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縣“一村一法律顧問”顯成效

為積極推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深入開展,更好地促進廣大群眾學法、知法、懂法、用法,提升群眾的法治素養,安化縣司法局充分整合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資源,積極探索“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落地實施。

強化宣傳濃氛圍

“你們下一次什麼時候來?這樣的活動好呀應該多多舉行。”馬路鎮劉奶奶笑眯眯地問,自從有律師事務所利用趕集日到馬路鎮開展法律宣傳活動後,劉奶奶總是時不時來進行諮詢,她說通過這樣的活動,她學到了很多法律常識,還經常帶孫子一起來參加,有時候碰上法律知識“有獎搶答”的環節,總能搶到個圍兜、環保袋、保溫杯之類的獎品。她現在逢人就到處宣傳,還把隔壁的李奶奶,王奶奶都帶過來一起參加活動。

利用農村趕集、結合社區活動,安化縣司法局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法治宣傳服務活動。通過開展集中普法宣傳和法律指導,擴大“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的影響力,利用條幅、發放宣傳材料、舉辦法治講座、設置諮詢臺等形式向群眾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人民調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法律援助實務。

“線上+線下”提供諮詢解難題

“周律師您好,請問您的電話是多少?我想向您諮詢一些工傷方面的法律問題…”冷市鎮家興村村民曾某在該村“法律顧問服務微信群”裡聯繫上了周律師。通過律師專業細緻的解答,曾某對工傷賠償問題有了更深的瞭解,最後經過冷市司法所的協調,終於成功拿到賠償款。類似這樣“線上接收+線下答覆”相結合的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便利了群眾,更保護了群眾隱私。

法律顧問每月到村值班,深入村(社區),解答群眾生活中特別是在土地權屬、地鄰糾紛、婚姻家庭、社會保障等方面遇到的法律問題,為群眾普及法律知識,解答法律諮詢。同時根據各村情況,吸收村(居)委會成員、部分黨員和村(居)民代表、群眾,建立村(社區)法律顧問群。實現法律服務“全天候”、“零距離”服務。通過群內推送工作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各類法律風險預警防控以及普法宣傳片等形式,進行以案普法的同時,有效提升微信群活躍度,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群眾不用走出家門就能享受到快速便捷的法律服務。

嚴把“村規民約”關

“實不相瞞,以前有村民不滿村規民約而發生糾紛的案例,這個東西本來就是約束大家的,自然不可能做到人盡滿意。”梅城鎮大灣塘的村長曾經因為村規民約的問題很是頭疼。他說自從有了法律顧問對村規民約的把關,解決了這個難題。通過前期利用趕集日對村規民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宣傳,適時召開群眾代表與法律顧問面對面座談會,對於有爭議、不合理的地方進行商榷修改,群眾的接受度也更高了。

法律顧問“三把關”,使村規民約制定過程變成群眾自我意識提高、執行力增強的過程。一是嚴把“主體關”。依據《憲法》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相關規定,明確村規民約實施主體為村(居)民委員會。二是嚴把“實體關”。重點審查村規民約的內容是否符合憲法和法律的精神,是否有超越法定權限等情況,使村規民約既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又充分體現村民意願。三是嚴把“程序關”。嚴格按照徵集民意、擬定草案、提請審核、法制審查、審議表決、備案公佈的程序,增強村規民約的規範性。

據統計,全縣62名律師、6名法律服務工作者組成的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群共24個,擔任433個村(社區)法律顧問,達到法律顧問全覆蓋。2019年以來,協助修訂完善村(居)規民約286項,解答法律諮詢3800餘件,指導協助調解糾紛395件,開展普法宣傳23場次,切實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優質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

安化縣“一村一法律顧問”顯成效
安化縣“一村一法律顧問”顯成效

【來源:安化司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