師職位停傳。當初六十三代張恩薄天師追隨蔣介石離開大陸(解放時被北京定為牛鬼蛇神和大地主),逃亡臺灣。本來要傳給長子,但長子青年夭亡。張家一族有沒有選舉出新的人選,於是至今天師職位懸空未定。大陸內地道教方面則表示不承認任何六十四代或六十五代天師。臺灣自稱是正統,基本只在張源先(當初在臺繼承六十四代,為張恩薄老天師的侄子。已故)、張道禎(繼承了張源先的職位。但不承認張源先為六十四代天師,認為只是其代理)、張美良(六十三代的么子。聲稱張源先當初造假,按遺囑自己才是真正人選),後面還有一群是不是張氏一族天師後裔都不確定的跑出來說自己是張天師。各方各執一詞,真假莫辨。

天下之大,其博學之深無人能全窺,若以一面而觀之,則世界不過手兒。

如果你也喜歡道教文化,點個關注吧!每天不定時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