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綁定後,他人生的痛苦少了70%

電影《楚門的世界》有很多經典的臺詞。我最喜歡的,還是最後一句。那是兩個“吃瓜警官”的對話:“還有什麼節目?看看還有什麼節目?”

解除綁定後,他人生的痛苦少了70%

電影《楚門的世界》截圖

是的,上一秒中,他們都還在為楚門究竟能不能逃離“桃源島”而懸著一顆心、捏著一把汗,但下一秒,當導演下達《楚門的世界》“停播”以後,他們環顧四周,開始找遙控器:“還有什麼節目?看看還有什麼節目?”

說到底,《楚門的世界》不過是他們在看的一個節目而已。就好像,生活裡所有的他人,重要的、不重要的,都只是我們生命裡的過客而已

楚門是這個節目的主角,但生活裡沒有主角——在自己的世界裡,各人自有各人的歡喜與憂愁,各人自有各人的戲要演,我們雖然同臺,但演的並不是同一出戏,根本無所謂主角與配角。

魯迅先生說:“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很吵。”

第一次讀這段話,覺得先生這番話,對自然是對的,但未免有些無情。我們生活在一起,難道不應該是“唇亡齒寒”“休慼與共”“快樂著你的快樂、悲傷著你的悲傷”麼?怎麼現實竟然是“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然而,暫停。

別急著判斷,先想一想自己。此刻,這個電影,我看完了,我有什麼想法?這兩個“吃瓜警官”的對話,不正是我自己此刻內心的寫照麼?

想到這裡,我是多麼慶幸,幸好“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不然,此刻,新冠病毒正全球肆虐,幾百萬人正在生死線上掙扎,而我,竟然無所事事地坐在電腦前看電影!!!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我這麼說,並不是因為距離,而是因為,我們都是各自獨立的個體,對於生活,我們有各自的理解。我和川普沒有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我和鄰居也是,甚至、我和家人也是。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說白了,就是“你是你,我是我。”現實就是這麼個現實,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只是對於文化基因裡就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我們,可能真的很難面對,很難接受。

武志紅有本書,叫《為何家會傷人》。豆瓣上有個很火的帖子,叫“父母皆禍害”。作為普通人,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過“不想回家、害怕回家”的時刻。最親的人,往往給你的傷害最深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這就是我們不肯面對“你是你,我是我”這個現實,不肯接受“你是你,我是我”這個道理,

所付出的代價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求助帖,就很有代表性。

解除綁定後,他人生的痛苦少了70%

某心理網站求助帖

你看看,25歲,大學畢業了,居然只是“好想離開這個家”。其實,我很想問:你為什麼不離開呢?你為什麼不去創造自己的生活呢

記得電影《銀河補習班》裡有個片段,當作為宇航員第一備選人的兒子,要求自己的父親,放棄追查那座橋的事,以免對自己的飛天夢造成不可預測的不良影響時,鄧超演的父親說:“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一座自己的橋要修”。

解除綁定後,他人生的痛苦少了70%

《銀河補習班》電影海報

多麼精彩的回答!每個人都有一座自己的橋要修!自己的橋只能自己修!先修好自己的橋,再去管別人的橋

可現實中往往是:自己的橋不修,然後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想法來修橋!下面這些話,你是不是耳熟能詳:

●“你是父母的希望,所以,你必須努力!”

●“你能不能有點出息,讓我有點面子?”

●“你還不結婚,我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了。”

●“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要再結婚,我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了。”

●“你跟那樣的人在一起,我就死給你看!”

●“我不能接受我兒子是同性戀。”

……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幸福寄望於他人的時候,其實恰恰說明,這個人還不曾真正獨立。Ta在潛意識裡還像嬰兒一樣,把自己和母親(他人)綁在一起。

而當我們把自己和他人視作一體,以為自己對他人有天然的提出要求的權利的時候,悲劇必然發生。所以,薩特說:“他人即地獄。”

從這個地獄裡掙脫出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個獨立的自我,把自己和任何他人都“解除綁定”

就像像鄧超演的父親那樣,先專注於修好自己的橋

你修你的港澳珠大橋,我修我的山間獨木橋,如果每個人都是這樣,人生的痛苦,大概至少可以減少70%吧。

作者簡介

彩虹心理諮詢: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服役十八年的退役軍人。心理諮詢擅長領域:個人成長、婚姻家庭、親子教育、情緒管理。

#心理電影# #心理與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