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樣看待中國的教育問題的呢?

波比的吶喊


我國的歷史文化中關於教育的概念早在《孟子•盡心上》中就有提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古今關於教育的意義也都是“教,上所施下所效”;“育,養子使作善也”。

但現代社會的教育,更多的偏向數值的提升,所謂的應試教育,教書不育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考研,學生面對著接連不斷的考試和評判,讓人過早成熟,一個個孩子像機器人,是讓學生帶著目的去學習,失去學習的樂趣,甚至只要學生學習好,三觀如何並不重要。

我們經濟發展的這些年來,這樣的速度,取得的這樣的成果,不正是我們受所謂中國式的教育的一代人,扛下來的嘛?快樂教育真的是自欺欺人,是西方階級固化的手段,西方精英教育,仍然是學很多的東西,壓力不小的,認識一個小朋友在加拿大,上的私立,從小學的東西就很多,閱讀量也是,作業非常多了對於他的年齡來說。西方的教育在向中國靠近,提倡基礎教育的夯實。

好的成長真的不只是成績,一個孩子的思想,品德,眼界,整個家庭的氛圍,家裡資源的提供,家長素質的高低都是重要因素。

我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學生,在目前這個環境中,也不是每個學校都是如此功利,仍有許多好為人師的教育愛好者為了學生的成長而費心,配合國家政策讓學生們獲得知識的同時不忘做人的原則。

中國的教育事業還任重道遠,但也不請要悲觀。



新能力教練藍鯨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先說好的一面,國家是越來越重視這個教育。習主席說過,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教育的關心。像近年來推行的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項政策對鄉村教育來說,確實是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使地方政府把目光投向了教育,蓋了很多新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教學功能室。剛剛推行的“縣管校聘”的政策加強了教師的流動,推動了師資力量的均衡發展。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教育會越來越好。但是就目前來說,中國的教育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有幾以下幾個方面。

  1. 師生地位本末倒置,成就了大批“庸師”“庸校”。隨著國家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越來越完善,家長的法律意識在逐漸增強。對於頑皮學生,現在出現了學校不願管,教師不敢管的境地。現在很多新聞報道講到校園欺凌的事件,現在的學生越來越“猖狂”,跟這個教師不敢管不無關係。老師簡單懲戒了一下學生,家長就把他告到教育局,這樣子導致了很多佛系老師,甘願做一個“庸師”。社會把學生的安全問題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導致了大把的“平庸學校”。很多校長的執政理念是隻要學校不出安全問題就是成功。那麼這個學校就根本辦不出特色。如果一個校長想把學校辦成一個勞動特色或者是體育特色的學校。他敢嗎?不敢。因為如果學生在勞動中或者是在體育訓練中受傷了,那麼這個家長就會無窮無盡的纏著學校理賠,或者是鬧到教育局。與其這樣,還不如辦一個“庸校”。



  2. 學科地位本末倒置,成就了大批“問題學生”。黨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要求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即便如此,中小學的思想品德課還是當做副科來教,主科永遠都是語文、數學、英語。既然是副科,那麼教育局抽考就基本不會抽,考核學校所佔的分量也就不大,那麼還有多少老師會認真去上這個課呢?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問題學生”。很多新聞報道有關學生品德問題,比如“學生打家長”“北大女生自殺事件”。應試教育把學生培養到了最高學府,但是思想品德卻小學還未畢業。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大家深思的問題。

  3. 教師地位與榮耀本末倒置,成就了大批的“逃兵”。教師號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頂著這份榮耀,卻享受著較低的地位。國家一再強調教師工資不得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奇怪的是大批的教師去考公務員,出現所謂的“逃兵”,為什沒有公務員去考教師?去年網上報道廣西在招教師,卻出現大批的崗位無人報考。考公務員卻出現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現象。這樣如何吸引優秀的人才進入教育界呢?
以上3點是我認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由不完美走向完美,中國教育隨著黨中央的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的一些舉措,中國教育會越辦越好,我們指日可待。

傾佑篤鍾


您這個問題問大太大了,中國教育幾千年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優勢劣勢都很明顯,但也沒有對錯可言,就算頂級的教育專家來了,這個問題講個三天三夜也不一定有個合理的方案。所以我只想說,基於中國的國情,我們做好自己眼前的工作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