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社保不注意15年、繳費基數和醫保年限這三個因素,當心白浪費錢

大家都知道社會保障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的,包括醫療、生育、工傷、失業、養老等五個方面的保障。

對於社保有三個因素非常重要,當心白浪費錢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15年】關乎你能不能領到養老金!

所謂的養老保險就是相當於在你的養老金賬戶存錢。退休之後,每月有一筆錢發放給你,用來保障老年生活,發的這筆錢就是養老金,也叫退休金。

而參保人在退休前至少繳納累積滿15年的社保,才能辦理領取養老金。

交社保不注意15年、繳費基數和醫保年限這三個因素,當心白浪費錢

也就是說15年是社會保障的“最低門檻”。如果我們不支付15年,就算達到退休年齡也領不到養老金,只能通過以下的補救措施:

一是按年補繳,但要付滯納金;

二是申請延遲退休,最多五年;

三是轉為居民社保,少領養老金;

四是退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部分領不到養老金;

還有就是一次性補繳,但當前有很多地區的政策已經不再允許。

但這樣補救措施處理起來都是比較麻煩的,所以在年輕時就要做好社保規劃,找工作的時候最好選擇帶五險一金的工作。

【繳費基數】決定你退休後能領多少養老金

每月到手的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儲存值÷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略=(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12(目前50歲為195個月,55歲為170個月,60歲為139個月)

【基礎養老金】:以全省上年度所有職工的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月平均繳費工資平均值為基數,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

劃重點!上面公式涉及使用一個數據”繳費基數“,一般來說,工資越高、社保的繳費基數也就越高,反之亦然,但繳費基數時存在上限和下限的。

繳費基數高低會直接決定基礎養老金高低,此外,個人賬戶養老金是由個人繳費形成的,繳費基數高低還決定著個人賬戶累積儲存額的多少,也就決定最後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高低。

交社保不注意15年、繳費基數和醫保年限這三個因素,當心白浪費錢

比如是同樣的繳費年限,但是甲按照10000的工資社保繳費基數來繳納的,而乙是按照20000的工資社保基數繳納的,那麼甲在繳納社保的每個月都要比乙的社保繳納基數小,那麼當然甲在退休以後的養老金待遇要比乙養老金待遇差。

簡單來說,同樣繳納社保15年,A社保每個月繳納2000元的社保費用,B每個月繳納3000元的社保費用,那到退休以後B的養老金肯定要比甲的養老金高。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

【醫保年限】關乎能不能終身享受基本醫療保險

很多人都認為叫社保最大的好處就是能領到養老金,實際上社保最大的福利應該是【醫療報銷】

社保僅繳滿15年,之後不繳社保了,就只有養老保險是終身有效的,可能退休之後無法終身享受基本醫療保險。

也就是說退休之後,能不能終身享受基本醫療保險,需要看社保累計繳費的時間是否達到了國家規定的年限。

交社保不注意15年、繳費基數和醫保年限這三個因素,當心白浪費錢

那國家規定的年限是多少年呢?

有說法是女性需要交夠20年、男性交夠25年;也有說法是需要交夠25/30年。不同地方,醫保政策不同,年限也會有差別。

為了以後能享受終身的基本醫療保險,即使社保繳滿15年,還是有必要繼續繳費的。

其實,除了上面三個重要因素意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退休所在地平均工資】,選錯了一年少領幾千塊養老金

若張大爺和王大爺工資一樣多,且都符合退休條件的。但張大爺在老家小縣城上班,王大爺去了上海打工。

顯然上海的平均工資比小縣城要高很多。最後王大爺在上海退休,不僅能拿的錢比張大爺多,還能享受上海當地的養老待遇。

交社保不注意15年、繳費基數和醫保年限這三個因素,當心白浪費錢

那退休所在地怎麼選擇呢?建議“戶籍地優先、從長從後”。

【舉個例子】

若王大爺在上海工作,且在這交了10年以上的社保,就能在上海辦理退休,這就叫“從後”。

如果王大爺在上海沒交滿10年社保,就需要查記錄看看以往在哪個城市交足了10年,這叫作“從長”。

如果每個城市也都沒交滿10年,這時候就“戶籍地優先”。

交社保不注意15年、繳費基數和醫保年限這三個因素,當心白浪費錢

社保繳納也是一門腦力活,並不能只是讓單位交了就行。只有當我們在退休前,繳納夠至少【15年】,【繳費基數高】,以及選擇好【退休所在地】才能多領養老金;同時社保累計繳費的時間達到國家規定的年限,才能終身享受基本醫療保險,讓漫長的老年生活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趁現在還沒退休,大家要儘早開始規劃社保,提前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規劃,未雨綢繆才能從容不迫。

想為自己或家人配置保險又不知如何下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花一分鐘做個風險測評,瞭解一下自己的需求配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