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从一件事,即看出隋炀帝杨广最重要的两位女人之高低

隋炀帝杨广,公元604年即位,为隋朝第二任皇帝,在位14年。杨广被历史贴上了荒淫无度的标签,然而他真正宠爱的女人并不多。

仅从一件事,即看出隋炀帝杨广最重要的两位女人之高低

隋炀帝杨广在与宫女们嘻戏,以减轻工作压力 剧照

在一些历史剧中,我们可以知道杨广真心对待的女人有三个,第一个是他的原配萧氏,第二个是他从兄长杨勇那夺过来的张丽华,第三个是隋文帝册封为夫人的陈慧儿。萧氏在杨广继承帝位后被立为皇后,张丽华成了他的宠妃,而陈慧儿没有陪杨广走太长的路。

在登上帝位前,杨广身边基本只有萧氏一人,夫妻两恩爱有加,常得到独孤皇后赞赏。后来才将张丽华和陈慧儿收为己有,而由于张丽华原是杨广哥哥杨勇的妃子,陈慧儿原是杨广父皇杨坚的妃子,让他背负“杀哥淫嫂、弑父淫母”的千古骂名,并被贴上荒淫无度的标签。

仅从一件事,即看出隋炀帝杨广最重要的两位女人之高低

杨广与萧后 剧照

杨广在位时,萧后和张丽华是陪伴在杨广身边时间最长的两位女人,也是杨广最重要的两位女人。这两位都色艺双馨,颇具才华,经常为杨广出谋献策,萧后更是一手扶助杨广登上太子之位和帝位的贤内助,而张丽华是将门之后,也辅助杨广做了许多事。那么这两位娘娘,孰谁更胜一筹呢?

世人都说杨广昏庸无能,其实我们可以从大运河里就可以看出,他其实不昏庸。如果他昏庸,他绝对不会去修什么大运河,即使修,也不可能如此短时间完成。因为这项工程如果按照正常的进度工期需要200年,而杨广的目标却是短短十年,要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必须要有强大的魄力和毅力,中间调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无数,还经常要承受群臣的劝谏的压力。如果杨广昏庸,早就向各种压力低头,他的运河梦绝对是不可能实现的。

仅从一件事,即看出隋炀帝杨广最重要的两位女人之高低

杨广宠妃张丽华,曾为杨勇宠妃

杨广虽然不算昏庸,但有时却也算糊涂,对两位娘娘的建议会不加思索地去执行,而从一件事中,我们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可以看出萧后和张娘娘两位孰高孰低。

这件事得从杨广离开长安前往江都说起。杨广重视运河的修建,为了领略运河的风采和及时了解运河的修建进度,同时堵住反对修运河的臣子的嘴,杨广率文武百官,从长安出发,一路通过大运河到达江都。谁知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截断了他北上返回长安的路,杨广不得不滞留在江都。

皇帝长期不能返回京城长安,对各种政令的下达都有影响,特别是在天下反王烟火四起的时候影响更大。为了助隋炀帝早日返回长安,萧后给杨广献上一策。

萧后之策:聚天下豪杰至江都,比武论英雄封官拜将,为朝庭所用。

她建议在江都举行比武大会,邀请天下的英雄豪杰前来参加比武,特别是各路反王的人马,把他们召集过来,进行招安,通过比武来对实力进行排名,从而给他们封上官职,让他们为朝庭效力。只要此策实施成功,天下反王,不攻自破,如有不听招安的,还可以让听从招安的人马前去围剿。

杨广听了萧后之策,非常开心,张丽华看到他如此喜笑眉开,问之。得知萧后之策,张丽华也献上自己之策,杨广听了也龙颜大悦。

张丽华之策:聚天下豪杰至江都,以比武之名令其自相残杀,最后聚而歼之,以绝后患。

她建议让各路人马入场比武,比武生死不论,在较场上埋雷,周围埋伏弓箭手,到时关闭比武会场各个大门,把天下反王一网打尽。

仅从一件事,即看出隋炀帝杨广最重要的两位女人之高低

隋炀帝杨广 剧照

最终,杨广听从了张丽华之策,使得比武大会的走向脱离了萧后的设想,我们来分析此二策的优劣。

一、萧策主张以仁平乱,使才为己用,实为上策

面对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朝庭不但不计较他们的过失,而且给他们机会封官拜将,让天下有用有抱负的人都能归附朝庭。一方面大大削弱反王的实力,另一方面增强了自己的实力,此消彼长,有利无害。

此次比武大会,对外彰显了朝庭的宽宏仁政,对内减轻了平乱的压力,一举两得。如果能全部招安,那天下不再有反军,天下太平;如果能招安部分,那可以对他们委以重任,率军前往平乱,让他们有建功立业和施展抱负的机会;如果一个都招安不了,那朝庭已经向他们迈出了一步,他们仍然要反叛,使得生灵涂炭,也会失民心。

总之,萧策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对朝庭都是有利的。

二、张策主张诱以相残,再聚而歼之,实为下策

1.失信天下。引天下英雄前来比武,名义上说是论实力封官拜将,却是一个杀局。此时天下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江都比武,正当大家都在认为这是一件盛大喜事的时候,最后却是一场惨剧。不但负了英雄豪杰,更是失去了民心。一个不讲信义的朝廷,人民也不会死心塌地去支持和拥护。

2.以暴制暴,适得其反。不能把到场的人杀尽,那更会坚定反抗之心;如果能把到场的人杀尽,那天下人都已经关注这里了,将激起民愤和民怨,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反抗。所以无论是能全歼还是不能全歼,都会产生不好的结果。这种极端的做法,太血腥残暴,十分不可取。

3.失去借力打力的机会,不能减少朝庭的压力。江都比武大会,并不是所有反王都会前来,能把来的人都全杀了,那没有来的人,朝廷依然要去平乱。本来不杀前来的人,而对他们实行招安,则他们就会为朝庭所用,就可以借力打力,让归附的力量去打击未归附的力量,最终达到削弱动乱的力量。

4.从心理上就把天下英雄放至在敌对面。如果比武正常进行,最后那怕没有杀死一个人,或者所有人都没有来,那都已经是把英雄豪杰至在敌对面了,在内心里已为自己树敌无数,让恶念滋心。

总之,无论张策的结果如何,都是损己不利人。

结语

从江都比武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萧后要比张丽华要更具远见和更胜一筹。我们不管隋朝江都比武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拥有一颗仁义之心,无论结局如何,都不会为自己树更多的敌人。如果能按萧后之策完成江都比武,或许隋朝不会只有仅仅的37年,天下的英雄豪杰也会归附于一个讲信义的朝庭,人民也会拥护一个仁义的朝庭,即使有反叛的人想颠覆它,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讲信义,才有得人心。

一个人如果背信弃义,那么就会没有人和他交朋友,之前的朋友也会离他而去;一个团体,如果不讲信用,原来支持它的成员,也会完离它。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把尺子,都会向往正义和光明,如果外界事物的变化,超出自己的价值范畴,就会去判断是否要做出抉择。

所以,无论大事小事,都不应失信于人,方能有好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