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早教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早教

首先,我得说清楚,我们要讨论的是早教而非早教课。毕竟不是所有的早教都必须进入到早教课堂才能进行。

人的大脑是有一定规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大脑处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但是大脑自身的才能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我们生活中常有一些天才儿童,合理的早期教育会使得他们比普通的孩子要优秀。如果说七岁的孩子和一岁的孩子那个学习能力更强,那肯定是一岁的孩子。六岁孩子比七岁孩子学习能力强,而五岁孩子又强于六岁孩子,四岁比五岁强,三岁比四岁强,两岁比三岁强,一岁比两岁强,而最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则是刚出生的婴儿。

而在实际情况中,初次来我们工作室上课的学生大多数都是4岁以上的,因为孩子在4岁以后才会发现孩子好像有了接受全脑课的要求,比如孩子专注力、记忆力;或者在和其他孩子对比中发现自家娃某一部分还不够好,这个时候家长才会感觉到孩子需要接受全脑教育了。

但是,我们上课效果最好的却是那些从一两岁就开始接触全脑教育的孩子,这一部分家长几乎都是我们最忠实的客户,因为孩子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有一个1岁3个月就开始上全脑课的会员,到1岁10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自己数数到50了,到4岁半的时候就可以自己阅读了;因此,那些2岁之前接触全脑教育的孩子,家长说想让孩子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完全是可以打包票的。

为什么2岁之前的孩子,父母想要孩子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可以确定能做到?

每个人在胎儿期到2岁之间,神经元的发展是快速增长的。神经元互相连接的部位叫做“突触”,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突触的数目甚至会超过成年人,但是后来很少被刺激到的神经元会丧失突触,从而被削弱甚至被裁减掉。这个削减非常厉害,整个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一共要削减40%。而那些经常被刺激到的突触又会增强,这就是“神经的可塑性”。所以我们要在孩子幼儿期不断的怼大脑进行刺激,促进突触的增长,这样因为基数大,即使突触被削减40%,依然会保持大量的突触,使孩子拥有强大的大脑。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早教


突触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刺激”。

这个刺激是什么呢?

刺激就是孩子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感受到的东西。

刺激就是你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机会和经历。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只有三四岁,平时给你孩子的刺激比较少,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从现在开始带着孩子一起做的玩具跟孩子玩,用积木带孩子一起做分类游戏,陪孩子一起唱唱儿歌,做点拼图游戏;再过几个星期,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就会有所变化。所以说,孩子的智力发展是需要我们给孩子大脑提供丰富的刺激的。

神经可塑的过程,就是提供刺激、培养孩子大脑的过程。它不仅会决定孩子的智力,也会决定孩子在情绪、运动、语言、创意等方面的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刺激呢?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早教

首先是适宜的环境刺激。

除了平常在家里给孩子买的玩具,家长还要允许孩子用感官感受立体的世界。

感官是什么?视、听、嗅、味、触。我们可以通过刺激孩子“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那么哪些游戏可以达到感官刺激的效果呢?这部分内容对家长来说是最难的,所以在后面的的实操部分,我们会把这些都设计进去,家长只需要照做就可以了。

其次是等待孩子自己说,允许孩子自己动手做、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让孩子有更多得体验。

孩子在1岁多的时候吐字还不太清晰,想要什么还不能表达得很清晰。很多家长机会猜孩子想要什么,然后直接满足孩子。等孩子再大点的时候,孩子大人都习惯了这种模式,显得很有“默契”,几乎孩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家长就知道孩子想干什么了。这样的话孩子就少了很多表达的机会,少了组织语言的体验,那么和语言相关的神经元刺激就会变少,语言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同样的,孩子自己动手做也是很好地一种刺激。我见过1岁多就已经会自己吃饭的孩子,也有4岁多还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

那些4岁多还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家长主要的反馈就是:“自己吃会把衣服弄脏”“自己吃不饱”’自己不愿意吃”而这部分孩子会有普遍的特点:1、在其他方面动作发展也不太好,比如穿衣服、握笔、捏东西等精细动作发展不好。2、不喜欢动脑类的游戏;3、情绪控制不好

我曾经观察过一个1岁多孩子自己吃饭的过程:用勺子把粥盛起来,把勺子在碗沿上刮一下;粥送到嘴里以后,再用勺子把嘴巴周围刮一下。你看着两个“刮”的动作就是孩子在自己学吃饭的过程中学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一次刮一下,可以让粥不会掉出来,第二次刮一下可以让嘴巴变干净。这是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了之后才会的,相信通过这样的刺激,她的大脑神经元应该是蹭蹭蹭的增长,而没有自己吃饭的孩子是不是就没有这个学习体验,神经元的活跃度就会低很多,会成为可能被削减的那一部分。

让孩子自己思考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我们全脑课上配备有练习作业纸,同样是练习,有的孩子到了5岁完全可以脱离家长的指导来自己完成练习,而有的则必须要妈妈陪着读题才能完成。后来我仔细了解了一下,原因在于两种家长不同的指导方式。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的孩子,家长在指导作业的时候比较“懒”每次读完题目具让孩子自己做练习了,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自己思考的习惯了,妈妈陪不陪他都能完成练习;而需要妈妈陪着做练习的孩子,妈妈比较“勤快”,每次读完题目还要帮孩子解释分析一下题目,时间长了,孩子就习惯了有问题第一时间问妈妈,一旦妈妈不在身边就不知道该怎么了。

你看,这就是早教,小小的一个沟通习惯就会影响到孩子大脑的发展。所以,各位妈妈们多学习一些早教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也许未来的天才就在你身边,可不要一不小心就扼杀了他成为天才的可能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