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賈寶玉人生觀類似的人有誰?

蔣鳳君


和賈寶玉人生觀最相似的就是甄士隱了。

賈寶玉的人生觀就是吃喝玩樂,和姊妹丫鬟相守一輩子,無所作為、不計前程。

書中的這三處描寫最能體現寶玉的人生觀。

且說寶玉自進花園以來,心滿意足,再無別項可生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鬥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無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樂。

此處看寶玉的人生觀,雖然沒有“人生在世須及時行樂”那般誇張和負能量,但確確實實是享樂派。

那寶玉本就懶與士大夫諸男人接談,又最厭峨冠禮服賀吊往還等事,今日得了這句話,越發得了意,不但將親戚朋友一概杜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晨昏定省亦發都隨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園中游臥,不過每日一清早到賈母王夫人處走走就回來了,卻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閒消日月。

此處看寶玉人生觀,不喜歡應酬人際交往,懶得循規守禮,只沉迷自己的安樂窩,貪圖安逸。

寶玉道:“誰都像三妹妹好多心。事事我常勸你,總別聽那些俗語,想那俗事,只管安富尊榮才是。比不得我們沒這清福,該應濁鬧的。”尤氏道:“誰都像你,真是一心無掛礙,只知道和姊妹們頑笑,餓了吃,困了睡,再過幾年,不過還是這樣,一點後事也不慮。”寶玉笑道:“我能夠和姊妹們過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麼後事不後事......人事莫定,知道誰死誰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輩子了。”

此處再看寶玉,還是一副混吃等死、安富遵榮,嚮往和姊妹們同生共死一輩子的無為無計的人生態度。

再看開篇裡的甄士隱。甄士隱的生活日常是觀花修竹,喝酒吟詩。

因這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甄士隱就是縮小版的賈寶玉,每天愜意得不要不要的!也是不以功名為念。

其實,何止是人生觀與賈寶玉出奇的一致,甄士隱的人生也和賈寶玉大同小異,都是大起大落,從富貴走向敗落,最後走向同一個目的地——佛門淨土。


流年書瓶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圓形人物,另一類是扁平人物。

扁平人物比較單一,《紅樓夢》中如薛蟠、趙姨娘,圓形人物這個豐富多彩如《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

圓形人物性格多樣,價值多元,在創作上他是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

因此在回答誰與寶玉的人生觀類似,也就不能做一一對應了。

寶玉合於主流。

在遊歷大觀園中,在題匾作聯方面,他要求合於“應制”,要求達到“頌聖”的目的,他這樣做了,結果題匾作聯都被元妃所採用,從這點講,在人生觀上,他似元妃的。

寶玉愛所有人。

應該說在寶玉從沒有侵害任何人的利益,相反他是愛每一個人的,而我們再看一看,在香菱眼中,哪一個不是他所愛的人呢?薛蟠被打傷後,香菱不是哭得非常傷心嗎?從這點講,在人生觀上,他又似香菱。

寶玉厭惡科舉。

寶玉是最為厭惡科舉的,對薛寶釵的勸說,史湘雲的勸說,反應非常強烈。而在這方面只有林黛玉非常理解他,並且使得寶玉把林黛玉引為知己。從這點講,在人生觀上,他又似林黛玉。

寶玉能被度化。

寶玉在生活中經歷了許許多多,他不願意美好的生活失去,但他又留不下,最後他明瞭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屬於他自己的,因此他不再留戀他現有的生活,他出家了。從這點講,在人生觀上,他又似甄士隱。

當然我們還可以列舉其他,因為像寶玉這樣的人物,必定是豐富多樣的。


文學與教育


和賈寶玉人生觀類似的人有誰?不明白這半句話是指的《紅樓夢》書中,還是指的現實世界?。如果是指現實世界,一個封建社會公子哥們的“人生觀”,顯然無法與社會主義現實世界人們的“人生觀”去相比。一個是無可比性,第二個也無法去對比。必竟相差了近三百年,現實的客觀環境條件,人們的思想觀念追求,都有翻天覆地之變。現在有的,過去沒有。過去有的現在不存在了,而“人生觀”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東西,兩個相差近三百年,一個是封建社會的公子哥們,現在是社會主義下的有為青年。又如何去對比,因此和賈寶玉“人生觀”類似的,現實世界沒有。

《紅樓夢》書中找出類似於賈寶玉式的“人生觀”,幾乎也不存在?。應該說林黛玉只是和賈寶玉志同道合,思想觀念比較接近,但人生觀卻並不同。縱觀《紅樓夢》一書。如果說賈寶玉一生追求的是:反對封建制度下,強加於女性身上“婦道”,為男女平等而奮鬥一生的話。林黛玉只不過是用眼中的淚水,報答靈河之水澆灌之恩。這才是兩人真正的人生目的。其他人人生目的又不盡相同,因此,就是《紅樓夢》中人生觀和賈寶玉類似的,也不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