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修道院

貴族婦女參與修道活動,最早的記載見於公元4世紀,當時羅馬貴族寡婦瑪賽拉在阿文蒂諾山上建立了第一所修道院,她成為第一個戴上修女面紗的羅馬貴婦。直到中世紀結束,歐洲社會出現了大量貴婦入院修行的現象。

歐洲中世紀貴族婦女出世修行是宗教氛圍和世俗利益交織的結果,是由特定的歐洲中世紀文化環境所導致。貴婦們放棄奢華的生活,戴上修女面紗,對當時的人們而言,是合理平常的事情。所以通過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與眾多貴婦湧入修道院所要解決的自身問題,就能清楚貴婦修道的動機。

社會讚揚和鼓勵貴族婦女出家修行

1、貴族婦女修道能獲得從社會中無法得到的榮耀

修行的貴婦普遍得到了歐洲中世紀社會的頌揚。在中世紀的歐州,無論處於哪個階層的婦女,社會地位都比較低下,她們沒有政治權利和經濟地位,貴婦也只能通過修行能給自己帶來榮耀。

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修女形象

歐洲中世紀,不婚的貴族婦女在修女院中獻身上帝,嚴格從事“上帝的工作",表現出自己的貞潔、謙遜、人道、仁愛和服從,從而成為真正的基督的新娘。修女生活在封閉的修女院,免受俗人的引誘和侵害,並向世人展示了一種保護貞潔的決心,修道生活帶給貴族婦女在婚姻中無法得到的尊嚴和獨立。

2、貴族婦女修道能給自己的家族帶來榮耀

貴族家庭地位的高低既與其財富和封號密切相關,也與其聲譽緊緊相連。家庭採取各種措施抬高自己的聲譽,包括安排其親屬入院修行。在修道院,如果其成員的嚴格和仁慈得到眾人敬仰,被封為聖徒,對一個家庭來說,將是無比榮耀的事情。

貴族婦女在修行中,代表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她們的仁愛就是家庭的仁愛,她們的奉獻就是家庭的奉獻,她們的謙遜就是家庭的謙遜。她們成為聖徒,被追隨者永遠紀念,就是對她們所屬家庭的永世追憶。中世紀歐洲,世俗貴族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突出地位,要求樹立比常人更虔誠的姿態,他們需要女親屬代其救贖靈魂,

導致眾多貴族婦女被安排到修女院修行。

貴婦的人生道路全由在家庭裡的男性角色決定

1、貴族家庭裡的女孩沒有個人選擇,人生受到父親的控制

西歐中世紀,處在不同生活階段的婦女,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家庭中男性權威的限制和束縛。婦女在西歐中世紀男權社會的家庭中處於附屬地位。按照法律,中世紀歐洲,未婚少女受父親的控制。在貴族家庭裡女孩自己的意願並不重要。

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歐洲貴族婦女

一個女孩,擁有的財產越多、佔據的地位越高,選擇的權利就越小。大多數精英家庭的孩子幾乎沒有個人自由。比如貴為蘇格蘭公主的伊迪絲也要受到家長的束縛。她是蘇格蘭國王馬爾科姆三世的女兒。伊迪絲像許多貴族家庭的女兒一樣,是家庭的一顆棋子,無法主導自己的命運,進出修道院都不是出自個人願望,而是順應家庭安排。

正如伊迪絲本人所說,自己被送到英格蘭後,與姨媽一起生活在修女院,只為接受教育。自從1093年起,她就是父母政治婚姻計劃中的一枚棋子。她承認自己年幼時確實戴上過修女面紗,穿上過修女袍,但這樣做只是迫於姨媽克里斯蒂那的命令,其實她自己從未打算獻身。

她說到“當著她的面,我確實穿了,我悲嘆過,害怕過,但是不久我脫離她的視線後,私下裡我就會將其脫下,並扔到地上,用腳踩它,因此在那件事情上,我經常愚蠢地生反對者的氣

。”

2、貴族家庭裡的妻子是否成為修女,必須得到丈夫的認可

歐洲中世紀法律規定,做妻子的應受丈夫的嚴密控制:妻子如無丈夫在場,無權在法庭提出申訴;未經丈夫許可,妻子不能立遺囑;丈夫可以全權處理妻子的財產。不管妻子地位高低,都要服從於自己的丈夫。

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貴族婚姻

如中世紀早期最高等級的貴族婦女拉德貢德,成年後,被迫嫁給法蘭克國王洛塔爾。不管拉德貢德的婚姻多麼的不幸,也只能被束縛在丈夫洛塔爾的身邊。拉德貢德的兄弟被洛塔爾謀害後,她勇於逃出王宮,但後來也是在洛塔爾的同意下,創立和加入了修道院。

3、被剝奪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寡婦,經常選擇住進修道院

寡婦屬於獨立性較強的一個群體。妻子一旦孀居,就不再被迫接受另一個人的權威。她們曾經深受父母和丈夫的束縛,雖然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但“寡婦”不只意味著一名婦女失去伴侶,同時也意味著她被剝奪了法律代言人、經濟手段和社會地位

寡婦的財產會受到丈夫家族的人的凱覷,為了財產和聲譽,這些“家人們”會想方設法破壞她們平靜的生活。所以當寡婦面臨“被剝奪”的境遇時經常選擇住進修道院。

在家庭世俗利益的驅使下,更多的貴族婦女成為“修女”

1、把女兒送入修道院可以減輕家庭財政困難。

當時的人們記述,“為眾多兒女所困擾”的父母,把修道院作為解決子女撫養問題的辦法。根據一項調查表明,當時參加修道的家庭通常有3至9個孩子。從中世紀晚期洛恩那斯地區的一些文件得知,76%的修道女孩來自有5個或5個以上孩子的家庭。許多女孩進入修道院是貴族家庭出於經濟考慮的結果。

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在貴族社會,家庭有時會把所有的積蓄投資給一位女兒(經常是最漂亮的)作嫁妝,以至於她能嫁到有一定地位和財產的家庭中,剩下的女兒們被迫帶上修女面紗。進入修道院成為家長安置失寵女兒的流行方式。

2、貴族女孩為接受良好教育進入修女院

修道院是歐洲的知識中心,進入修女院是貴族女孩接受良好教育的明智選擇。在修女院,女孩們不但學習文化知識,學習古代教父的著作與文學,同時學習上流社會的禮儀。

在中世紀的撒克遜,貴族經常把他們的女兒送到奎德林伯格或甘德斯海姆修女院去受教育。著名的英國中世紀史學家戴維德·諾爾斯也指出,在諾曼早期,儘管修女院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學校,但與男子修道院相比,它們卻是貴族女孩享受教育的地方。

3、年老的貴族婦女把神聖的修道院作為養老場所

在中世紀的歐洲,很多年老的貴族婦女喜歡把神聖的修道院作為養老場所。修道院安逸、幽靜、舒適的環境對她們很有吸引力。一般情況下,她們進入的通常是自己家族創立和捐建的修道院,或自己早年捐助過的修道院。

例如11世紀30年代,子爵喬斯林和他的妻子埃美琳在魯昂地區為本尼狄克修士建立了聖凱瑟林修道院,為修女建立了聖阿曼特修女院,並分別給予豐厚的捐贈。到兩人晚年時,便各自進入修道院生活。

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聖凱瑟琳修道院

修道生活成為女性擺脫男權統治和附屬地位的途徑

1、貴族婦女在修道生活中體驗人人平等

在中世紀,修女可以享受到世俗社會婦女體驗不到的平等。修士和修女經歷一樣的修道生活,他們都通過齋戒、祈禱、守夜、貞潔、超越了性別限制,成為精神充實的夥伴。

基督教教父哲羅姆認為,“只要婦女一出生,她就不同於男人,如同肉體不同於靈魂,但是當她希望服侍上帝多於世俗世界,她將不再是一位婦女,而應被稱作男子”。

許多人把修道的婦女稱作陽剛女人。因此修道給了貴族婦女超越性別限制的機會,與男子平等,成為“名譽上的男人”。

2、修道院中的貴族婦女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

世俗生活中,貴族婦女不能干涉政治生活,不能參與經濟管理,

只有在丈夫外出時,可以代替丈夫管理莊園,一般情況下,妻子只能管理家庭瑣碎事務。但是生活在修女院中的貴族婦女,獨立於男性控制,可以施展才幹,大有作為。

修女拉德貢德在政治上的調解能力最為著名。她在聖克羅斯修女院過上修女的生活之後,未與世俗社會完全隔離,仍然積極地參與世俗活動,關注政治陰謀、派系紛爭引起的社會混亂。當國王西格伯特與奇爾波里克因土地繼承之爭帶來巨大的災難和混亂時,拉德貢德作為和平使者進行調解。她寫信給統治者,真心請求他們停止戰爭,構築和平,以免毀掉他們共同的家園。最終在拉德貢德的提倡與協調下,避免了一場戰爭。

貴族生活那麼“香”,中世紀歐洲貴婦,為何甘願選擇做修女?

總結

歐洲中世紀,貴族婦女修道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而是一種社會現象。中世紀歐洲社會鼓勵貴族婦女修道的氛圍濃厚,在這種氛圍下,貴族婦女紛紛湧入修女院。

雖然貴族們依然相信修道能拯救靈魂和精神回報,但在影響婦女進入修道院的因素上,世俗考慮有時起決定作用,修女院成為收容所,避難所,養老院。貴族婦女無論是出於自願還是強迫修道,修女院明顯滿足了婦女和她們的貴族家庭的諸多目的。修女院成為世俗社會的一面鏡子,是貴族權力在宗教領域的延伸。

參考文獻:

1、李雲芳《中世紀西歐修女的情感世界探析》

2、崔莉《從意大利基督教會的世俗化趨向解讀》

3、賀璋榕《西歐中世紀修女院的產生和發展探略》

4、 梁秀娣《淺析中世紀盛期的修女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