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全球合作,看看東亞怎麼做

4月14日,東盟與中日韓(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召開,各方發出共同抗擊疫情、提高公共衛生合作水平、恢復地區經濟活力的一致聲音。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東亞各國以團結作答,靠合作取勝,成為抗疫國際合作的“優秀標兵”。

團結互助凝聚抗疫合力

“建立統一戰線,應對共同威脅。”這是10+3特別會議聯合聲明中的醒目宣言。當中國面臨巨大抗疫壓力時,東亞各國紛紛伸出援手。柬埔寨首相洪森在疫情最嚴重時專程來華訪問。韓國總統文在寅向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山水相連,守望相助。泰國總理巴育親自錄製“中泰團結,一起加油”的視頻。老撾作為經濟總量不到200億美元的欠發達國家,捐贈70萬美元和多批防疫物資,付出了真心,使出了全力。

投桃報李,心心相印。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也主動向日韓及東盟多國提供大量醫療物資,開展藥物疫苗研發合作,共享防疫和診療經驗。中國醫療專家組先後抵達柬埔寨、老撾、菲律賓和緬甸,支援當地抗疫工作。疫情的暴風雨中,團結互助才是前行的光明方向,東亞各國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踐行的。

合作機制維護公共安全

應對全球疫情切忌以鄰為壑,任何拒絕抗疫合作的做法,都是抓錯了“藥方”。東盟與中日韓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上,各方就推進地區防控機制化達成共識。在此之前,東亞國家已經積極藉助雙邊合作機制開展聯防聯控。在疫情防控的全球戰場上,並肩作戰勝過單打獨鬥,“亂戰”“打野”肯定行不通。

東亞通過合作機制維護公共安全的行動更是走在前列。2月,中國倡議建立中國—東盟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制。3月,中韓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合作機制成立並舉行首次視頻會議;中日韓新冠肺炎問題特別外長視頻會議上,三國外長探討相互銜接的聯防聯控機制,防止疫情跨境傳播。遠親不如近鄰,東亞以行動展現了鄰里情誼,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同心同德抵制政治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像一面鏡子,照見良知擔當,也照出妖魔鬼怪。10+3特別會議上,各方堅決反對汙名化和歧視性的做法,致力於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西方個別媒體和政客別有用心地將病毒標籤化,將疫情政治化,惡意歪曲中國疫情防控的努力,秀“下限”,搞“雙標”。關鍵時刻,東亞多國堅守道義高地,消滅“政治病毒”,捍衛科學理性。

是非自有曲直,公道自在人心。日本《日經亞洲評論》雜誌網站刊文對美國的“甩鍋”行徑直言不諱:美國政府多次使用汙名化中國的稱謂,目的是轉移國內視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公開發聲:“這是緊急公共衛生事件,不是國籍問題,更不是種族問題。”洪森強調,病毒是全人類的公敵,“現在不是指責和推卸責任的時候。”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2000多年前的話今天仍然管用。

政策協調提振經濟信心

消除疫情造成的社會經濟影響是10+3特別會議的重要共識,因為疫情大考是一張綜合卷,不光要做醫學題,還要算經濟賬。東亞GDP總量佔亞洲的近90%,是世界經濟穩定與增長的發動機,各國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受疫情衝擊,世界銀行預計2020年東亞發展中經濟體增速將降至2.1%,怎麼辦?

東亞各國給出了正確的解題思路: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經貿合作的衝擊。10+3特別會議一致同意保持貿易投資和市場開放,確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穩定全球市場信心。一季度,中國對東盟進出口總值991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政策溝通協調,換來一張出色的經貿成績單。

為全球合作樹立東亞典範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東亞國家的友好互助傳統根基深厚,歷久彌新。以10+3合作為代表的東亞區域合作,發端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又經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從無到有,不斷成長,各成員國攜手戰勝了非典疫情、高致病性禽流感、印度洋地震海嘯等災難挑戰,展現出勇氣與團結的力量。

當前,新冠病毒的突然襲擊給世界按下了“暫停鍵”,極大地考驗著國家、地區和全球治理能力。儘管東亞是報告新冠肺炎疫情較早的地區,但受益於各國的相互支持和配合,本地區疫情防控呈現良好態勢,“療效”顯著。以此次東盟與中日韓(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為標誌,東亞成為抗疫全球合作的成功樣板。在共同抗疫的過程中,東亞地區的機制建設不斷升級,亞洲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正在穩步實現。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3日 17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